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空30座大山當地下堡壘,彈藥可供20萬大軍兩月消耗,號稱100枚核彈轟炸也不怕
冷戰時期的歐洲,氣氛十分微妙,雖然北約和華約都明白不會輕易爆發戰爭,但誰也不敢懈怠。在這樣的背景下,北約各國所要考慮的就是如何抵禦蘇聯的鋼鐵兵團。
蘇聯最強的是什麼?當然是陸軍了。美國隔著大西洋不用怕,但北約國家卻與蘇聯大面積接壤。為了對付蘇聯的鋼鐵洪流,北約研究出了「彈性戰術」。
論國力,北約是勝於華約的,這意味著蘇聯傾向於速戰速決,而北約想要打持久戰,一點點把蘇聯打垮。「彈性戰術」說難很難,說簡單也很簡單,關鍵就在於與蘇聯正面交鋒的一線部隊要抵禦住進攻,從而為支援部隊爭取時間。只要能夠擋住蘇聯的兵鋒,戰爭就會向著有利於北約的方向發展。
挪威是一個小口,人口不過幾百萬人,其北部有200公里左右的邊境線與蘇聯接壤,這意味著挪威也是對抗蘇軍的一線戰場。挪威的戰略位置相當不錯,只要蘇聯佔據了挪威,就可以威脅到北大西洋的航線,更有利於海空兩軍作戰(美國也是一樣的想法,所以冷戰時美國在挪威設立了空軍基地,牽制蘇軍)。
論兵力、後勤、裝備,挪威是無法與蘇聯對抗的,所能依靠的只有複雜的山地冰原地形了。因此當時挪威決定拿出超過30億美元的經費(冷戰時期的30億美元,大致相當於現在的200億美元),對30多座山體進行改造,將山腹挖空,從而建造碉堡、要塞、彈藥庫和各種工事。根據統計,一旦建成,挪威將擁有儲備50萬噸彈藥的能力,可以為20萬大軍提供2個月的彈藥消耗。這些藏在山腹內部的工事,將受到山體、混凝土、特種鋼材等多重保護,號稱被100枚核彈轟炸也不怕。
70年代的蘇軍
挪威所做的一切,自然不是要和蘇聯死磕,畢竟就算把人都打光了,他們也不一定磕不起。最終目的還是暫時擋住蘇聯的兵鋒,從而等待北約援軍的到來。
延伸閱讀
天然氣田被劫持,700多名工人成人質,武裝分子:敢強攻就摧毀基地,引爆氣田
戰機起飛僅6米遭遇空中停車,撞向停機坪引發4次爆炸,5架戰機報廢,死傷31人
希特勒親信,德軍橫掃歐洲的幕後支持者,盟軍:他比希特勒更重要
※30天佔領一個國家,總花費230億美元,2500萬收買司令,僅一個營就拿下了首都
※3位平民無辜被殺,10架戰機奔襲3000公里,3分鐘投半噸炸彈,對方被炸死60人
TAG:楊周路38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