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最近,華人家長圈都被它刷屏!謝天謝地,終於有讓孩子學好中文的辦法了!

最近,華人家長圈都被它刷屏!謝天謝地,終於有讓孩子學好中文的辦法了!

在美國學漢語

當中國國內的家長急於將小孩送入中英文雙語幼兒園的時候,遠在大洋彼岸的華人家長也在這樣做。和中國國內的家長不同,他們更擔心的是孩子學不好中文,於是中文浸入式學校(Chinese Immersion School)頗受華人家長歡迎。

網路圖

去年還住在加州比弗利山的王女士今年和8歲的兒子一起搬到了帕沙迪納(Pasadena)居住,她將比弗利山的房子出租,在帕沙迪納市另外買了一棟房屋,這樣搬家的原因很簡單,因為這裡有一家中文浸入式學校。她說,多年前剛來美國的時候,朋友都說孩子早點在美國上學就不會有口音,但是她現在更擔心的是孩子將中文忘掉。

她說,搬家換學校的時候兒子很不情願,因為換了學校就意味著和自己的好朋友們分離,但是漸漸地他在學校也找到了新的朋友,所以越來越開心了。王女士認為,這樣做很值得,因為兒子已經快要升3年級了,她擔心的不是兒子的學業,而是他漸漸講得支離破碎的漢語,她希望在帕沙迪納市的中文浸入式學校,兒子能將中文學好。

和王女士同樣焦慮的還有很多華人家長,他們內心都很糾結,儘管在美國受教育的孩子們能講一口流利的英語,學習環境更加自由更為優越,但是從小在美國長大的孩子很少能講一口流利的普通話,更不要說讀和寫了。

家在阿罕布拉市居住的陳女士說,身邊的家長們都這麼說,小朋友一上小學漢語全部忘光光。在所有朋友中,一般家長中只要有一個以英語為母語,孩子基本上都不太會講漢語。她自己的兩個女兒基本上不會講漢語,雖然每天課後讓女兒們去中文學校學習,兩個女兒的漢語水平還是沒有什麼提高,她雖然擔心但是也無能為力。

這樣的華人在美國有很多,爾灣的吳女士對這樣的情況早有耳聞,於是她決定講自己才有18個月大的兒子送入家附近的一個中文浸入式教學的幼兒園。她說,過年前去問過價錢,18個月的孩子全天託管要2100美元,如果要中文浸入就要2400美元,過年後中文浸入式全天託管漲價到2600美元,這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吳女士說,雖然自己來自上海,普通話很流利,但是丈夫是在美國長大,不會講中文,這樣孩子很難有學校到普通話的語言環境,如果想要孩子學好中文,必須要從小抓起,所以她想要把小孩送到中文浸入式的幼兒園,將來也要讓他們上中文學校,這樣才可以讓他們從小學好中文。

據悉,目前在全美只有140家中文浸入式學校,加州只有20家公立學校有這個項目,而在南加州這樣的學校只有不到10個,最近在mission Viejo的一個中學又新增了一個中文浸入式項目,儘管如此,能滿足家長需求的學校數量還是太少。

家住長堤市的白女士說,眼看自己的兩個小孩就要長大,但長堤周邊都沒有中文浸入式學校,她希望這裡的公立學校可以考慮將中文浸入式教學加入到學校課程里去。

據悉,中文浸入式教學是指學校將中文教學作為教學內容的一部分,其它的部分用英文。例如在橙縣Fletcher小學中英文教學的比例是50%對50%,而在橙縣Marian Bergeson小學低年級一開始的中英文教學比例是20%對80%,隨著年級增高到5年級中英文教學的比例增加到50%對50%。

華人小孩一般怎樣學中文

那麼,在美國的華人小孩是怎麼學中文的?他們的中文和英文一樣棒嗎?據《青年參考》報道,記者潘南採訪了多位在美國生活的華裔,了解他們學習中文的途徑與方式。

周末學校與孔子學院

美國的華人孩子要學習中文,有多種途徑可以選擇,最常見的方式是去當地的中文學校。中文學校就是俗稱的「周末學校」,利用周末進行系統的中文教學。

據全美中文學校協會統計,目前僅該協會的成員就有400多所學校,分布在美國近50個州,在校人數超過10萬人。洛杉磯華裔記者、博客作者奧德麗·克利奧·葉(Audrey Cleo Yap)在《美國中文學校的變化》一文中寫道:「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美國的周末學校是ABC們學習中文和中國文化的專屬地帶。」

ABC(American Born Chinese)指的是生在美國的中國人,在美國艾姆赫斯特的高中生鄧橋就是這個群體中的一員,但他覺得這個稱呼十分彆扭。

「如果有人問起我的身份,我會說我是亞裔美國人。如果繼續追問,我會告訴他們我是華裔。雖然我的中國朋友很喜歡這樣叫我,但我很少說我是ABC,這個詞念起來怪怪的。」鄧橋告訴筆者。

和他的大部分亞裔朋友一樣,鄧橋上了10年的周末學校,學習中文,每周兩個半小時。他從拼音學起,上課認生詞、讀課文,課後抄寫、背誦,然後參加階段性測試。學校會定期舉辦演講比賽、晚會等活動,激發學生學習中文的興趣。「和中國人學英語差不多。」鄧橋說。「老師都是中國人,有的很有趣,有的很無聊。每周的課就兩三個小時,能學多好主要是看課下怎麼學。」

爺爺奶奶住在北京,鄧橋每年暑假都會回中國探親,順道學習中文。他認為,在中國度過的時光對他的中文學習意義重大。「浸泡在純中文環境里,學習速度是最快的。走在北京的大街上,大家都會跟我說中文,這就鍛煉了我的聽力。在家裡,我也必須說中文,因為爺爺奶奶不懂英文,這就鍛煉了我的口語。」鄧橋說。

他表示,和其他同齡的華人朋友相比,自己的中文算是突出的。「學到高中,我的很多朋友只會基本的漢語,而且發音不標準,平翹舌不分,經常是父母說中文,他們用英文回答,而且大部分人是能聽、能說、能看,但不會寫。」

鄧橋說,現在美國的中文學校越來越多,課堂上也出現了很多非亞裔面孔,到周末學校學中文在美國年輕人中很流行。

除了中文學校,華人小孩還可以到孔子學院學習漢語。目前,孔子學院在全世界落地生根,與當地的大學或其他教育機構合作,面對的是全球對漢語和中華文化感興趣的人,華人是其中一個很大的群體。

與周末學校相比,孔子學院的伸縮性相當大,沒有特定的漢語教學模式,可以按照學習者的需求設計課程,也可以按學習者的時間安排課程,因此成為海外華人學習中文不錯的選擇。

華人父母「言傳身教」

「我從來就沒有上過一節中文課。」操著一口流利「廣普」的華裔女孩范嘉說。

范嘉祖籍廣東,從小在美國舊金山長大。據她描述,生活在當地的華人有八成以上是廣東人或香港人,因此粵語是與當地華人交流的必備利器。「哪怕去中餐館點餐都是要說粵語的,因為老闆十有八九是廣東人。」

有趣的是,范嘉在家裡並不說粵語。「我們家從小就是雙語環境,我和媽媽說普通話,和爸爸說英文,有時候挺混亂的。」范嘉笑道。但她明白,父母這樣做是有目的的。日常生活中,從逛超市到上學,粵語暢行無阻,粵語自然而然地成了范嘉的母語,「因此在家就不必再說了」。相反,英語和普通話的使用幾率小,需要強化。

「我媽媽認為,學習中文是很有必要的,所以她堅持和我說中文。有時候我跟朋友剛聊完天,回頭跟她說英文或者粵語,她就不搭理我。」范嘉說,為了在家中營造學習中文的環境,媽媽買了許多中文書,培養她對中文興趣的同時幫助她識字,還教會她查字典。

「識字的過程很好玩。小時候,每天晚上睡覺前,媽媽都拿著幾本中文故事書給我念,其實翻來覆去也就那麼幾個故事,我聽多了都會背了。有一天晚上媽媽不在家,回來發現我一個人捧著書指著字一個個地讀——其實不算讀,就是根據記憶中的發音對著字念。似乎我就是那樣學會認中文了。」范嘉笑著回憶道。

說到華人孩子學好中文的方法,范嘉認為,父母是最重要的啟蒙老師。「我非常感謝媽媽為我營造了學習中文的氛圍,培養了我對中文的興趣。我現在還保留著閱讀中文書的習慣,大概也得益於媽媽的幫助,小時候她沒有逼著我去讀生澀難懂的古文或者現代文學經典,而是讓我看簡單、情節豐富的故事書,甚至武俠小說。」她說自己看小說的時候「整個人都被帶進書里了」,自然對書中的語言產生了興趣,遇到不懂的生詞,也有查字典、問明白的興趣了。

「我一直認為,寓教於樂是最好的學習方法,語言學習尤其是這樣。」范嘉說。

語言學家認為,小孩在多語言環境下是能夠學會三四門語言的。實驗證明,3歲以前的幼兒在一種語言里暴露50%左右,就能和同齡的單母語者達到近似的水平;同時,兒童不會因為多種語言而產生語言混淆、語言發育遲緩或認知缺陷。因此,華人父母可以嘗試在家中營造中英雙語環境,充當孩子的中文老師,讓他們在學好英語、輕鬆完成日常交流的同時,也學會中文,了解自己的文化背景。

選修校內中文課,「把中文當成外語學」

除了去周末學校和孔子學院外,華人孩子還可以選修校內的中文課,「把中文當成外語學」。

美國大多數中學會為學生開設外語課程,包括法語、西班牙語、德語等,中文課程也較為普遍。據美國外語教學理事會的統計,早在2000年就有約5000名中小學生參加中文課學習,目前這一數字已超過5萬名。

華盛頓應用語言中心的調查顯示,美國至少有3萬所中學開設外語課,開設中文課的學校所佔比例已從1997年的1%增至2008年的4%。《紐約時報》稱,15年前約有300所中小學有中文課程,現在這個數字已經超過1600所。

生活在佛蒙特州的劉彥仕從初中開始選修中文課,學習時間已有5年。他表示,當地的中文學校離家太遠,而美國東北部氣候寒冷,不願意在難得的周末冒著嚴寒去中文學校上課。

「一周要上5天課,如果周末還用來學習,恐怕熱情不會很高。我的一些華人朋友,雖然『肉體』已經按照父母的要求去了周末學校,但他們的『精神』還在足球場上。」劉彥仕打趣道。

他表示,美國的中學要求學生學習一門外語,大多數同學(包括華裔在內)通常會選擇學習一門歐洲語言,自己則「避重就輕」選了漢語。

他認為,在學校里選修中文有利有弊。好處在於,每周有較長時間可以進行系統的中文學習,而且自己學習中文有動力、起點高,通常能比美國其他種族的同學取得更好的成績。不足之處是,必須從基礎開始學,不能像在周末學校里那樣選擇適合自己的課程。此外,中學裡的漢語教師少之又少,因此每個班的老師幾乎是固定的,不能像在周末學校里那樣「換班」,選擇適合自己的老師。

「我認為目前美國中學裡的中文教學存在兩大問題。第一是缺乏優質的中文教材。從小學到高中,教材不過幾本,不成體系,初、高中用的漢語教材的界限不夠清晰,內容也沒有與時俱進。第二是缺乏優秀的中文師資。從中國來的漢語教師在國內有豐富的教學經驗,但對美國課堂的情況了解不夠,英文水平參差不齊,難免影響教學質量。」劉彥仕說。

儘管如此,劉彥仕還是堅定地學習中文。「小的時候我不會說漢語,每當看到周圍同齡的華裔用中文打打鬧鬧的時候,我都會很失落。說得嚴肅一點就是,我那個時候並不知道自己是誰。做一個華裔美國人,說難不難,說簡單也不簡單。如果你足夠聰明,你可以在華裔和美籍兩個身份之間自由切換,但如果你不做些什麼,很可能在兩者之間迷失。」

鄧橋說,自己曾想放棄中文,去學習其他語言,但最終選擇了堅持。「即使你不喜歡自己的膚色,想變成白人,你最終也得面對自己的文化身份。別人知道你是華裔,就一定會問你關於中國文化的問題。如果一個白人用濃濃的美國腔跟你說『你好』,而你會說的中文也只有這個詞,那會不會太過尷尬?」

製作:V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瞧紐約 的精彩文章:

強風暴雨襲紐約 逾千航班取消、地面交通大亂!

TAG:瞧紐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