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昏迷應儘早治療,讓患者「醒過來」

昏迷應儘早治療,讓患者「醒過來」

(圖片來源於網路)

今日話題:

不少電視劇中常出現這樣的場景:女主角或男主角因車禍外傷陷入長期昏迷狀態,最後在愛人、親人的呼喚下奇蹟般醒了。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並非所有昏迷的患者都能有這樣圓滿的結局。那麼,對於昏迷患者有哪些知識是值得了解的?

記者請浙江省神經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主任牛國忠主任醫師來為大家解答。

引起昏迷的原因有哪些?

昏迷是指意識完全喪失,引起昏迷的原因有很多,通常腦部以及全身疾病均可引起,籠統劃分的話大致可以分為顱內疾病和顱外疾病兩種。

顱內疾病如腦外傷、腦血管病(腦栓塞、腦梗死)、腦內腫瘤、腦炎(急性腦膜炎、病毒性腦膜炎、流感病毒引起的腦膜炎)、感染、結核菌感染(結核性腦膜炎)、代謝性疾病、靜脈血栓形成等;

顱外疾病包括低血糖昏迷、高血糖昏迷、肝昏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呼吸衰竭、電解質紊亂、低鈉血症、高鈉血症、重症感染、中毒(食物、藥物、一氧化碳)等。其中,顱外疾病大部分屬於短暫性昏迷,需要根據疾病治療。

發現昏迷患者後,如何對他進行急救?

由於引起昏迷的原因很多,所以發現昏迷患者需要儘快將他送到醫院。醫生會排查昏迷原因(血壓化驗、血常規檢查、肝腎心肺等檢查,問家屬病史),根據病因進行針對性治療。

如果是低血糖引起的昏迷需要升糖處理,若是高血糖引起的昏迷需要降糖處理;

若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引起的昏迷需要治療糖尿病;

若是腦外傷等疾病穩定後可進行高氧治療。

等待救護車的時候要讓患者保持呼吸道通暢,讓患者採用穩定側卧位,這樣既可以防止咽部組織下墜堵塞呼吸道,又有利於分泌物的引流,防止消化道的內容物返流導致誤吸。

昏迷有輕重之分,如何判斷昏迷程度?

昏迷屬於意識障礙的一種,可以分為清醒、嗜睡(一叫就能醒)、昏睡(大聲叫能回應但又很快入睡)、昏迷。

昏迷縱向可以分為四個層次:

淺昏迷:生命體征穩定(心跳、呼吸、脈搏、血壓),瞳孔對光反射、睫毛反射、咳嗽反射正常;

中度昏迷:介於淺昏迷和深昏迷之間,生命體征基本穩定,有時有波動,瞳孔對光反射比較遲鈍;

深昏迷:生命體征不穩定(心跳、呼吸、脈搏、血壓有波動),瞳孔對光反射消失,對外界刺激沒有反應,角膜反射消失;

過深昏迷:自主呼吸消失,需要藉助呼吸機支持維持生命。

家屬如何護理昏迷患者?

對於昏迷患者來說,家屬的陪伴至關重要。建議家屬經常陪在昏迷患者左右,多做情感交流。因為家屬觀察仔細,一些細微的改變(動手指、掉眼淚等)都能發現,臨床上許多昏迷患者醒過來第一個發現的便是家屬。

定期為昏迷患者翻身拍背(防止褥瘡)、按摩關節,進行藥物治療(促醒藥物)和物理康復治療(肢體康復、語言康復鍛煉、心理康復),也可以進行高壓氧治療。

若昏迷患者遲遲不醒,家屬不要太過焦慮、慌張,因為疾病康復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幾年前,一位因腦出血術後昏迷的患者,當時懷疑會持續昏迷,患者在昏迷九個月後就醒了,醒來後意識清楚,但講話不太清楚。

昏迷與植物人有哪些不同?

醫學上,昏迷屬於最嚴重的意識障礙,患者意識完全喪失,生命體征(呼吸、脈搏、血壓、體溫)可以不穩定;

植物狀態是一種特殊的意識障礙,是由於各種原因造成腦嚴重損傷後出現的一種缺乏意識內容的覺醒狀態,由初期昏迷逐漸轉換形成。患者常表現為對自身和外界的認知功能完全喪失,呼之不應,不能與外界交流,有自發性或反射性睜眼,存在吮吸、咀嚼和吞咽等原始反射,存在睡眠-覺醒周期,大小便失禁。

臨床上,若顱腦外傷後持續植物狀態12個月以上或非外傷性病因導致的昏迷持續3個月以上便可診斷為植物人。一旦成為植物人,轉醒的幾率將會大大降低。所以,昏迷患者需要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本報記者 吳晶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活與健康報 的精彩文章:

假期娛樂多 健康不「放假」
臘八粥對症食用 功效更好 介紹幾款中藥臘八粥

TAG:生活與健康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