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專家建議沒必要「掏耳朵」?並非如此!

專家建議沒必要「掏耳朵」?並非如此!

筆者從小懼怕掏耳朵,生怕碰的鼓膜,聽新聞報道說正常人是不需要掏耳朵的,筆者從小未掏過耳朵,近來去醫院做檢查發現耳朵已堵。立即清理取出3個黃豆大的異物,十分清爽!

那麼耳朵究竟有沒有必要掏?

接下來筆者將一一道來!我們先看耳朵構造,了解下耳朵的深度,一般外耳道都是2.5厘米左右。從耳孔口到耳膜有兩三厘米深,掏耳朵不宜超過兩厘米,以免傷到鼓膜。

耳朵結構

耵聹位置

接下來讓我們分析下:耳shi,說起來不是那麼文雅,還好它還有個高大上的名字叫「耵聹」,即為耳道皮膚腺體自行分泌出來同時混合了灰塵和皮屑的物質。其作用:它能潤滑耳道防止耳道乾燥發癢,阻止異物直接進入耳道刺激耳膜,此外還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所以從這裡我們可以知道耵聹本身是很有益處的!

那麼到底用不用經常去掏耳朵?

理論上是沒有必要的!耵聹本身有自排自潔功能,它常常會在你無意之間就跑出來了。

當然這裡說的是理論,平時也會有排不出來的時候,即成為「耵聹栓塞」。這個就厲害了,一大托shi堵在耳朵了。。。

「耵聹栓塞」形成病理:由於外界刺激,如耳道炎、濕疹的環境,再如掏耳手動刺激,使耵聹分泌過多。再加上平時戴耳機等物理因素,直接導致耵聹積堵在耳道當中,形成硬球,且與鼓膜緊貼。這種情況下,我們就要就醫了。當然這病並不難治,筆者一點一點給你們介紹。

先講自己掏耳朵的注意事項:很多人都喜歡用棉簽、發卡、挖耳勺等,這些東西並不衛生,還有可能適得其反,將耳屎推向深部,影響聽力;使用尖銳的挖耳器具,會損傷耳膜;細菌趁機侵入,造成發炎。

耳道堵了,還是建議尋求醫師幫助。醫生會用鉤取法、吸引法、沖洗法等方式,把這個硬坨坨慢慢安全取出來。

在這裡著重介紹下:沖洗法。(其他兩種不說你們也肯定明白的)

沖洗前要將耵聹軟化,用5%~10%的碳酸氫鈉溶液(大約8角錢)滴耳,每天4~5次,2~3日後待其全部或部分膨化,再沖洗。

效果如下圖:

醫師會用20ml的注射器或橡皮球置於外耳道口,向外耳道的後上壁方向沖洗。沖洗液進入深部並借迴流力量將耵聹或異物衝出。此方法不管再大的耵聹都可以自己噴出來!

最後還是希望大家通過了解此類知識,切勿頻繁掏耳朵,發現耳部「耵聹栓塞」及時就醫清除,確保聽力健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晴天午後sama 的精彩文章:

TAG:晴天午後sam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