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周武王得天下不久就死了,受命輔政的周公,究竟想不想當天子

周武王得天下不久就死了,受命輔政的周公,究竟想不想當天子

周武王在完成滅商大業,分封諸侯之後,不久就病逝了。武王死後,其子姬誦,也就是周成王還很年幼,所以武王弟弟周公旦受命輔政。周公是中國歷史上的重要人物,王國維先生曾說周公制禮作樂是商周之間的文化變革,稱之為周公革命。

周公制禮作樂奠定了中國古代世界的禮樂文明基礎,而其制禮作樂發生的時間是在他輔政時期,所謂的「輔政」是不是「攝政」,甚或是「踐祚」呢?換一句話說,周公有沒有當過天子,或者說他想不想當天子呢?

周武王得天下不久就死了,受命輔政的周公,究竟想不想當天子

周公

先秦曾有一本奇書叫《屍子》,原書早就沒了,《漢書·藝文志》在雜家類上曾經介紹過這本書,也介紹了「屍子」這個人,他「名佼,魯人,秦相商君師之。鞅死,佼逃入蜀」。看來屍子是有點偏法家的,還當過商鞅的老師,商鞅被車裂之後,屍子逃入了蜀地。西漢劉向在《荀子書錄》中說屍子「非先王之法,不循孔氏之術」。

偏法家的人一般都會寫出挑戰我們今天三觀的東西,《屍子》中就說「昔武王崩,成王少。周公踐東宮,祀明堂,假為天子。」這裡說的就是成王年幼,周公踐祚,而且「假為天子」,即是代理天子。

周武王得天下不久就死了,受命輔政的周公,究竟想不想當天子

周武王

戰國時候儒法之間的荀子說的就更直接了,「武王崩,成王幼,周公屏成王而及武王以屬天下,惡天下之倍周也。履天子之籍,聽天下之斷,偃然如固有之,而天下不稱貪焉。」《逸周書·明堂篇》中也說:「······武王崩,成王嗣,幼弱,未能踐天子之位,周公攝政君天下,餌亂。」

先秦很多古籍都記載過周公稱王,大多數都認為周公幹了七年代理天子。


根據現在考古發現的西周青銅器銘文解讀,周公在西周初年執掌大權是沒有問題的,而且攝政也是存在的。但是,周公有沒有稱王,為什麼稱王,還是有很多爭議的。後世儒家解釋周公當權的合理性和合法性的時候,有兩個理由:其一是成王年幼;其二是國勢維艱。

周武王得天下不久就死了,受命輔政的周公,究竟想不想當天子

西周青銅器

成王年幼和國勢艱難,周公才能擺脫篡位的惡名,成為儒家的表率。成王真的年幼嗎?成王年幼的說法最初來源於《尚書·周書》中的「孺子」之稱。儒家做注的時候說「孺,稚也。稚子,成王。」

漢代儒生甚至把「孺子」解釋成尚在襁褓之中的嬰孩。《史記·蒙恬列傳》中引述過蒙恬的話:「昔周成王初立,未離襁褓,周公旦負王以朝,卒定天下。」

上述這些說法都有很大的問題。《史記·魯世家》裡面說「成王少,在強葆之中」,但是下文突然來了一句:「成王七年······成王長,能聽政,於是周公乃還政於成王」。如果七年前在襁褓之中,七年後就能聽政,這成王是什麼超能聖王嗎?

周武王得天下不久就死了,受命輔政的周公,究竟想不想當天子

周成王

最關鍵的問題就是對「孺子」的解釋!清代學者崔述曾經對「孺子」做了解釋:「有大夫之嫡子而稱為孺子者」;「有未成乎大夫而稱為孺子者」;有「親之、少之」而「以孺子稱之也」。後來又有人考證,諸侯以嫡長子為繼承者,可稱為孺子;「諸侯之非嫡長子而擬用之繼位者,亦可稱『孺子」;「業已成年而居喪三年未滿者亦稱「孺子」。

很多學者推論,「孺子」是周代的習慣名詞,西周青銅器銘文中稱成王為「孺子」,因為其喪服在身而未成君主,而並非是年幼。民國考古大家陳夢家說「武王滅殷已過半百,則成王即位當早已成年」。

周武王得天下不久就死了,受命輔政的周公,究竟想不想當天子

周公輔周成王

所以說,周公攝政並非因為成王年幼,而是他想攝政!下面呢,是不是稱天子呢?周公是儒家歷史話語中的聖人,但是任何被賦予聖人光環的人都值得被重新審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朱言論史 的精彩文章:

太平天國的二號人物楊秀清,瞎了一隻眼睛,醫生說出了可怕的原因
皇帝給兒子挑老婆,一個美女和一個醜女,最終選擇太讓人意外

TAG:朱言論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