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何看待中國銀行業和銀行股

如何看待中國銀行業和銀行股

市場對中國銀行業存在誤解

銀行業本質上是一個資產負債表的生意、重資本行業,有資本金的需求,要放貸款必須有資本金,這是一個槓桿率的約束,這個生意很古老。

中國銀行業背負了特別多的負面看法,廣為流傳的有:

中國銀行業暴利,這個行業的利潤佔比過高,整個上市公司利潤的一半是銀行的。

中國銀行業的高利潤來自於政策保護、競爭不充分,都認為中國的銀行業利差過大,在利率市場化之後,一定會有急劇下降。

中國企業的壞賬很多,目前銀行的壞賬沒有反應,遠遠低於實際的情況。

作為研究者,我們要客觀地分析數據,尋找背後真正的答案。

首先我們看銀行業,甚至是金融業利潤佔比的問題。

對於第一種看法,我覺得坐標系選錯了。

因為我國主要的銀行基本都上市了,所以上市銀行的利潤基本等於行業的利潤,而中國企業有很多公司在海外上市,同時其他非上市企業的利潤比例也很高。

我們用一個簡單的數據來對比,整個銀行業 1 年的利潤大概 1 萬多億元,而我們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利潤在2016 年其實超過了6 萬億元,如果考慮房地產還有1萬億元的利潤,中國銀行業的整體利潤佔中國企業利潤的比率大概是在15%以下,這是一個合適的比例。

中國銀行業的利潤占整個金融業利潤的比例非常高,這是我國的融資結構或者資產分布所決定的。

對於第二種說法,我們看一下息差。

從中國和其他國家的息差對比來看,我們處於中等水平,所有的發展中國家的利差一定遠遠高於中國,發達國家只有那些陷入低速增長的接近零利率的國家,利差才低於中國。

我們應該更深層次地去想,銀行的利差是怎麼決定的,本質上它反映資金的回報率和信用風險,應該和GDP 的增速(名義GDP 的增速)是相關的,它其實應該和社會的回報率是相關的。

從這個角度來講,其實中國的銀行利差是一個偏低的水平,或者整個中國的利率都是一個偏低的水平。

我們可以看到,改革開放之後,一直到最近,中國的金融結構是鼓勵借錢的人在占持有存款的各方的便宜,這是一個國家鼓勵製造業或者說鼓勵投資的一個結構。

當然,我們可以說這是成功的結構,因為其他發展中國家的GDP 增速比較高的時候,利率一定都很高,只有中國是一個例外。

我們研究了所有的東南亞國家、拉美一些國家,以及中國台灣、香港,在它們的目前階段和曾經的高速增長階段,銀行利率都在一個比較高的水平。而中國確實是金融扭曲,這個扭曲是鼓勵借錢的人擴大再生產,收入分配上不利於擁有存款的人。

銀行為什麼賺錢,很簡單的一個指標是成本收入比。將中國和美國的銀行做一個對比,我們是一個持續下降的階段,遠低於美國銀行業的水平。和全球其他國家的銀行做一個對比,我們也是最低的。

為什麼?我們看到,過去10 年,銀行業的勞動生產率在迅速提高,銀行的資產增加了4 倍,員工增加了40%,單人對應的資產是一條30度角的斜線,一路往上走。

所以我們會發現,中國的銀行如果和發達國家的銀行做對比,我們人均的資產對應是接近的,但是我們人均的工資是有差異的。

雖然中國銀行業的工資水平總體比較高,但是低於國外同行。國外銀行業基本上將1/3 的收入付給員工,中國比它們低了18%。這本身構成了一個巨大差異的基礎,這是中國銀行業能夠持續有一個比較好回報的原因。

中國的銀行,1 元的資產,銀行的凈利差和中間業務收入可能產生300 多個BP的收入。

員工成本大概40 ~ 50 個BP,其他費用大概40 ~ 50 個BP,還有200 多個BP 的撥備前利潤,提100 多個BP 撥備的話,回報率還是挺高的,資產回報率還是能夠做到1% 的。

對於第三種說法,全世界最極端的例子是日本的銀行。

我們研究日本銀行的歷史,尤其是從20 世紀90 年代經濟泡沫破滅之後,到完全消化它的資產問題這段期間的歷史。

從1994 年到2005 年,整個日本銀行業經歷了完整周期,累計處理了91 萬億日元的不良貸款,占整個貸款的18%,這就是日本的代價,日本銀行業的代價。

反觀我們自己,2011 年溫州首先爆發了金融危機,因為鋼鐵貿易、國家宏觀調控,加上大宗商品的損失和房地產,整個溫州出現了很大的問題。

經過5 年時間,溫州的銀行出現了根本轉變。從2011 年到2016 年,溫州累計處理了不良貸款大概1 400 億元。

而在2016 年6 月份,它的貸款餘額是7800 億元,基本上18% 的貸款被處理掉。如果我們按照清收比例30%、損失比例70% 來估算,溫州貸款的12%損失掉了。

這是一個參照,我們做研究需要有樣本和參照,這個是壞賬周期的結果,對於我們未來的判斷至少有了一根標尺。

我們統計最大的8 家銀行,到2016 年,它們已經累計確認了3 萬億元表內貸款的壞賬,基本占貸款餘額的6.5%,撥備大概5%。

毫無疑問,我認為壞賬過程已經過了大半,即使我們考慮中國的銀行體系經歷十幾個點壞賬的極端情況。2016 年以來,隨著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我們看到銀行業已經擺脫了壞賬周期的高峰。

我們怎麼判斷銀行的位置?

一是判斷資產質量周期,壞賬周期;

二是要更深一步理解銀行業務的特點。

在經濟發展的早期工業化階段,也即基礎設施投資的高峰階段,整個社會的貸款需求是以企業、政府為主的對公業務,這個時候的銀行一定是對公業務主導的銀行。

我國銀行業的發展一直走在這樣一個軌跡上面,當它做到極致的時候,生產率最高的時候,也會面臨挑戰,因為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你會發現企業的貸款需求下來了,而變成消費者成為主要的貸款需求的增長方,比如房貸、消費貸。

其實,銀行的業務模式本質上和我們經濟發展的階段是要去匹配、去適應的。

這幾年一個很大的變化是,以騰訊和阿里為代表的互聯網公司,開始利用自己接觸客戶的手段,實際上是改變了銀行業的遊戲規則,甚至是降低了銀行業發展零售業務的天花板。

傳統的銀行受這兩家公司的衝擊非常大,因為它們有最低成本的零售獲客的手段。

最近一家叫「趣店」的公司在納斯達克上市,成立才幾年,市值已達100 億美元,它本質只是一個阿里流量的販賣者,但已經可以看出,傳統的消費信貸會受到互聯網公司的重大衝擊。

我覺得我們可以旁觀企業的競爭和興衰,觀察行業的變遷,看到經濟的發展,體會到經濟的脈搏。

當然,這個行業也是一個可以高屋建瓴、紙上談兵、眼高手低的行業,它是一個比較簡單而純粹的工作。本質上,你需要收集數據,需要去自己分析,然後有更多的不同想法,最後得出一個結論。

來源:筆記俠(Notesman)

節選自《投資中不簡單的事》,高毅資產團隊交流

識別下圖二維碼關注德林社

收穫有趣、有料、有爆點的財經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德林社 的精彩文章:

TAG:德林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