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看中國文學史》38

《我看中國文學史》38

第三十八講:《三國演義》(下)——羅貫中的政治口號

今天我們還是繼續聊《三國演義》,坦白說,這是四大名著當中我最喜歡,讀的次數最多的作品。我在上一講談到《三國演義》在描寫人物上的成功和不足,雖有缺陷,但恰恰也是它塑造的人物最為吸引我。

《三國演義》人物鮮活,而且全書當中有兩個人物是按照「完人」標準設計的。一個是諸葛亮,一個是趙雲,而且這兩個人物剛好都是蜀漢政權的,更是兩朝老臣。從這個設計上我們也能看到羅貫中的偏心,他是一個封建皇權正統的維護者,所以選擇貶低醜化曹魏。諸葛亮和趙雲你在書里是看不到他們明顯的缺點的,幾乎沒有瑕疵的兩個人物。蜀漢五虎將中,關羽雖然地位最高,但是這個人剛愎自用;張飛脾氣暴躁,並不體恤軍士;黃忠雖也勇猛,畢竟年紀在那擺著;馬超出身名門,但身為降將,又是帶著兵馬來投,劉備並沒有給與其充分的信任。惟獨趙雲,忠義無雙,沉著冷靜,謙恭謹慎,勇猛無敵,以至於羅貫中很欣賞這個人物,把他列為五虎將,我們今天知道沒有五虎將這個說法,趙雲履歷也沒有小說那麼輝煌,但是可以看出羅貫中的偏愛。

還有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作者在他身上傾注了很多筆墨,可以說後半段故事諸葛亮就是主角。諸葛亮算是個悲劇人物,如書中水鏡先生所說「逢主不逢時」。諸葛亮耗盡一生只是在延續「正統」的壽命,他以一己之力做到那個地步,已經是成功了。當然,他和他的理想一起隨著上方谷那場雨消去,同時消去的,還有大漢的餘音——歷史前進的腳步終究不會因為某個人停滯,道德上的諸葛亮遠比政治上的諸葛亮更偉大。

那麼我這麼說是不是否定諸葛亮的功績呢?自然不是。我們可以從今天的角度去看待這段歷史,用發展的眼光衡量歷史的走向,但是無論魏蜀吳哪一方,當然也都是希望儘早結束戰亂安定天下,只是諸葛亮很不幸的沒能成為那個力挽狂瀾之人。無論是政治模式還是軍事實力,蜀漢都不足以完成一統大業。現在很多人說如果關羽沒有丟荊州蜀漢可能會實現隆中對,我依然覺得即使荊州無恙,蜀漢也絕不是三國歷史的終結方,因為它以「興復漢室」作為奮鬥綱領,在歷史判斷上出了問題。

當然羅貫中不一定能認識到這一點,他是為蜀漢這個口號高呼萬歲的。整部《三國演義》,羅貫中都在鼓吹一套封建正統思想。劉備就代表正統,甚至羅貫中毫不懷疑他的皇叔身份——中山靖王有一百多個兒子,鬼知道劉備這個後人哪冒出來的。然後曹操成了小說的犧牲品,用來襯托劉備的仁德。羅貫中花了不少篇幅去刻畫劉備的仁,把怒鞭督郵的事情安在張飛身上,然後三讓徐州,長坂坡撤退望百姓而垂淚,後來覺得不過癮,又來一出劉備摔兒子……你看羅貫中就是塑造了這麼一個理想中的統治者。可惜這個統治者仍然是封建階級的統治者,尊劉貶曹,實際就是宣揚封建正統所謂的合法性。為了合法化,羅貫中還不惜貶低農民起義,醜化黃巾軍,我至今都在想這是不是和羅貫中自己並不成功的「農民軍」生涯有關。

當然可能有人會說,劉備這個形象塑造的好,老百姓讀小說,都為劉備取勝而歡呼,為其兵敗而垂淚。這個話當然沒錯,但這就是羅貫中鼓吹的成功,他忽略掉劉備本身作為統治者的階級性,而去放大他和關張二人的兄弟義,本身就是一種偏頗的引導,使百姓對封建階級懷著盲目的嚮往。到了清代,毛本《三國》更是繼承了羅貫中的思想,為順應清朝統治者,大肆宣揚關羽的「忠義」,產生了一定的愚民效果。

我們每個人在讀《三國演義》時,一定有不同的體會,不同的感動。小的時候,我會為關羽身死而難過,更為劉備起兵報仇而振奮。但是後來我就會覺得劉備所謂的「義」只是兄弟間的「小義」,為了「小義」置國家「大義」不顧,便註定了失敗。因此,我們讀《三國演義》,我還是希望大家能有自己的判斷、思考和選擇。《三國演義》是一部優秀的古典名著,但也不能否認它當中的「王道」思想在歷史發展中起到了負面作用。關於《三國演義》的講述就到這裡,下一講再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子釗的文學世界 的精彩文章:

TAG:子釗的文學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