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婦科病要說清楚這些問題,降低誤診幾率
子宮內膜異位症作為婦科疑難雜症,有的癥狀往往和其它婦科病很相似,諸如功能性痛經、盆腔瘀血症、盆腔炎、生殖道結核、卵巢腫瘤等。所以廣大女性在看病的時候,一定要對醫生詳細闡述病史和癥狀。
根據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特徵,縱然有現代醫學多種先進科學儀器的幫助,但子宮內膜異位症的診斷還是主要依賴於患者病因、臨床表現和體征,這些臨床所得結果的診斷價值遠遠超過儀器檢查結果。這也是廣大婦科醫生為什麼詢問病史很耐心、很細緻的原因。
廣大女性把生命、把健康希望寄托在醫務工作者身上,醫師也應圍繞患者描述癥狀的輕重程度、由來和發展,想得更全面,仔細誘導病人談出所有相關的病情,以幫助臨床診斷思索。
子宮內膜異位症多半病人有痛經或不孕的主訴,凡到婦科就診的病人,醫生會追問月經史,如月經初潮年齡。目前一般在12~13歲,如果是16歲初潮,那提示可能有卵巢功能發育較晚的情況,有利於醫生對病人的卵巢及生殖功能進行估計。月經周期及經期可提供有關病人一般的經事情況。子宮內膜異位症病人一般月經周期正常,而有痛經,但她們也可以初潮後月經規則或不規則,而無痛經等不適癥狀,那可能是當時尚無排卵。臨床上還有月經稀少或閉經被診斷為多囊卵巢綜合征等無排卵疾病,待治療到排卵幾次後即有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出現。
還要向醫生說清楚是否在月經中期有白帶增多或經前乳脹現象,如在月經中期有少量透明白帶,這也是有關本症可能發生未破裂卵泡黃素化綜合征的一個表現。經期方面,尤其是在生育期的病人,常會訴述來潮開始兩三天量少呈褐色帶下或陰道出血,接著才如正常月經來潮和痛經,或月經來潮後相繼有少量褐色帶下或出血,這常是本病中黃體功能不全或未破裂卵泡黃素化綜合征的表現。醫生會向患者了解痛經開始的日期。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痛經常發生在經量來潮的第1~2天,有時伴有經期低熱,經凈後自然恢復。而子宮肌腺病則常在月經將盡或來月經第3天至第5天,偶有經凈後發生痛經的,兩者都伴有肛門下垂感,也可有噁心、嘔吐,有時有腹瀉,經前一般有乳脹感;而原發性痛經一般在月經來潮後痛經半天,經量多後痛即消失,且無肛門下垂感,亦無經前乳脹感。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腺病和原發性痛經者,痛經時均可有全身發冷,出冷汗,面色晄白,尤以以前兩者為明顯。一般講,子宮內膜異位症病人的痛經是進行性加劇,但在那些催患未破裂卵泡黃素化綜合征的病人,其月經周期痛經現象有時會有起伏。子宮內膜異位症病人,尤其是子宮肌腺症病人常有人工流產史或分娩史,而原發性痛經病人在妊娠過後痛經現象會隨之消失。盆腔炎症的痛經常起於月經來潮前10天至7天,少有肛門下垂感,並伴有腰酸、乏力,經前開始的發熱.,有時乳房作脹。盆腔淤血綜合征病人則平時的腹痛到下午後,尤其是勞累、負重後加重,月經來潮時不加劇或反而減輕。生殖道結核病人痛經不劇烈,亦無肛門下垂感,但平時有少腹痛,且經量偏少,時有午後低熱。卵巢癌病人一般並無痛經。
子宮內膜異位症病人可有周期性下腹部子宮手術後瘢痕痛、周期性臍部痛或周期性咳血現象,因此凡與月經期相似的上述部位或大陰唇等作痛。即便子宮已切除者還是要想到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可能。對疑及子宮內膜異位症者,還應常規詢問有無月經期行房事的病史,並了解有無性交痛。性交痛往往出現在陰莖觸及陰道後穹窿或撞及宮頸較重時。因為這時觸及或較多牽動了異位病灶。盆腔炎發作時,病人盆腔一直感到疼痛,房事應是禁忌的,如強行房事會加劇病人的痛苦和加重病情。子宮內膜異位症病人近親者中有痛經情況者比常人多7倍,雙胞胎姐妹中常常是雙方都有本病,因此詢問病史時亦應了解家族史。極少數病人可能是卵巢內膜異位囊腫破裂劇痛而來院就診,在急診詢問病史中,上述痛經及囊腫的病史亦有助於診斷中的考慮。
※萬惡的婦科炎症還能治好嗎?
※女性多吃這些食物,能預防婦科病
TAG:婦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