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造假」水果,把「饅頭」送上國宴,卻秒殺法國馬卡龍
今年的《舌尖3》或許有很多槽點,
但最近「點心篇」卻峰迴路轉,
裡面更是有一位老師傅,
獲得了觀眾一致好評!
沒錯,
他就是國宴大師:王志強!
江湖上都稱呼他為「面點王」!
他用麵粉做出來的水果,
栩栩如生,絕對以假亂真!
就算湊到跟前也很難辨別!
帶著蒂的柿子,
你能想像到它是用面做出來的嗎?
剛摘下來的草莓,
表皮的凹坑和草莓籽兒,
絕對令你想拿起來一口吃掉!
還有橘子和梨子,
如果你不用手去觸捏,
就算用4K攝像你也難辨真偽。
驚嘆之餘,
所有人都折服於其背後的手藝,
這心思和手法得有多細膩,
才能雕琢出如此逼真的藝術食物!
王志強,
人稱「京城面點王」,
他16歲拜師,到今年70歲,
五十多年的時間裡,
就做了一件事:面點。
他是地地道道的老北京人,
1964年進入北京前門飯店當學徒,
師承京城著名面點泰斗——李德才。
兩年後,開始參與國宴上的面點製作。
入行之後的王志強,
先跟著師傅練了幾年「五皮」:
包子、餃子、燒麥、春卷、餛飩。
從最簡單的包子皮開始,
「如果包子捏不出漂亮的立褶,
褶子不足28層,手藝就是沒有過關。」
這一包就是一年。
然後是水餃皮,
冷水和面,再使用棗核擀麵杖,
從外沿向內擀,左手向下轉動麵皮,
擀成小碗狀。
接著燒賣,
得壓出漂亮好看的芭蕾舞裙裙擺。
春卷皮,
一斤面七兩水,和好的面非常稀,
放在餅鐺上要很快抓起來。
這兒可是難住了王志強,
練了好久也抓不起。
後來師父趁他不留神,
把他的手按在了滾燙餅鐺上,
嚇得他猛的一抓跳開,
沒成想,抓出的春卷皮剛剛好。
從此才會了做春卷的訣竅。
餛飩皮製作方法四個字概括,
就是「連拉帶拽」。
要學好可不是光努力就行,
得動腦子用剛柔並濟的巧勁。
這些基本功練好,
就好比房子的地基打紮實,
動手做複雜的糕點,也才能像模像樣。
但王志強並不局限於傳統糕點,
他更喜歡在傳統的基礎上進行新的創作。
每次創作都精益求精、力求形象,
該托該頂都要絞盡腦汁來實現。
為了做起來更應手,他甚至自己發明工具。
入道兩年後,
他開始參與國宴上的面點製作。
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
他做了「熊貓戲竹」;
中國第一次登上南極,
他做了「冰山企鵝」。
這些新奇又精緻的面點,
讓王志強年紀輕輕就名聲大震。
但背後花費的心思和精力,
非一般人可比。
學好手藝,
貴在踏實,貴在堅持。
改革開放之後,他開始跑南跑北,
和廣式、蘇式、山西等地的面點師傅切磋學習。
傳統糕點荷花酥
平日里沒事就喜歡逛書店,看面點書籍,
也會托朋友從香港郵寄最新的面點期刊,
吸取世界新潮流、新點子。
現在的王志強,
已經是國內面點大掌門,
退休這十幾年也沒能閑下來,
餐廳找他當顧問,比賽找他當評委。
他自己也樂此不疲。
王志強說:
「我一點不認為自己是大師」。
這些年來他一直堅持學習,
也很喜歡和年輕人一起創新研發新式的面點。
只是記性不太好了,
腦子裡一有新想法,
就必須立馬畫到紙上。
哪怕睡夢之中有了思路,
也會立即醒了,起床記下。
這些年來,
西式糕點越來越受人歡迎,
中式的除了包子、燒餅、桃酥等,
大街上很少見中式的面點門面,
就算有的也是比不上西方的口感,
或者也比不上日本的精緻。
「面點真的不重要嗎?
過年的餃子、十五的元宵、
中秋的月餅、重陽節的花糕……
中國所有傳統節日,
過的都是面點節啊!」
「創意來源於生活,
你要多留心點兒生活。」
正因如此,
他花費了十幾年時間,
琢磨出水果面點。
「蒸是咱們中國最傳統的烹飪方法,
我想用這個傳統,做出新意」
堅決不用色素,所有「水果」的顏色,
都是從蔬菜中提取,光這個就用了10年。
還有發酵和上屜蒸的時候,要保持不變形,
這也是技術活兒,又用了兩年。
最重要的是口味,別看都是面做的,
但「蘋果」就是蘋果味,「橙子」就是橙子味。
你看到的是什麼水果,
吃起來就什麼味。
王志強門下有二十餘位弟子,
培養後輩也是他對自己的要求之一,
一定要讓面點手藝發揚光大。
「中式面點是國人的生活文化,
融於國人的筋骨血液,
是味道的起源與承接。
它所蘊含的精湛技藝,
實則就是民族文化的靈魂體現。」
如今王志強的面果越做越精湛,
不僅美味健康,而且件件是藝術品!
在這個機械化時代,
當所有食品幾乎都是批量生產時,
總有一些人能沉下心來,
用極致的手工呵護每一菜的味道,
可謂百般難得!
看著賞心悅目,品著暖心暖胃,
幸福感交織在味蕾之間,
才能體會像王志強這樣的匠人,
為此付出了多少心血!
GIF
TAG:微海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