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門瑞瑜:飛向紅場的心

門瑞瑜:飛向紅場的心

門瑞瑜:飛向紅場的心

飛向紅場的心

——俄羅斯散記之二

是朝聖者的崇拜,是游泳者的好奇,也是作家職責的驅使。

到莫斯科,就情不自禁地想到克里姆林宮,想去瞻仰列寧墓,我們的心長著翅膀,飛向紅場。

列寧墓只上午開放。9月18日這天清晨,莫斯科天色陰沉,欲雨未下,像一張哭喪著的含淚的臉。我們踏著冷嗖嗖的秋風,早早趕到了紅場。

紅場是個狹長美麗的廣場,地面一律是黑色的花崗石塊,被行人踩得閃閃發光。為什麼叫紅場呢?據說11世紀90年代,莫斯科發生一起大火,把這裡燒成一片平地,人們就稱它「火燒場」,俄語「紅色,也是「美麗的』』意思,所以稱紅場,美麗的廣場!

可能是由於天氣關係,今天紅場氣氛清冷,幾乎沒有遊人。這樣熱鬧、莊嚴的地方,忽然人少空曠,不免給人以「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的凄涼之感。

雖然沒有往日長長的人流,卻也陸續走來一些參觀者,我們幾位中國作家,情意切切,行色匆匆,急於去拜謁列寧陵墓。

列寧陵墓,十分簡樸、壯觀。是黑色花崗岩砌成的方形建築。正面刻著紫紅色的列寧的名字:「^EH瑚」格外醒目。陵墓門口,左右有兩名士兵站崗守衛,他們筆直木然地站在行里,紋絲不動。嚴肅的臉龐如雕塑石刻一般,只有眼神是活的,凝視前方,閃著異樣的光芒。

正巧,換崗的三名儀仗隊士兵從克里姆林宮門前走來,一列縱隊。他們手托長槍,腳步嘎、嘎、嘎地作響,邁著標準的正步走,以每三秒鐘一步的速度行進,威武雄壯地進入紅場,沿觀禮台台階,一步一步,正步走向紅場中央列寧墓前,換崗執勤。那士兵是英武青年,同等的高矮身材,步態一致,節奏規範。俄國朋友告訴我們,這一段距離,恰好是210步,成為莫斯科人文景觀,人們稱「俄羅斯第一崗」。詩人羅日捷斯特文斯基寫過一首題為《210步》的長詩,讚美這一盛舉。啊,從210步走來了,士兵守衛著那位長眠在這裡的巨人!

我們在紅場,不知走了多少步?一步步走到地下室的靈室。近了,更近了;看清了,看得更清了,一位活在人類心裡的巨人。不,他是一位可親可近的普通人!此刻,我倏然想起高爾基筆下的他:

「他身材又矮又壯。體格結實,長著蘇格拉底式的前額和一雙洞察萬物的眼睛,時常做出·種奇怪而且有幾分滑稽的姿勢一頭向後仰又偏到肩上,手指插在兩腋下的背心裏面。」

「列寧最顯著的特點是什麼?」高爾基曾問。

諾夫戈羅德的工人德米特里·巴甫洛夫回答:

「樸素。像真理一樣樸素。」

是的,經過歷史風雲的變遷,你看,你看,今天列寧還是那麼樸素率直,活靈活現。

透過黃色的燈光,我看見他彷彿靜靜地躺在那裡休息。那不是日理萬機忙碌一天後的休息嗎?他,穿一身深監色的西裝,系一條黑色新領帶?領帶上有一點一點雪白的白點,嶄新的襯衣也是白色的,那麼清潔。他一隻右手緊握著;另一隻左手,鬆開,平放著。

他的臉色青瘦如土,彷彿籠罩著一片淡淡的愁雲和倦意,眼瞳里映著人民的苦難和憂傷。歷史和重載使他太累太累……他安息在這裡了,後人不應該打擾他……

靜靜的,靜靜的氣氛中,人們從他面前走過,走過。我在他面前站立少頃,默默地獻上我一片虔誠,一片心意。這是我第二次來瞻仰他的遺容,一生中多麼難忘的歷史時刻……

從列寧墓出來,沿克里姆林宮的紅牆走去。碧綠色草坪上,並一列立著半身雕像的墓碑,墓下埋葬著前蘇聯黨政要人:斯維爾德洛夫,捷爾仁斯基,伏龍芝,加里寧,斯大林,日丹諾夫,伏羅希洛夫,蘇斯洛夫,勃歹日涅夫,安德羅波夫,契爾年科。有的墓碑前,有人獻上了一束鮮花。

紅牆下,松樹綠郁蔥蘢。牆壁上安放著一些蘇聯名人的骨灰,銅牌上鑲刻著他們的名字,生辰忌日。他們是基洛夫,古比雪夫,蔡特金,列寧的夫人克魯普茨卡婭,還有高爾基。我們情不自禁地駐足高爾基銅牌前,注視良久,良久,以寄託中國作家對他的緬懷和景仰之情……

我回國以後,常以兩次去紅場瞻仰列寧遺容,兩次看到列寧墓前「210」步衛兵換崗儀式感到自豪。

一天,妻子問我:

「這次你們作家代表團到過紅場,看到列寧墓前衛兵了嗎?」

我驕傲地回答:

「看了列寧的遺容,看到了210步。」

她瞅一眼沒說話,臉色陰沉地送給我兩張報紙,讓我看。一張報紙題目是:「《列寧墓崗哨被取銷》,莫斯科10月6日電:從1924年列寧墓落成,一至保留至今的俄羅斯第一崗,今天下午4時被當局正式取銷。從此,遊人再也看不到莊嚴的傳統換崗儀式了……另一張報紙消息說,列寧遺體將遷出紅場,送往聖彼得堡埋葬,克里姆林宮塔頂閃光的紅星將取掉。附近蘇聯時代的領袖和名人墓地即將被除……

剎時,一種莫名的失落和悲哀,溢滿腦際。我的一顆沉重,牽掛的心,又插翅飛向莫斯科紅場。卻不見了。那難忘的「俄羅斯第一崗」,210步!俱往矣,那列寧墓,那克里姆林宮塔頂閃耀的紅星……

1993年11月3日於哈爾濱南崗

【註:本文為作者原創,作者已經授權《文化范兒》微信平台獨家首發】 文內圖片來源於網路。

《文學視角下的民俗文化》(暫名)常年徵稿

徵稿內容:

流行於各地各民族,民間的、具有鮮明地域特徵(或申遺價值)的方言(包括方言類別的科研,典型方言、人稱、物稱、方言點、方言島、方言井現象的描述與考證),民謠、諺語、謎語、歇後語、童謠、兒歌、民歌、民謠、故事、傳說、民俗(包括禮儀、禁忌、傳統節日習俗、祭祀、婚嫁、喪葬、喬遷、交際、交易、生產、生活等),以及具有一定科研價值的專業論文等。

徵稿時間:

從徵稿啟事發出之日起,至2019年末。

誠徵對這項利國利民利後代舉措感興趣的贊助商。對贊助單位和個人,將視情況公開收錄進叢書或辟專頁刊發贊助單位的圖文簡介。

文化范兒微信公眾號

微信號:wenhuafane

分享是一種美德、關注是一種智慧

文化范兒,文化人的家,讀出精彩,寫出溫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化范兒 的精彩文章:

來自《文化范兒》的除夕祝福!
文化范兒作者投稿須知

TAG:文化范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