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ESWT核動力衝擊療法治療頸肩腰腿痛

ESWT核動力衝擊療法治療頸肩腰腿痛

摘要:目的 探討放散式衝擊波循經取穴在治療頸肩腰腿痛中的臨床療效。 方法 將 2000例病例分為 A ( 1100 例)組和 B ( 900 例)組, A 組應用放散式衝擊波治療疼痛區域同時,配合中醫經絡理論循經取穴治療與疼痛部位相關經絡及穴位, B 組單純應用放散式衝擊波治療疼痛部位,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後的視覺模擬評分( VAS )、睡眠質量指數( PSQI )及臨床療效。

結果:兩組治療後 VAS 及 PSQI 各項評分較治療前明顯下降,有統計學差異, P

關鍵詞:放散式衝擊波,循經取穴,頸肩腰腿痛,臨床療效

放散式衝擊波作為一種無創的治療手段在骨肌系統疾病中取得較為顯著的療效, 在骨科及疼痛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 我科自 2013- 07 以來,應用放散式衝擊波循經取穴在頸肩腰腿痛治療中取得較為滿意療效,特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分析 2013- 07- 2014- 03 於我科接受治療的2000 例頸肩腰腿痛患者。其中頸椎綜合症 520 例,肩-手綜合症 560 例,腰椎綜合症 650 例,膝骨關節炎270 例,並患者分為 A 、 B 組,其中 A 組應用放散式衝擊波治療疼痛區域同時, 配合中醫經絡理論循經取穴治療與疼痛部位相關經絡及穴位, B 組單純應用放散式衝擊波治療疼痛部位。 A 組 1100 人, 男 560人,女 540 人,平均年齡 42 歲; B 組 900 人,男 500人,女 400 人,平均年齡 43 歲,各組性別、年齡、病程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1.2.1 B組頸椎綜合症: 應用D- Actor20mm 探頭 , 單側者衝擊 3000- 5000次 , 雙側者衝擊6000- 10000 次,壓力: 1.4- 3.0 bar ,頻率: 10- 16HZ 。

肩手綜合症: 對疼痛部位應用 D- Actor20 mm 探頭,對痛點應用 Deep impact 15 mm 探 頭 定 點 沖 擊300- 500 次。 單側者衝擊 3000- 5000次,雙側者衝擊

6000- 10000 次,壓力: 1.4- 3.0 bar ,頻率: 10- 16 HZ 。

腰椎綜合症 : 選用 D- Actor20 mm 探 頭 , 壓力 : 1.8- 3.8 bar ,頻率: 10- 16HZ ,沿疼痛區域衝擊治療 6000- 10000 次。 膝骨關節炎: 應用Deep im-

pact 15 mm 對髕周痛點及雙側膝眼處衝擊治療, 腘窩處疼痛者可於 腘 繩肌、 半腱半膜肌及股二頭止點處及腓腸肌止點處衝擊。 壓力: 1.4- 3.0 bar , 頻率:

10- 16 HZ , 單 側 治 療 2000- 3000 次 , 雙 側 沖 擊4000- 6000 次。 每 3 天治療 1 次,共行 3 次治療。

1.2.2 A 組 在 B 組治療方法基礎上,參照《 針灸學》,配合與疾病相關的經絡穴位:頸椎綜合症:配伍經絡:手三陽經;配伍穴位:頸部夾脊穴、風池、肩井、秉風、肩 髃 、手三里、合谷、外關等。 肩手綜合症:配伍經絡:手三陽經;配伍穴位:肩 髃 、肩貞、肩 髎 、天宗、曲垣、阿是穴等。 腰椎綜合症:配伍經絡:足太陽及足少陽經;配伍穴位:華佗夾脊穴、大腸俞、腎俞、秩邊、環跳、委中、阿是穴等。 膝骨關節炎:配伍經絡:足陽明及足太陰經;配伍穴位:足三里、陽陵泉、陰陵泉、梁丘、血海等。

1.3 評估方法

( 1 ) 視覺模擬評分法( VAS ) ;(2 ) 睡眠質量調查評分 ;( 3 )評估時間:治療前,治療後 1 周、 1 月、3 月。

1.4 療效評定

將患者自覺疼痛及不適劃分為 10 度, 治癒:疼痛癥狀基本消失,患者無明顯不適,治療後疼痛及不適減少 8 度以上,查體示陽性體征基本消失,睡眠正常;顯效:疼痛癥狀明顯減輕,治療後疼痛及不適減少 6~7.9 度,查體示陽性體征減輕 60%- 79% ,睡眠輕度受影響;有效:疼痛及不適減少 3- 5.9 度,查體示原有陽性體征減輕 40%- 59% ,睡眠受影響,但較前改善;無效:癥狀改善不明顯。

1.5 統計學方法

應用 SPSS 18.0 統計軟體分析, 計量資料採用「 均數 ± 標準差」表示,治療前後採用方差分析行統計學處理,兩組間採用 t 檢驗,療效計數資料應用 x 2比較,以 P

2 結 果

經衝擊波治療後,兩組患者 VAS 評分減小、 PSQI評分中各項評分及總分下降,有統計學差異, P

兩組治療前後相比,衝擊波循經取穴組優良率明顯優於非循經取穴組, P

3 討 論

頸肩腰腿部疾病所致的疼痛在骨科臨床中是非常常見的,給不少患者帶來嚴重的痛苦,此次研究我們應用放散式體外衝擊波, 由氣壓彈道產生的柔和衝擊波以放散狀形式作用於治療部位, 在頸肩腰腿痛的治療中取得滿意的臨床療效。衝擊波在骨肌系統的的鎮痛機制如下: a 衝擊波的機械效應包括拉應力及壓應力, 引起軟組織間的松解和彈性變形, 因為關節肌肉的疼痛很大程度來源於軟組織的粘連, 衝擊波通過高能量在痛點局部產生對軟組織的松解, 從而緩解疼痛; b 衝擊波能對神經末梢組織產生強刺激,特別是對痛覺神經感受器的高度刺激,可以使神經敏感性降低,提高痛閾,神經傳導功能抑制,從而緩解疼痛; c 衝擊波在軟組織、細胞和血液等介質中傳遞時,因其內含有小的氣泡,會引起空化效應,能疏通微血管、松解關節和軟組織粘連,這些效應可疏散炎症,緩解由於炎症帶來的疼痛; d 衝擊波作用可使機體產生自由基,促進一些抑制疼痛的化學介質的釋放,也可以緩解疼痛。

目前有學者已將經絡理論應用於放散式衝擊波療法中取得滿意療效,通過本次研究,此種療法治療頸肩腰腿痛,療效顯著。 衝擊波作用於經絡、穴位後是如何發揮作用呢? 海因里希·埃佛爾克認為:經絡走行區域及相應穴位上有較其他部位豐富的感受器( 包括痛覺、溫覺及壓力等),其壓力敏感區寬度約為 0.5~1 cm ,深度為 0.5 cm 。 單用針灸針不足以對刺激整個區域,而體外衝擊波則可以做到,通過作用於那些對壓力敏感的針灸穴位, 刺激對壓力敏感的細胞器 , 如邁斯納體、帕西尼體等,當衝擊波的強度處於生理學可承受的範圍內,激發生理反應,達到止痛效果。 我們認為衝擊波循經治療和經絡理論中「 十二經筋」有很大關聯。 十二經筋是十二經脈所屬的筋肉系統,連接筋肉、關節、骨骼,保持人體正常運動功能, 在臨床上十二經筋與運動系統軟組織損傷有密切聯繫。 頸肩腰腿部是經筋走行、結聚之處,急性的損傷和慢性勞損的積累容易引起損傷。 應用放散式衝擊波作用於病變經絡的經筋循行及結聚之處,一方面可以松解局部粘連及炎症,疏通病變經筋,另一方面可以改善局部血運、促進機體修復,使受損經筋得以修復,從而達到通則不痛的目的。

眾所周知, 疼痛已經被定義為一種疾病, 繼體溫、脈搏、呼吸及血壓後,為第 5 大生命體征之一,疼痛患者常伴有睡眠障礙, 本研究結果是衝擊波治療能後緩解患者疼痛,繼而改善患者睡眠質量,特別是循經取穴治療後療效更為顯著。因此放散式衝擊波循經取穴治療頸肩腰腿痛可明顯提高其在臨床治療中的治療療效, 這種治療的臨床療效還有待大家進一步從理論及實踐中研究與證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衝擊波醫學醫師聯盟 的精彩文章:

ESWT衝擊波療法在運動系統疼痛疾病的應用治療

TAG:衝擊波醫學醫師聯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