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你知道我們國家歷史上什麼時候開始稱中國的嗎?

你知道我們國家歷史上什麼時候開始稱中國的嗎?

你知道我們國家歷史上什麼時候開始稱中國的嗎?

大家肯定也覺得好奇,古代不是叫什麼朝嗎?清朝呀明朝呀等等!只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才叫中國呀!這裡小編幫大家整理一下:

在我國古代,「國」是指一座城,或者一個邦,古時候的「中國」意思就是指位於中央的王國。 「中國」這個名稱的內涵,是有一個歷史演變過程的。上古時期黃河流域一帶的先民自稱「華夏」,或簡稱「華」、「夏」。「華夏」一詞最早見於《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前547年):「楚失華夏」,唐孔穎達疏:「華夏為中國也」。「華夏」所指即為中原諸族,也是漢族前身的稱謂,所以「華夏」至今仍為中國的別稱。

古代居住在黃河流域的華夏族人,稱其四境的民族為蠻、夷、戎、狄,華夏人居中央,遂自稱為「中國」。「中國」一詞最早見於《尚書·梓材》:「皇天既付中國民,越厥疆土,於先王肆。」後來隨著所指對象不同而有不同的含義。大致說來,有以下四種概念:

一是指京師(首都)而言,如《詩經·民勞》註:「中國,京師也。」

二是指天子直接統治的地區,如《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載諸葛亮對孫權說:「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不如早與之絕!」

三是指國內、中原地區或者稱諸夏族居住的地區,如《史記·東越列傳》:「東甌(在今浙江南部)請舉國徙中國,乃悉眾來處江、淮間。」又如《論語集解》:「諸夏,中國也。」再如《史記·武帝本紀》:「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蠻夷,五在中國。」

四是指華夏族或漢族建立的國家,如《史記》的《齊太公世家》、《天官書》、《匈奴列傳》等篇都把華夏或漢族建立的國家稱為「中國」。

自漢代開始,人們常常把漢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稱為「中國」。正因為如此,當少數民族入主中原之後,也以「中國」自居。如鮮卑人建立的北魏自稱「中國」,將漢族建立的南朝叫做「島夷」;而同時南朝雖然遷離了中原,仍以「中國」自居,稱北朝為「索虜」,稱北魏為「魏虜」。遼、北宋、金、南宋均自稱「中國」,彼此互不承認對方的「中國」。

在後來出土的一件銅器上面,叫做「何尊」,上面有中國這兩個字,時間大概在西周的初年,一般地說,也就是大家認為公元前11世紀的時候,離今天已經三千多年了。那個時候中國是什麼意思呢?主要的是指被周朝所推翻的商王朝,它統治的中心地區。以後我們看到在《書經》裡面,在《詩經》裡面都有中國這個詞,到了春秋戰國的時候,中國這個字出現得越來越多,那麼它指什麼呢?它主要還是指當時王朝統治的中心地區。但是以後,隨著中央王朝它疆域的擴展,特別是在秦始皇建立了中央集權政權以後,那麼它的統治區,基本上就稱為中國了。

中國自古以瓷器聞名於世。隨著絲綢之路、鄭和下海等,中國的瓷器四海傳播。西方瓷器原本是從中國輸入的。明朝的時候,大批的中國瓷器產品就開始輸往西方世界。波斯人稱中國的瓷器為chini,歐洲商人在波斯購買中國瓷器也同時把一詞帶回了西方。後來,他們又把chini改為china,並且把生產china的中國也一併稱為China。歐美人談到China的時候,往往聯想到China(中國)是china(瓷器)之鄉。

「中國」一名雖然早在3000 年前已見於歷史文獻,但它原先只是一種地域概念。從夏、商、周開始直到清代,從來沒有一個王朝或政權曾以「中國」作為正式國名。明末清初來華的西方傳教士,已開始稱我國為「中國」或「中華帝國」;當時和傳教士有交往的一些士大夫,也已用 「中國」來稱呼自己的國家。這時的「中國」,顯然已是指稱與外國相對的有自己主權與疆域的國家。

「中國」的別名,除上述的「華夏」之外,還有「中華」、「九州」、「四海」、「赤縣」、「神州」等稱呼!清朝的雍正皇帝在其著作《大義覺迷錄》中宣稱:「自古中國一統之世,幅員不能廣遠,其中有不向化者,則斥之為夷狄。如三代以上之有苗、荊楚、狁,即今湖南、湖北、山西之地也。在今日而目為夷狄可乎?至於漢、唐、宋全盛之時,北狄、西戎世為邊患,從未能臣服而有其地。是以有此疆彼界之分。自我朝入主中土,君臨天下,並蒙古極邊諸部落,俱歸版圖,是中國之疆土開拓廣遠,乃中國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華夷中外之分論哉!」

直至辛亥革命之後,中華民國成立,國際上通稱Republic of China,簡稱「中國」(China)。「中國」這一稱謂首次具有了法律上的意義,是為中華民國的簡稱。至此,「中國」一名才成為具有近代國家概念的正式名稱。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又將「中國」概念完善,並躋身世界強國之林,朝著偉大的中國夢努力前行!今天的中國是世界的中心,是全人類的焦點、是歷史上最強盛的中國!偉大的國家,偉大的人民!

註:部分素材來源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