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行李箱里的信仰

行李箱里的信仰

終於開學了。

昨晚,群里哀鴻遍野,老中青三代我的學生們都在不約而同的大喊「不想開學」,讓沉寂了很久的微信突然熱鬧起來。

只有我,希望快點結束這個近乎魔幻的假期生活,回到略顯真實的現世界裡。

遠行前最有儀式感的工作,大約就是裝備行李箱了。

每次出門前收拾行李,都秉持著現代人「越少越好」的裝箱理念,能不拿的都不拿,卻也常常能塞滿20寸的拉杆箱。女生相比男生的瑣碎,在每一次出門遠行的時候最是明顯。直到系好箱內的帶扣,最難的選擇也正式開始:猶豫帶不帶書,帶幾本書,帶什麼書。

紙質書籍的弊端顯而易見,太重,佔地,對於我這種不願負重的人來說,途中帶書,顯然不是明智之舉。可是受閱讀興趣所限,小說散文為主的電子書不是我的菜,便利攜帶的手機app就派不上了用場。尚記得大學畢業那天,返鄉行李中除了衣服和日用品,其餘是滿滿三大編織袋的舊書,引得同樓女生盡駭然,留下「此人必定飽讀詩書」的錯覺。其實那幾乎是我大學四年的全部身家,守財奴似的搬運回千里之外的家,兩個月後再部分攜帶到萬里之外的研究生宿舍。求學到工作,幾經騰挪,如今帶在身邊的還有六十多本,被我戲稱為長征後剩下的精英。

真不能相信自己有過如此生猛的女漢子時光。左手拎箱右手拎包,背後馱了大行囊,在凌晨封校後,翻牆出校門,從學校奔襲到火車站,坐通宵夜車,還能神采奕奕地推開家門。現在卻為了區區幾本書的重量頭疼,每一次都不得不從中取捨。

與出發時的鄭重選擇相矛盾的是,攜帶的書常常沒有閱讀,有時是環境不允許,有時則根本靜不下心。在路上顛簸一整天,到住處已累得靈魂與身體分崩離析,這時床和睡眠是真正的恩遇,其餘盡皆浮雲。難得有清閑,於某時某地停下晒晒太陽喝喝咖啡,趕緊裝模作樣將書拿出來作認真閱讀狀,實際腦子放空,老半天還在同一頁發愣。

因為對環境非常挑剔,即便在家中,也在固定的幾個位置點才能讀書,當我認識到自己無論在火車站火車上飛機場飛機上,還是在酒店房間洗手間咖啡店的閱讀活動都純屬擺POSE的可恥行為之後,著實有點慚愧。那一陣差不多放棄掉出門帶書這一念頭,打算走到哪裡發獃到哪裡,實在想看書就隨手買本雜誌再隨手留下。

介於此,我倒也給自己下過些「軍令狀」。強調自己行李箱中的書必須幾日幾日讀完,如同手機上的打卡軟體,在心裡上了根弦。效果還是不錯,可是回味少了。各種類型的書當作鑰匙進行試探,懸疑小說最好用,其次是雜文回憶錄,最難進入狀態的是哲學書……

帶書有時,空手有時,閱讀有時,玩手機刷微博有時。就像電影有序幕,行前為書糾結是例行程序,如果手邊有順眼的不算太重的書,咬咬牙也就塞進了背包,也有的時候,在書架前逡巡幾個回合,仍舊不能選定。在途長短、目的地、同路人,無一不成為考慮的前提,我喜歡不必說太多話的旅伴,能給彼此較大的心靈空間。

......

離開家,是在一個露深霧濃的凌晨。行李箱的輪子發出單調的聲響,在空曠的街道聽起來寂寞而蒼涼。而立之年卻也萬萬料想不到世事無常竟也結實的落在自己頭上,此去前路漫漫,天地回圜。再也不是年輕時隨便一句珍重就可以捨得下的父母,割得斷的提攜。

緊趕慢趕,終於在動車上安坐下來,本能的第一反應是將書拿出在小桌板上放好,忐忑不安的心情這才慢慢鎮定。窗外陽光正濃,一種類似宗教儀式的感動在小小的空間里不期而至。斗膽地說,這一分鐘對我而言,每本書都是聖經,只這片刻,賜我心安。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家惠的五味學堂 的精彩文章:

TAG:張家惠的五味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