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過度的善良也是一種病,扎心了有沒有?

過度的善良也是一種病,扎心了有沒有?

2018年2月23日,我協同老公、女兒一起來到了神秘的椰田古寨。

剛下車,我們就被門口兩根有著神秘圖騰的柱子所吸引。接著買門票、找導遊,我們的導遊是一位健談的苗族阿哥。

阿哥帶著我們步入大廳。先是學習簡單的苗族禮儀,意在旅遊的過程中參與遊玩。

接著是試吃各種美味,可以盡情試吃,不強制購買,超贊!

還有就是令人聞風喪膽的苗蠱,據說有一種蠱叫「情蠱」。當地女子將蠱下在自己的情郎身上,便可以讓情郎死心塌地的愛上她,等等……。

接著步入正題------苗銀,導遊阿哥先給我們講了一通苗銀妙處,然後給我頸椎進行了簡單的刮痧,效果真不錯。說實話,瞬間我心動了。

當時我就在想。如果兩三百塊錢一個梳子,我就買一個。如果兩百塊錢以內,我就買幾個送朋友。到了買銀飾的地方,我傻眼了。最小的梳子,也在一千以上。說實話,我覺得不值,最後放棄了。

出來以後,導遊阿哥的臉色大變,開始變得有些不耐煩。

接著到了取照片的地方,阿哥直接要求我們照顧照顧他,最少買一張照片。我是一個簡單的人,也喜歡簡單直接。更何況,照片照的真的不錯。所以我們就選了一張。

終於走到了表演區,這是旅遊中最點睛的節目,也是我們最期待的節目,因為真實而具有民族特色。老公提議想看一下,可阿哥面無表情的說:「沒啥意思,只是一場舞而已,況且還得等半小時。」

我們有些許掃興 ,無奈中老公提議要不先遊覽完,然後我們自己再回過頭來看,導遊阿哥勉強同意了。

到了最後一個點------試專治骨病的苗葯。老公開始試藥,我呢?不太想嘗試。可能有些失望吧!這時,阿哥給我說所有的團隊都試了。「那好吧!」我想,反正不要錢,如果實在不好,大不了就不買。接著我也加入了試藥的行列。

在試藥的過程中,心裡忍不住想著導遊阿哥臉色以及他的不易。總覺得沒買些什麼有些不好意思。算了就買吧!反正效果還行。

買了以後,心情突然變得奇差,連觀看民族歌舞也顯得了無趣味。

我覺察到自己又被自以為是善良掌控了、又被別人的情緒掌控了,突然間很難過。

就如德國著名思想家、科學家、作家歌德所說:「善良的人在追求中縱然迷惘,卻終將意識到有一條正途」

的確是這樣的!這不是我的第一次情不自禁想當然的善良,也不是我第一次意識到,雖然每一次事後我都會很沮喪至極。

一個學佛的朋友剛告訴我:「世間萬物都是有因果的,都要遵循一定的規則。」

接著又給我講起了一個故事:「在一個村裡,住著一個奇怪的老頭。性格孤僻,和村裡人格格不入,但是卻又相安無事。某日大晴天,這個怪老頭突然披著蓑衣,在村子裡走來走去。就有小朋友喊:『看,瘋子又出來了!』大人一邊呵斥,一邊飛快把晾曬的小麥收回,接著又有幾家跟著效仿。不一會兒下了大暴雨,收了小麥的人當然就相安無事,還沒有收的人,結果就可想而知。」

剛說「宇宙是神秘的,人的身體是神奇的,每個人都有他獨特的屬性。而我也許屬於那種有靈性的體質,可以發現事情的端倪、秘密。但我不能肆意的去捅破,否則就會背負因果。就如那個瘋老頭,他的確看出了天氣的變化,但是卻不能說。善良的他只能用自己的方式去表達。時間長了,有人發現了這個秘密屢次驗證,屢次成功。慢慢的傳了下來。」

我疑惑的問剛:「為什麼我或其他朋友每次有事問他,他都會耐心解惑,難道不擔心背負因果嗎?」

剛告訴我:「朋友找上門,就變成了他和那個朋友的因果,而他需要了卻這個因果。」

好像也蠻有道理的!

後來剛還給我講了一個讓我很不解的道理:「大善即大惡,大惡即大善。」而我絞盡腦汁都想不明白。

剛解釋說:「就如果就如同家長和孩子的關係。有的家長習慣的叫孩子『寶貝』。而寶貝定義是是用來妥善安放的,是不能隨意呵斥教育的。當被叫了多次寶貝,這個孩子就開始定位自己為寶貝,很容易縱容自己,而家長卻習以為常,生怕孩子受委屈。然後喧賓奪主的幫孩子去處理生活中、學習中的各種難題,最後的結果只會事與願違,這就是大善造就的大惡果。

反觀另一些家長,孩子一旦上了小學就開始叫孩子的大名,意在讓孩子開始學習為自己負責任。面對孩子的錯誤更是1是1,2是2,絕不姑息。雖然當時看著孩子很可憐,但是事實上孩子很受益。孩子在父母的影響中,學會了擔當,學會了界限,學會了做人的根本。」

朋友剛還說:「其實最難相處的婆媳關係也同樣,當一方以為無原則的退讓就是善良,而另一方感知不到,仍然恣意破壞界限,最後反目成仇,就會造成造成大惡果,這不得不說是一種遺憾。

其實人和人相處也同樣。不輕易幫忙,不是因為自私,而是選擇不剝奪別人承擔的能力。」

突然間想起一句話,不要輕易打擾別人的幸福。因為世上每件事,每個人都是自己選擇的,都是選了當下最合適的選擇。有的是心照不宣,有的是自願選擇,也有的口是心非。成熟的做法是看破不說破。

不是不去幫助別人,而是發自內心的去判斷,哪個真的需要?更有甚者是不開口不幫忙,聽起來有些無情,其實也許無情的人,最有情。

學心理的朋友鋒用另外一種方式,解釋這件事。鋒說他是學心理的,所以人各種情緒他都了解得更通透一些。

最早,和朋友吃飯有,有什麼說什麼。結果呢,弄得不是很愉快。

後來呀,他突然覺察到了,是因為自己定位有問題。和朋友聊天,他不小心就以專業的角度和人溝通,當然結果不妙了。

他說:「其實自己也可以天馬行空的聊。但是,學習已經成了他刻在骨頭裡的的習慣。所以他選擇找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切迎刃而解。」

再後來,鋒告訴我:「面對諮詢者,他只會談感受,讓諮詢者自己找到答案。因為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對待親近的人,他更是選擇不去參與,即是因為職業操守,也因為他明白有關係就可能不夠客觀,他能做到的最好的幫助就是給親人找一個好的諮詢師。」

回想我的兩個朋友,雖然處在不同領域,同樣是他們領域響噹噹的人。最讓人驚訝的是他們對待對事物的看法驚人的相似。

突然間,我想明白了。我所謂的善良,可能帶著自責討好、或是帶著功利目的性,旨在期待對方理解,或是想贏得朋友,或是想要感動自己,當初衷有了問題,一切結果就會變了味。

當然,如果遇到磁場相接近的人,結果可能會很驚喜!但如果遇到另一個價值觀不同的人,也可能就不那麼美好了。

就如法國著名作家福樓拜所說:「與其說為了愛別人而行善,不如說為了尊重自己」

也許生活中的真正的善良就是:走自己的路,永遠忠於自己。

同時,不輕易的去打擾到別人的幸福,因為也許你所認為的苦惱,就是別人的幸福呢?子非魚,又焉知魚之樂也。

又或者這是別人生命中該有的功課,不去打擾,才是真正的善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揚帆起航說 的精彩文章:

TAG:揚帆起航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