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水下航母即將投入實戰研製階段,能否改變海戰模式?
美國是一個海洋大國,海岸線長22680公里,其專屬經濟區內海域總面積達到340萬平方海里,海洋及相關產業也已成為美國經濟支柱之一。一直以來,美國人就非常重視海洋戰略。在海洋作戰方面,美國人也是一直在研究和試驗各種新型武器技術裝備。
近日,美國《國家利益》網站稱,美海軍正在試圖使其「水下航母」變為現實。這裡所說的「水下航母」是指在核潛艇上部署「無人潛航器(UUV)」。眾所周知,反潛戰一直是海上作戰中最複雜的科目,而在攻擊核潛艇上部署「無人潛航器」來搜尋並攻擊敵方潛艇,這將是一個更加高難度的科目。如果這一科目研發成功,或許將改變未來水下戰爭的模式。
從某種意義上說,潛艇發射無人潛航器已經存在了相當時間。20世紀60年代,潛艇開始裝備線導魚雷,使潛艇能控制魚雷命中其目標。這些魚雷就可以算是「自殺式潛航器」,它們和巡航導彈在機理上類似,都是發射後自主或通過操作人員的控制來攻擊目標的武器。與其他水下兵器相比,無人潛航器無需搭載人員,有的甚至可以依靠洋流滑翔前進,續航時間更為持久。同時,無人潛航器的體積更小,更加隱蔽,是搜潛反潛的絕佳裝備。
不過,外媒所提到的「水下航母」與傳統意義的「水下航母」並非一個概念。前者主要搭載無人潛航器等水中兵器,而後者搭載的是飛機。與後者相比,前者實現的可能性更大。因為無人潛航器體積更小,對母艇容積的要求更低。
鑒於無人潛航器在水下作戰領域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優勢,更是吸引了世界上軍事強國的追逐研發。一直以來,美國就在不遺餘力地發展無人潛航器。早在1994年,美國就將水下無人潛航器發展列入計劃。1999年,美國海軍提出一套完整的無人潛航器發展方案,希望加大研製與發展力度,儘早達到類似無人機的多用途性和通用性。隨後,美國海軍又將無人潛航器提高到與無人飛機、無人戰車和機器士兵等同的地位。
這一思想指導下,目前美國正在不斷挖掘UUV的潛力。這種潛航器能為跟蹤和摧毀柴電潛艇提供更好的機會,即便是當前最先進的使用不依賴空氣動力裝置(AIP)的潛艇。整體上看,這些無人潛航器可以比載人潛艇更安靜地工作,並且續航時間更長。最主要的特點是不用主動狩獵敵方潛艇,而是等待獵物上鉤。
近日,葉門胡賽武裝的蛙人在葉門西部沿岸海域捕獲了一艘美國海軍的無人潛航器。有專家指出,美國無人潛航器頻繁出現在熱點區域,說明美國海軍對這種無人裝備很是青睞,而且這種頻繁應用也說明無人潛航器正在接受實戰的檢驗,可能在未來海戰中充當重要的角色。
從這裡可以看出,美國已經在水面艦艇和核潛艇上實現了無人潛航裝備的搭載。不過,美國要真正實現將「水下航母」投入實戰,還有一系列的現實技術問題需要解決。
首先是水下無線電通信的問題。眾所周知,水對無線電波的衰減或吸收非常嚴重。受水下傳輸距離的限制,水下始終是通信的禁區,通信也就成為制約潛艇性能發揮的一個世界性難題。目前無人潛航器無論是遙控式還是自助式,大多只能在母艇周圍活動,這就限制了無人潛航器的作戰範圍,也容易暴露母艇的位置。
其次是搭載數量。如果沒有足夠的數量,「水下航母」便名不副實。這需要建設更大的母艇,也需要對現在的潛艇艇型進行創新修改,來適應作戰需要。美國海軍希望利用從魚雷發射管發射的小型無人潛航器搜索追蹤對母艇構成威脅的目標。在確定了威脅存在後,無人潛航器可以用主動聲吶照射目標或者將數據傳達給母艇,協助母艇瞄準目標並使用魚雷將其摧毀。
這就需要「水下航母」解決無人潛航器的智能化問題,特別是攻擊性無人潛航器,如何自主判別目標,選擇攻擊目標和攻擊路徑,未來都需要它有更大的自主權,依靠後方指揮控制始終無法解放無人潛航器的作戰潛力。當然,無人潛航器的動力系統也是個難題,雖然有的無人潛航器通過利用洋流的「海底滑翔」破解了這一問題,但大部分無人潛航器還要依靠內置的動力系統。研製容量更大、體積更小、耐腐蝕的高能電池成為解決無人潛航器續航力的關鍵技術之一。
因此,筆者認為,美軍所設想的「水下航母」有實現的可能,也有較好的發展潛力,但要攻克這些技術門檻,解決這些技術難題,將「水下航母」真正投入到作戰應用,恐怕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德國最新護衛艦回爐改造—德國製造到底怎麼了?
※終於有款火箭炮超過中國火箭炮!
TAG:墨將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