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李家祠堂:古城深巷中的老昭通記憶

李家祠堂:古城深巷中的老昭通記憶

李家祠堂

李家祠堂由前院、祠堂、後花園組成,也有稱其為「李耀廷家祠堂」。它坐落於昭通古城的大局街。

時值初冬,讓我們一起遊覽這座飽經歲月滄桑洗禮的李家祠堂,尋找那已然顛覆的往昔富貴與繁榮。

由箭道廣場出發,穿過擁擠的菜市場,從一處不起眼的巷口,通過大約百米左右的小道,我們來到了一處百十平米左右的空地。空地的周圍長滿了雜草,擠滿了房屋。看著這塊地方,怎麼也無法讓人想到,這裡居然是李家祠堂的後花園。

沿著花園中間的一條小路,穿過密集的居民住宅區,我們來到了一處與現代建設風格迥異的建築物旁,這處建築物由青石磚扣縫堆砌而成,長約20米左右,有三層樓高。

據說,這是正殿的後牆。正殿的這面後牆原本是完整的。現在,這面牆已經被鑿開了門和窗戶,已然失去了當年面目。

牆的一角是一條黑漆漆的通道,通道裡布滿了垃圾。穿過通道就來到了正殿的大門。正殿是李家用來祭祀和供奉先祖的祠堂。傳說,李耀廷家的祠堂里除了供奉先祖以外,還供奉著一根扁擔。如今,正殿的大門已經被人用磚塊封住了,但通過兩邊的圓柱,可以看出,原來的大門足有兩米多寬,從大門的寬度,不難想像出正殿當時的氣勢恢宏。通過一扇已經破損的窗戶,可以看到正殿的裡面,布滿灰塵、堆滿雜物,早已失去了當年的肅穆和莊嚴。

在正殿前方的屋檐下,依稀可見做工精湛的木製雕花裝飾,大殿右邊的木製房屋基本還保留著原來的模樣,木製的牆體、木製的窗戶,窗欞上還有精美的雕花,這些不禁讓人想起當年的輝煌與豪華。大殿左邊的建築被一間後來才修建的、被燒得漆黑屋子遮住,整個四合院的地面都是用上好的石板有規律地鋪設而成,但卻被這些亂修亂建的房子佔去了絕大部分,凡觀者,無不惋惜。

聯通正殿與前院的過道旁,據說是擺放著一個用石頭雕鑿而成的魚缸的,魚缸的外表有精美的浮雕,如今,魚缸已經不知所蹤了,只見旁邊的柱礎上,寂寞的花紋依舊舞動著歲月的滄桑。

穿過通道就來到了前院,前院的南邊是照壁,東西兩邊均有一座八角碑亭,亭子里各立著六塊刻有李家淵源的石碑。如今,前院的照壁已經被居民的房子遮擋住了,那座有著雲南大書法家陳榮昌書寫碑文的亭子已經被居民修建的房屋完全遮住,而那六塊記載著李耀廷家田莊的石碑,也只剩下了一塊半,一塊石碑的碑文上刻著:柳樹堂記,講述了李家祠堂建成始末,概述了李家的淵源。

李耀廷生於1837年,原名為啟榮,後改名正榮,字耀廷。李耀廷祖籍是江蘇江寧縣的柳樹灣。據《恩安李氏宗譜—表系》記載:李氏先祖追隨朱元璋起兵反元朝,因有功被提升。1727年,清雍正五年,李耀庭五世祖到昭通征剿祿萬福,便定居於恩安縣龍泉沖,也就是今天的昭陽區龍泉辦事處。後又舉家搬到了魯甸廳龍家院子。後來,人丁是大旺了,生活卻越來越舉步維艱了。到了咸豐七年,年僅20歲的李耀廷不得不輟學,擔起了奉養母親和撫養五個未成年弟弟的擔子。年輕的李耀廷向親戚借了點錢,挑著扁擔,往來於各地,干起了販夫走卒的營生。說到這裡,再想起傳說中李家祠堂里供奉的扁擔,也就不足為奇了。

發跡後的李耀廷長成為清末民初著名的工商企業家、實業家。是光緒年間的商界奇才,他被譽為西南的「工商巨擎」。他賈道儒行,重義輕財,在辛亥革命、二次革命和護國討袁運動中都作出了重要貢獻;熱心地方公益事業,善績普著,口碑載道。他的兩個兒子李湛陽、李和陽都是孫中山先生所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中的風雲人物。

李家祠堂建於光緒十五年,落成於清光緒三十四年。祠堂內至今尚能尋覓的天井,完整的只有一個,其他的都被居民們修建房屋毀滅不見了。這個完整的天井位於院子的西邊,它的用途主要是住宿。與前院相比,天井只是屬於偏院,但是從這個天井的設計、建築和構造來看,遠遠超出了普通人家的住宿要求。 通往天井的有三道門,中間一道比兩邊的要高大、寬闊。據說,只有有身份、地位高的人才能夠從中間的門出入,而普通的來客和家裡的僕人則只能從兩邊的門進出。天井是一個呈長方形的小院,周池有數十間可供住宿的房間。

李家祠堂儘管經歷了近百年的風風雨雨,也曾遭受過各種自然災害和人為因素的影響,但依然屹立不倒。據說,在李家祠堂被毀之前,堪與「雲南王」龍雲、盧漢兩家的祠堂相媲美。在當年,如果說龍家祠堂建的金碧輝煌,氣宇軒昂,具有皇家氣派的話。那麼,李家祠堂就算得上是豪華大氣,處處充盈著奢侈與高貴。現如今,當年的奢侈已被現在居民的房屋掩蓋,當年的高貴已被骯髒的垃圾埋葬。

文圖|cys8588

審核|鄧龍啟

編輯|曾巍 李津(實習)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微昭陽 的精彩文章:

41年前,昭通人在轅門口紀念周總理
昭陽區100萬頭綠色生豬養殖、屠宰及加工項目在這裡選址

TAG:微昭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