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紅海行動》「紅」在哪?主創及專家總結成功經驗

《紅海行動》「紅」在哪?主創及專家總結成功經驗

截至3月2日,影片《紅海行動》累計票房已超過26億,豆瓣評分8.5分。這部以中國海軍葉門撤僑真實事件為原型的影片,在最初排片、票房雙雙低開的情況下,憑藉驚人的口碑一路逆襲,成為今年春節檔最大的黑馬。

在3月1日舉行的研討會上,該片主創人員以及專家學者總結了電影《紅海行動》的成功經驗,(投黑馬Tou.vc專註於文創領域的眾籌平台)探尋商業電影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的創新表達。

《紅海行動》提升了中國電影的工業化水平

中國電影家協會秘書長饒曙光認為,《紅海行動》對於中國電影的發展可謂意義重大,首先它代表了中國電影工業化水平的提升,「沒有電影產業的工業實力、專業化的電影團隊,很難想像能拍出這樣的大片。」

其次,該片代表了中國電影工業美學的提升。「我們如何藉助電影高科技、國際化的電影語言、年輕觀眾喜歡的方式,與當下的年輕觀眾達成互動、信任的關係是亟待解決的問題——當下觀眾對國產電影的信任度有多大,我們中國電影的發展空間就有多大,我們電影美學的力量就有多大。我覺得這部影片給予了我們一個提升中國電影工業美學的標準。」

評論家李准表示,《紅海行動》一個突出的貢獻在於,「它沒有把單打獨鬥式的個人英雄主義當作當代中國海軍官兵的精神制高點,而是把鏡頭的焦距對準了全體的力量,以國家命運為擔當的集體主義精神,才是我軍戰鬥力最深厚、最強大的精神。」

觀影潮背後是觀眾對個體認知的進步

人民日報社文化室主任記者劉陽也提到,《紅海行動》「觀影熱潮」背後體現了觀眾對於生命和個體認知理解的進步。

「《紅海行動》設置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命題,就是一個國家是否需要動用軍力去拯救一個公民的生命,軍人在拯救本國公民的同時,如何面對其他國家公民的生命。很多年以前我們在看美國電影拯救的時候也有過類似的思考。

今天我們在《紅海行動》里再聚焦這個命題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的觀眾已經完全對每個生命的理解和認同了。這種進步體現了電影創作與當代生活不斷貼近。(投黑馬Tou.vc專註於文創領域的眾籌平台)電影表達的內在感情是中國當代社會對公民權益的珍視,是這部電影特別有特色的地方。」

「這部電影可以說是所有主創用命換回來的」

研討會上,《紅海行動》的主創們也分享了影片拍攝製作的幕後故事。導演林超賢介紹,片中大部分場景都是在摩洛哥沙漠中拍攝的,當地的地表達到45-50攝氏度的高溫下,濕度不到20%,「我們的劇組每天吃飯都是伴著沙的。在這個環境下,大部分人住了半年,我跟一些工作人員住了一年。」

環境如此艱苦,林超賢卻從沒因此放鬆對質量的要求。主演杜江介紹,影片中有很多在沙漠里開車的大全景,演員根本沒有露臉的機會,但是導演還是堅持讓大家坐在自己應該坐的位置上。

「可能在電影里只會出現一兩秒鐘的畫面,我們卻要花三四天的時間完成。我們不是拍了一部戰爭片,我們真的是打了一場硬仗。」杜江感嘆。為此,他曾親自詢問導演,「有沒有心疼過我們這些演員?」導演非常篤定地回答,「沒有」。

不過,時過境遷,杜江卻感謝林超賢的「虐待」,「都說林超賢導演是一個魔鬼導演,很虐待演員,但是我覺得就是他的這份虐待,讓我們每個演員都非常安心把自己交給他,全情投入在電影里。」

博納影業集團總裁於冬對於林超賢的敬業也十分欽佩。「導演每天工作16個小時,每天3點鐘收完工之後把劇本通讀,早上起來6點導演開著車第一個衝到現場來安排現場的布置。他每天把自己打扮成海軍陸戰隊員,臉上抹迷彩,挎著槍,演員做不到的地方他演給他們看。」

於冬介紹,《紅海行動》製作成本高達6000萬美元,如果加上海軍的軍事預算,差不多1億美元。影片拍攝動用了10個國家的工作人員,攝製組1000人的龐大隊伍。

影片中所有場景都是真實再現的場景,所有的軍事裝備,包括對演職人員的訓練,都是根據現代海軍的要求完成的。「如果這個製作放到好萊塢,成本至少再翻一倍。所以,這部電影可以說是林超賢導演和所有主創用命換回來的。」

(文章來源於:北京青年報摘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娛樂黑馬醬 的精彩文章:

《紅海行動》票房遠超《湄公河》的秘密:它其實是戰爭片,而不是動作片!
馬斯克煩心事不斷:Model 3又有一起嚴重事故曝光

TAG:娛樂黑馬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