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是因為容貌嗎?
兩性的愛是在愛與恨同其他感情摻雜在一起後所產生的所有複合情感中,最值得我們注意的,一方面是由於它的強與猛,另一方面是由於它為幾個奇異的哲學原則提供了一個不可爭論的論證。
顯而易見,在其最自然的狀況下,三種不同的印象或者情感的結合產生了這種感情。
這三種情感就是:
(一)因美貌而產生的快樂感覺;
(二)生理上的生殖慾望;
(三)強烈的善意或好感。
美貌產生好感,問題是:美貌怎樣刺激起肉體慾望的。倘若將生殖慾望限制在某種程度之內,那麼它顯然是一種讓人快樂的慾望同時與所有快樂的情緒存在一種強烈的聯繫。
這種慾望的誘因包括歡喜、快樂、自負與好感,而音樂、舞蹈、美酒、欣悅亦是如此。與此相反,悲痛、抑鬱,貧苦,謙卑,都將這種慾望破壞了。因為這種性質,於是就十分容易想像,為何性慾會與美的感覺聯繫在一起。但是另一個原則對產生相同的效果起著促進作用。
我曾說過,一種實在的關係存在於每一種慾望的平行方向,而且也如它們感覺方面的相似關係一樣,一種聯繫產生於那些慾望之間。我們為了對這種關係的範圍加以充分理解,一定要考慮,所有與之有關的從屬的慾望都會伴隨著主要的慾望,並且倘若有與那些從屬慾望平行的其他慾望,那麼這些其他的慾望也就與主要慾望產生一種關係。
例如常常認為飢餓是靈魂的最初傾向,由於它是滿足飢餓欲所絕對必需的,所以認為飲食的慾望是次生的傾向。故而,倘若一個對象借著所有獨立的性質、讓我們向食物接近,那麼,那個對象也就自然地使我們的食慾增加了,就像在另一方面,任何讓我們厭食的東西都是與飢餓相矛盾的,並使我們的食慾降低了。
顯而易見,美賦有第一種效果,而丑則賦有第二種效果。由於這個原因,因此我們因美而對食物產生強烈的慾望,而我們因丑卻對烹調術所發明的佳肴感到充分的厭惡。所有這一切都能輕而易舉地應用於生殖慾望之上。
美感、肉體慾望與慈善之間的那種聯繫由相似關係與平行慾望這兩種關係而產生,以至於可以說這三者是無可分離的。
同時我們依照經驗意識到,三者之中無論那一種最先出現,都是無關緊要的,由於它們中間的任意一種都一定伴隨著與之有關的感情。
性慾衝動中的人對性慾的對象至少賦有短暫的好感,同時也想像此時她更加美麗,就像很多人起初對一個人的機智與優點懷有一種好感與尊敬,繼而又從這進入到其他兩種情感。然而,最先因美貌產生、繼而擴展到好感與肉體慾望上去的那種愛就是最常見的一種愛。
好感或者尊重同生殖慾望之間相距甚遠,因而很難結合起來。也許靈魂中最細緻的情感就是好感或尊重,而最粗俗的情感就是生殖慾望。
處於兩者之間的中介恰恰是對於美貌的愛,它分沾了二者的本性,所以,它非常適於產生二者。有關愛的這種闡述,並非我的體系所獨有的,而依照所有設想來說都是無可避免的。
顯然,彼此個別的,並且分別有它的個別對象就構成了這個情感的三種感情。所以,三者確實是僅憑藉著它們之間的關係而彼此產生的,但是除了情感間的關係外,還必然有觀念間的關係才足夠。
我們對另一個人的愛永遠不能因一個人的美貌而引起。由此,印象與觀念的雙重關係在此也就明顯地證明了。我們依據這樣顯著的例子,就能夠對其他的例子加以判斷了。這一點通過另一個觀點,也能說明我對驕傲與謙卑、愛與恨的起源所堅守的觀點。
我曾說過,雖然第一組情感的對象是自我,第二組情感的對象是他人,但是僅憑這些對象無法成為這些情感的緣由,由於它們對於起初就必定彼此消滅的兩種感情都賦有一種相同的關係。所以,在前面我曾描述的心靈情形就是如此,心靈有一些器官,自然地適於將一種情感產生,那種產生出來的情感就自然地將觀點轉向某個對象。但是這並不能產生情感,還需要其他借著印象與觀念的雙重關係的某種情緒,來將這些原則引發起來,並予以它們以原始的衝動。
在生殖慾望方面,這種情形的發生是更為明顯的。異性不僅是性慾的對象,還是它的緣由。我們不僅在受到性慾的刺激時,要將觀點轉向異性,而且一想異性,就能將性慾刺激起來。然而這種原因因為出現得太頻繁,以至於失去了力量,因此一種新的衝動就必然把它刺激起來。
我們觀察到那種衝動就因一個人的美貌而產生,也就是因印象與觀念的雙重關係而產生。一種感情既要有一個清晰的緣由又要有一個清晰的對象,還一定要具備這種雙重關係,那麼當它沒有任何明確的原因,而僅有一個明確的對象時,這種雙重關係就更是必要的了。
來源:休謨《人性論》
薦讀
愛| 愛情| 善意| 感情
孩子| 父母| 父親| 女兒| 教育
命運| 位置| 快樂| 慾望| 妥協| 弱點
道路| 人生| 沉默| 真實| 覺醒| 尊嚴| 使命| 本質
智慧 | 年輕|自白| 友誼 | 大自然| 雄心 | 謙和 | 懷疑
※中國頂壓斬獲首金!這一次我們贏得「乾乾淨淨」
※元宵節的味道
TAG:周國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