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爸爸媽媽,別打了!無法控制情緒的父母究竟給孩子帶來哪些噩夢?

爸爸媽媽,別打了!無法控制情緒的父母究竟給孩子帶來哪些噩夢?

王小波曾經說過:人類一切痛苦,都是因為自身無能的憤怒。

然而人們若自己無法解決的憤怒,就會往往轉移給最親近的人以及弱勢群體,從而來獲得對於生活的掌控感,進而引發了一系列的倫理悲劇。

許鞍華曾經執導《天水圍的夜與霧》是一部以2004年香港天水圍滅門慘案為藍本拍攝的劇情片,故事中男主角李森是一個離異再婚的無業游民,作為「生活底層」的港漂,李森脾氣逐漸暴躁,動不動就虐待妻子來發泄。

最終,兩人因經濟矛盾逐漸加大,李森甚至還一度懷疑自己妻子紅杏出牆。受夠了妻子決定離婚獨立,喪心病狂的李森因情緒失控殺死了妻子和自己一對雙胞胎,自己也選擇了自殺。

不能控制情緒的人,是對自己自身生活無法掌控的恐懼。

曾經有人在網路上問到一個問題:原生家庭很幸福究竟是怎麼樣的一個體驗?

每個人的家庭都有自己幸福和不幸,它不僅傳遞溫暖,同時也能傳遞傷害。而家裡若有個情緒化的人,更會加劇家庭的不幸。而這些情緒化的人所發泄的對象,一定是他身邊比他弱小的人,他們對家庭既有較大的控制欲,在他們世界裡不存在個人意志,任何事情的標準都必須符合他們心意。若一旦不符合,他們內心的憤怒就會變成利器,最後成為家暴的來源。

中國式家長,往往都有嚴重的情緒問題

在《2016年中國親子教育現狀調查》數據顯示,有87%的中國父母承認自己有過焦慮情緒,其中有20%有中度焦慮,而有7%有過嚴重焦慮。這些情緒焦慮的父母們,就會對自家孩子有著極大的控制欲,他們習慣性向孩子施加壓力和焦慮,總愛去找出孩子與父母之間的小問題,從而貫穿孩子的前半生,進而獲得相應的權威感和滿足感。

他們不愛孩子嗎?

絕大數父母都是希望自己孩子能夠更好,但往往卻沒有掌握良好的方法。年前一則「北大畢業生拉黑父母6年」新聞得到熱議,文章中作者講述自己從小到大一切事情都是遵照父母意願和審美來置辦,甚至連自己挑件衣服都沒有這個權利。

這種愛實際上就是一種傷害,過去的經歷無法與我的認知調和。」文章最後,作者希望告誡各位父母能夠知道「自己認為這是愛但別人卻認為是負擔」。事後作者父親也承認自己在教育方式過於極端,認為自己在過去任何事上都一律大原則要求孩子,但卻忽略了凡事都有各自不同。

有多少父母會有意識到,自己曾經隨口而出的話都可能是對孩子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

日本有部電影《墊底辣妹》就給出一個很好的反面教材:女主人的父親年輕時曾經想成為一名職業棒球手,但因能力有限一直未能實現自己夢想,把希望和壓力都寄託給女主人的弟弟。

給弟弟購買最好的棒球設備,帶弟弟去參加各種各樣的棒球比賽,父親一心一意都想讓弟弟成為職業棒球選手。然而隨著父親情緒化越來越嚴重,對比賽結果即為看重。弟弟贏了他就開心,然而輸了卻得到嘶吼和怒罵。最終背負越來越大壓力,弟弟最終選擇退出了棒球團隊,進而引發了一場家庭悲劇。

因此這位父母就是典型的「拒絕溝通」,年輕未完成的夢想逐漸成為不甘,逐漸在情緒上變得冷酷和權威,將溝通視為挑釁,不容任何質疑和反抗,從而阻礙了他與孩子之間正常交流。

在情緒化家庭成長的孩子,大多都有不幸的人生

根據心理學研究,一些人似乎故意用各種各樣的方式讓自己重複經歷類似的痛苦,在心理學叫做強迫性重複。

那些小時候經常遭受父母暴力傷害的孩子,長大後也會傾向於虐待自己的孩子;

那些在情緒化家庭中成長的孩子,他們患上狂躁症的幾率也會加大。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在發布《中國家庭教育狀態白皮書》就提到,父母偏向於關心孩子的健康安全、學習成績以及習慣養成,而對情緒情感關心卻是最低。因此,那些在傷害虐待、缺乏安全感以及尊嚴環境下成長的孩子,長大後就會逐漸變得自閉、抑鬱、自殺、暴力侵向等。

因此,比起「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家長們,其實更應該讓自己情緒不讓「輸在理智線上」,那些情緒不佳的父母對孩子而言更是一場災難,而更可怕得是這次災難還會讓一次又一次的「家庭悲劇」再次上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漫說健康 的精彩文章:

透過張傑與謝娜產子點滴,你可父親在孩子地位到底有多重要?
解剖200斤女子究竟什麼體驗?看完你終於知道肥胖究竟是有多可怕?

TAG:漫說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