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謹防大數據的隱私挖掘力

謹防大數據的隱私挖掘力

楊玉龍

在剛剛過去的長假,想必不少人選擇以旅遊的方式過春節。出門在外自然少不了要訂票、訂酒店,上網通過各種票務平台解決這些問題,已經成為多數人的選擇。海量的消費信息在購物的同時也被記錄下來,個人的偏好和習慣在不經意間就可能被他人獲知,這些數據也為某些人提供了「便利」。

大數據「殺熟」是怎樣的一種體驗呢?網友「廖師傅廖師傅」的經歷就很有代表性。他經常通過平台網站預訂特定酒店的房間,長年價格在380元到400元左右。偶然一次,他了解到,淡季的價格在300元上下。而換用賬號查詢後發現,果然是300元;但用自己的賬號去查,還是380元。

不難發現,我們習慣了享受互聯網經濟,但一些平台若在用戶個人信息上動歪腦筋,就可以實現精準的「殺熟」。試想,網友「廖師傅廖師傅」若不是自己的偶然發現,估計還會繼續被商家牽著鼻子走。消費者都有自己的消費習慣,會熱衷於和特定商家持久地打交道,很大程度上在於其信任商家。但是,這種信任應該是相互的。如果消費者信任商家,而商家為了利益坑害消費者,行「殺熟」之舉,一旦消費者明白過來,就不可能再保持住忠誠度。

發端於上世紀90年代的大數據研發,如今早已融入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但也絕不能讓其成為商業欺騙行為的幫凶。誠如專家所言,「就現實情況來說,大數據隱私挖掘的殺傷力,已遠遠超過了大數據隱私保護所需要的能力。」規避大數據帶來「殺熟」之殤,以及隱私泄露,不僅僅需要商家的良好自律,以及依法行事;更需要從法律上加以保護與遏制;同時,對一些惡意的大數據挖掘行為施行監督和管控也很有必要。

「一個世紀前,最有價值的商品是石油,今天則是數據」。不難發現,未來大數據會更多地應用於管理的過程與實踐。當大數據成為「危險的『懂你』」時,我們就必須及時進行反思與改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南網 的精彩文章:

春運2月1日啟動
加快地下綜合管廊建設

TAG:雲南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