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一今《別君嘆》 陝西方言唱出盛唐離愁
PreviousNext
昨晚央視綜合頻道播出的《經典詠流傳》中,陝籍歌手曹軒賓在南宋古琴與西洋樂器的配合下,用陝西方言中的關中話演唱了一首《別君嘆》,來自盛唐的離愁一下子擊中了每一個觀眾。《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詩人王維送朋友去西北邊疆時作的詩。這首詩沒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摯的惜別之情。昨晚的《經典詠流傳》中,當曹軒賓用關中話唱出第一句「渭城朝雨浥輕塵」時,聽者彷彿都穿越回這首詩歌創作的唐代。而在配樂方面,曹軒賓的鋼琴和著名古琴演奏家趙家珍的古琴演奏配合得相得益彰。這把古琴是南宋流傳至今僅存的數把古琴之一。配合著背景中的大漠孤煙,一股荒涼而蕭瑟的感覺籠罩著每一個聽者,更讓鑒賞團成員曾寶儀感動落淚。
節目播出後,引發了一個有趣的討論,用現在的關中話去讀、唱唐詩,真的最接近唐朝人的發音嗎?華商報記者查閱資料了解到,隋文帝制定了一套官方語言,就是:金陵-洛下音,並被唐朝沿用。不過唐代官話已經失傳。不同於廟堂之上的官話,唐代民間流傳的關中方言與現在的關中方言最為接近。詩人王維送別友人所在的渭城,代指長安以西的咸陽,因此曹軒賓用關中方言來唱這首詩歌,也能體會詩中況味。
《經典詠流傳》點評嘉賓康震教授是西安人,他表示:「唐代陝西地區的語言與當代陝西地區的語言應該不完全是一回事。至於當時是否用陝西方言演唱,不確知,但應該是其中的一種唱法。」華商報記者羅媛媛
陝籍歌手曹軒賓:來自血液里最純粹的唱腔
讓在西安長大的曹軒賓,演繹曾經在咸陽上演的一段故友別離,《經典詠流傳》的節目組也是很有巧思的,而用關中方言唱,曹軒賓表示這是他血液里最直接最純粹的聲音和唱腔。
華商報:當聽到「和詩以歌」這樣的節目創意有什麼想法?
曹軒賓:大約2017年的11月,我接到《經典詠流傳》節目組的邀請,想請我創作一首關於和自己出身文化背景有關的音樂,因為沒有對這類音樂的創作經驗,不太敢接。深思熟慮之後覺得還是可以做一些挑戰!也是想藉此表達自己對故土的愛。我覺得通過這個節目的形式和央視平台,宣傳推廣具有「秦」文化和「西安」這座歷史名城的底蘊精髓也是件非常棒的事情!
華商報:寫進歌詞的《送元二使安西》這首詩,是你選的還是節目提前就安排好的?
曹軒賓:算是節目組命題作文吧。他們知道我是陝西人,西安長大。所以選擇這首詩,希望我表現出這首詩本身的情感。
華商報:作曲也是你,你為這首詩譜曲的基調是什麼?
曹軒賓:王維創作此詩自有深摯的惜別之情,這是一種「前路珍重」的情境,所以我邀請了我的好友,同是西安出生長大的國內頂級攝影師李奇來幫我用「以詩情,帶詞意」的方式新編了《別君嘆》的歌詞創作。前四句,是送友之境,中間四句是憶友之情,副歌部分是聯想到人生哲學裡的領悟進而感傷的一種情懷。在作曲的方面,我在秦文化的音樂和戲曲元素中吸取養分,用我們熟悉的古典秦腔曲牌里的一些特點,結合現代人對流行音樂的聽覺習慣和認識去創作。而編曲選擇與古琴融合,最契合這首詩的文化氣質。
華商報:關中話演繹的想法是怎麼得來的?
曹軒賓:身為陝西人,第一念頭就是想用方言來演唱,起初擔心「跳戲」影響旋律,但當我用陝西話脫口而出「車馬縱兮燕飛翔,春復秋往事無常」時,我深知,這個感覺就是來自我血液里最直接、最純粹的聲音和唱腔。從頭到尾我都是在用關中話來演唱這首歌曲,希望用流行音樂搭配方言這種形式推廣陝西文化,但因為曲調發音問題還是做了一些調整,希望大家海涵、指正。
華商報:你如何看待用流行音樂演繹詩歌這種創作方式?
曹軒賓:傳承歷史文化是我們國人的使命,在不打破古典文化深厚底蘊的基礎之上,需要通過當代的思維邏輯、音樂表達、視覺呈現,讓當代人用當下的眼光和審美來看待新舊的文化融合。
華商報記者羅媛媛
※2022 北京歡迎你
※和詩以歌 激活古典詩詞 《經典詠流傳》為啥這麼火
TAG:華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