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智不如人可奈何——我眼中的楚霸王

智不如人可奈何——我眼中的楚霸王

「烏江不是無船渡,恥向東吳再起兵」。有人折服於項羽寧死不屈的錚錚鐵骨,也有人認為,項羽應該過烏江,養精蓄銳,東山再起。

以項羽之傲骨,包羞忍恥真的適合他嗎?以項羽之無謀,過了烏江他能夠東山再起嗎?

項羽勇猛,但缺少智慧,隨風而靡。范增勸他殺了劉邦,他便恨不能立即擊潰了漢軍,項伯為劉邦說好話,他便又打消了這念頭。鴻門宴上,范增屢次暗示,項羽視而不見,無動於衷,仍下不了決心殺劉邦,讓其逃走,錯失了良機。

這樣沒有主見、優柔寡斷的人,就算有一副金剛不壞的身軀,也難以成為帝王。若真成了帝王,又豈能當得久?即便當得久,朝代又豈能繁榮昌盛?

從用人上看,他不如劉邦。有亞父的輔佐,他本應如虎添翼,卻因自己的盲目自大而不能聽從建議,甚至還中了反間計,開始懷疑范增。若過江之後,見到的江東子民中還有范增這樣的能人,項羽能慧眼識珠嗎?能像劉邦對待蕭何、張良和韓信那樣,各取之所長,為他所用嗎?

論忍耐,他亦不如劉邦。叔父項梁教他兵法,他先是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 可見他缺乏耐心。劉邦「貪於財貨,好美姬」,卻能為長遠的目標而「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而項羽害怕秦的降卒反抗,卻沒有去慢慢安撫軍心,而直接將降卒活埋,急躁至極。回到江東,他又能耐心地養精蓄銳多久?

以他的性格,為了證明自己的失敗是「天亡我,非戰之罪」,必迫不及待地想要扳回一局,未必已準備充分,也就大大降低了成功的概率。沒有越王勾踐卧薪嘗膽的忍耐力,想捲土重來打敗劉邦,何其困難!

再看民心,項羽活埋二十多萬士卒後,百姓深感其殘暴,陰陵迷路,農夫都故意給他指反方向。都說得民心者得天下,連民心都得不到,談何爭天下?「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卷土來?」項羽領吳中八千子弟渡江而西,最終無一人還。儘管他有心重振旗鼓,可又有多少人願意跟著因暴戾而失了人心的項王出生入死?

既然除了武功外,用人、忍耐、民心……都贏不過劉邦,過了江東後,若是捲土重來,怕是又會失敗,這對於一向驕傲的項王一定是個不小的打擊,第二次失敗,他定更不會渡過烏江。若是不捲土重來,從此棲身江東,平平淡淡地度過餘生,對從小志向遠大的項王來說,更是生不如死。與其苟且地活著,不如烏江自刎,「死亦為鬼雄」。

毛澤東曾議論過項羽失敗的三個原因,其實總結起來,就是他缺少智慧。

噫!智不如人可奈何,羽兮羽兮奈若何!

【點評:項羽少時鄙讀書,力能扛鼎,豪氣縱橫,立下取始皇而代之的錚錚誓言。自起兵,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破釜沉舟,名揚四海。但項羽終究是項羽,剛愎自用與優柔寡斷,暴戾恣睢與婦人之仁,在他這裡成了矛盾的統一體。孫子有言: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上兵伐謀,其次伐交。項羽既不善伐謀,也不善伐交。這位戰場上的天之驕子,何等意氣風發。但是馳騁了崢嶸歲月,卻無法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正如作者所云:智不如人可奈何。本文層層設問,條分縷析,很有說服力,充分體現了思辨的力量。結尾巧妙地化用了項羽的《垓下歌》名句,頗有反諷的意趣。】

指導教師:劉均超

編校:曾國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福建省惠安第三中學 的精彩文章:

閱讀,是一件快樂的事

TAG:福建省惠安第三中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