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羽林丹率眾小將上陣 桃田賢斗資格賽打起
3月6-11日舉辦的2018年德國羽毛球公開賽即將拉開帷幕。從時間上來看,可謂是全英(3月14-18日)前的「熱身賽」。德國賽國羽部分主力出動,林丹率眾小將齊上陣。首輪抽籤本將遭遇林丹的約根森退出德國賽,積分不夠的桃田賢斗則將從資格賽打起;另一方面,國羽小花陳清晨/賈一凡、高昉潔、陳雨菲等人也將出征本次德國賽。
世界羽聯從德國公開賽開始試行1.15米發球高度,以及使用發球高度測量裝置,選手們如何適應這個新規定,也是本次德國公開賽的看點之一。
國羽在最近一次的集訓中也針對發球新規做了針對性的訓練,諶龍就在教練員陳郁的陪同下進行了專門的發球高度的適應練習。諶龍不停地發球,陳郁則彎腰站在高度測量裝置的後面,全神貫注地盯著諶龍的發球高度。每一個球發出,陳郁都會告訴諶龍這球是否超線。從實踐來看,諶龍的發球超線居多。
身高1.88米的諶龍很不習慣從這麼低的位置發球,身高1.95米的李俊慧發起來那更是難受。在張軍的陪同下,李俊慧也對新的發球高度的練習,只不過成功率不高,要麼超線,要麼不習慣過低的出球點,導致發球沒過前發球線。對於這樣的新課題,張軍也是想方設法和李俊慧討論。為了保證觀察結果的正確性,張軍還拿出手機,放在裝置1.15米高的後方,拍攝李俊慧發球的全過程,並通過視頻回放的方式和李俊慧探討。
(圖片來源見水印)
集訓中的另一片場地,這樣的高度也快把劉成「逼瘋了」,他直接來了個半蹲,以非常滑稽的姿勢發起了球。不過,還別說,這樣不時也能發出幾個不錯的球。
從實踐過程中,陳郁、陳其遒等教練都對這個裝置的準確度提出了質疑,因為不同的高度、視角、距離測量裝置的不同距離等因素,都會影響到最終看到的結果。同樣一個發球,距離測量裝置較近的人看到的是沒問題的,但是距離裝置較遠的人看上去,擊球點就會比標準線高出一大截。從教練員和隊員的反饋來看,這套裝置的準確性和合理性不能讓人滿意。
有意見歸有意見,但世界羽聯的規定不得不執行。國家隊教練組也向運動員們傳遞了這樣的思想:首先在心理上不要太糾結它,不要覺得對於身高不同的隊員存在公平不公平的情況,這樣的糾結沒有意義。既然規定已經出來了,我們就想辦法去適應它,這才是最重要的。2018德國羽毛球公開賽球員們必須通過實踐來適應新規,期待他們的表現。
2018德國賽各單項種子選手名單:
男單:
1 孫完虎(韓國)
2 林丹(中國)
3 石宇奇(中國)
4 周天成(中國台北)
5 安東尼·金庭(印度尼西亞)
6 伍家朗(中國香港)
7 王子維(中國台北)
8 喬納坦(印度尼西亞)
女單:
1 山口茜(日本)
2 成池鉉(韓國)
3 奧原希望(日本)
4 陳雨菲(中國)
5 張蓓雯(美國)
6 金達蓬(泰國)
7 佐藤冴香(日本)
8 吉爾莫(蘇格蘭)
男雙:
1 園田啟悟/嘉村健士(日本)
2 彼德森/科爾丁(丹麥)
3 陳宏麟/王齊麟(中國台北)
4 李哲輝/李洋(中國台北)
5 安德斯·斯考勞普/金·阿斯特魯普(丹麥)
6 金子祐樹/井上拓斗(日本)
7 法加爾·阿爾菲安/穆罕默德·瑞安(印度尼西亞)
8 盧敬堯/楊博涵(中國台北)
女雙:
1 陳清晨/賈一凡(中國)
2 高橋禮華/松友美佐紀(日本)
3 福島由紀/廣田彩花(日本)
4 米元小春/田中志穗(日本)
5 李紹希/申昇瓚(韓國)
6 拉溫達·巴宗哉/基蒂塔拉庫爾(泰國)
7 張藝娜/金慧麟(韓國)
8 德拉·哈里斯/里基·艾美莉雅(印度尼西亞)
混雙:
1 鄧俊文/謝影雪(中國香港)
2 徐承宰/金荷娜(韓國)
3 吳順發/賴潔敏(馬來西亞)
4 陳健銘/賴沛君(馬來西亞)
5 德差波爾/沙西麗(泰國)
6 陳炳順/吳柳螢(馬來西亞)
7 李晉熙/周凱華(中國香港)
8 催率圭/蔡侑玎(韓國)
中國選手對陣名單:
Q賽:
女單:
高昉潔 VS 宋碩芸(中國台北)
女雙:
李茵暉/杜玥 VS 伊姆克·范德/黛博拉·吉爾(荷蘭)
黃東萍/鄭雨 VS 普緹塔/蘇皮薩拉(泰國)
湯金華/於小含 VS 珍妮·奈斯特倫/索尼婭·佩科拉(芬蘭)
正賽首輪(32進16):
男單:
林丹 VS 約根森(丹麥)
石宇奇 VS Q1
黃宇翔 VS Q4
喬斌 VS 王子維(中國台北)
女單:
陳雨菲 VS 謝抒芽(馬來西亞)
陳曉欣 VS 李張美(韓國)
男雙:
何濟霆/譚強 VS 法加爾·阿爾菲安/穆罕默德·瑞安(印度尼西亞)
女雙:
陳清晨/賈一凡 VS 塞蒂亞娜·馬帕莎/格羅婭·薩莫維爾(澳大利亞)
混雙:
何濟霆/杜玥 VS 本·萊恩/傑西卡·普格(英格蘭)
—— END ——
整理編輯 | 鋒妹
TAG:先鋒乒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