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蘇-27和米格-29,到底哪款戰機更優秀?

蘇-27和米格-29,到底哪款戰機更優秀?

原標題:蘇-27和米格-29,到底哪款戰機更優秀?


在討論俄式戰鬥機的時候,「最好」和「側衛」這兩個詞是出現的最多的,大眾很容易接受「蘇-27是最好的戰鬥機」這一觀點。



蘇-27因「巴倫支海手術刀」事件成網紅


不過,畢竟也有一些持相反觀點的人,他們認為最有用的、用來擊落F-15和F-16戰鬥機的既不是蘇-27也不是米格-31,而是米格-29。這兒將列舉一些事實,使得讀者可以比較蘇-27和米格-29之間的優劣和差異,並對這兩種飛機了解得更多。

蘇-27的長處:①航程遠;②載彈量大,包括6枚R-27中距導彈(R-27R/R1,R-27ER,R-27T/ET);③信息優勢,功能更強大的航程;④無與倫比的機動性能。



蘇-27


米格-29的短處:①航程有限;②最多只能攜帶2枚R-27(R-27R/R1);③無信息優勢,依賴於地面控制指揮系統(GCI);④處理能力差,抗干擾性能差。



米格-29


從上面這些通常使用較為廣泛的比較來看,蘇-27無疑是一種眾望所歸的戰鬥機,而米格-29則顯得很一般。但是如果換一種角度去看問題,那麼蘇-27的優勢將有所弱化,並不像想像中那麼強大。


一、航程


首先應當承認航程確實是蘇-27的一項重要性能,但這個性能也帶來了一些弊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重量上的缺陷。當蘇-27的燃油不少於2/3的時候,飛機的機動性能很差。這一事實經常被忽略,因此大航程是要付出代價的。


蘇-27



米格-29


在米格-29C之前的米格-29確實存在很嚴重的航程問題,米格-29C在背鰭部位加裝了一個「駝背」形的油箱,改進後的米格-29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燃油問題。從作戰需要角度看,米格-29本身作為奪取「戰區制空權」的戰鬥機,其航程並不需要很遠,這只是種防禦型截擊機。米格-29雖然帶的油少,但是其體積也小,因此當蘇-27很早就被發現的時候米格-29卻依然不知所蹤。在執行適合的任務時,米格-29A攜帶一個內含400KG燃油的機身中線副油箱,這些燃油用來啟動、起飛、巡航,機身油箱中500KG燃油準備用來格鬥(包括開加力1分鐘),另外還需要準備1000KG左右的燃油返回基地。除此之外還剩餘2500KG燃油,足夠用來以0.8M速度、40000英尺高度進行5分鐘的巡航飛行。從原東德的基地起飛,足以應付米格-29飛往英國南部作戰。


二、機動性


兩種戰鬥機都是聲名卓著的高機動戰鬥機,二者的設計師在氣動方面都有深厚的造詣。米格-29一度獲得「世界上機動性最好的戰鬥機」的稱號,很多人們把蘇-27估計的過高了。米格-29是被設計用於低速機動作戰的戰鬥機,在低速狀態米格-29擁有出色的機頭指向能力,在頭盔瞄準系統和R-73導彈的組合下,米格-29對於任何戰鬥機來說都是實實在在的威脅。事實上根據一些F-16戰鬥機的飛行員說,在低速時米格-29的確比F-16更加容易操作。



蘇-27



米格-29

蘇-27雖然也是一種傑出的高機動戰鬥機,但是這種機動性能只表現在油量不足出現「返航」提示的時候,換句話說就是蘇-27的機動性往往表現在空載的條件下。因此蘇-27隻適合於執行一些能精確計算油量的任務——這在平時訓練中很容易做到,但在實戰環境中幾乎沒有可行性。在實際狀態中,蘇-27可能將被迫拋棄中距導彈等外掛物,以提高自身的機動能力。


三、BVR(超視距攻擊)能力


首先,兩種飛機的主要中距攻擊武器都是R-27型導彈,這種導彈是為蘇-27戰鬥機量身定做的。蘇-27飛機最多可以攜帶10枚各型R-27導彈(包括R-27R/R1/ER/T/ET型),而米格-29隻能攜帶兩枚(包括R-27R/R1/T型)。



蘇-27



米格-29


很明顯,蘇-27攜帶的武器更多,但是更重的武器在現代空戰中是否真的必要呢?一方面,現代戰鬥機速度快,空戰過程很短促;另一方面,現代戰鬥機在同時對付多目標方面並不優秀,一架戰鬥機在對一架敵機攻擊的過程中未必來得及使用那麼多導彈。空戰中往往第一次交錯就能決定結果,第一次迎頭接觸後敵我雙方通常都會盡量脫離,以避免由於位置感知能力的缺陷而遭到其他隱藏的敵人的攻擊。蘇-27的N-001雷達和米格-29的M-019雷達都是機械掃描脈衝多普勒雷達,在實際作戰中都只能一次攻擊一個目標,因此蘇-27攜帶大量中距導彈的意義令人懷疑。通常蘇-27會攜帶相同數量的R-27紅外型和雷達型導彈,但是大多數導彈都沒有使用的機會。


對於紅外導引頭的R-27T/ET型導彈而言,射程完全取決於目標的距離,因為不論是蘇-27還是米格-29都沒有有效的數據鏈系統。而紅外導引頭通常對飛機尾部要比迎頭更敏感,因此雖然蘇-27的雷達探測的距離較遠,但對於R-27T/ET來說並沒有什麼優勢,因為這種導彈通常被用來進行後半球攻擊(追尾攻擊)。但在實戰中米格-29的飛行員往往比蘇-27的飛行員更加果斷的使用R-27T/ET導彈,因為蘇-27飛行員還要去考慮一些諸如飛機重量、使用何種導彈的問題。


米格-29隻能攜帶2枚R-27導彈,至多再加4枚R-73導彈,這使得米格-29的訓練和作戰都變得簡單且程序化:米格-29將迅速的發射兩枚中距彈攻擊同一個目標並且準備進入近距格鬥。同時發射兩枚導彈一方面可提高命中率,另一方面也避免了飛機左右不平衡(這將極大的影響飛機的機動性,對米格-29而言可用攻角將從24度降低到15度)。蘇-27飛機基本上類似一個槍手:在理想的環境中可以有條不紊的對5個目標依次發動攻擊,每個目標分配1枚雷達制導型R-27和1枚紅外製導型R-27,不過恐怕在實際作戰中不會有敵人肯這麼耐心的等待。

四、雷達因素


對RCS值為3平方米的目標來說,蘇-27的N001雷達的探測距離是80-100KM(迎頭)和40KM(追尾),米格-29則分別為75-85KM和35KM。



蘇-27



米格-29


兩種雷達都可以同時跟蹤10個目標並攻擊其中的一個;都是75px波長、卡賽格輪天線和脈衝多普勒體制;N-001的掃描範圍是±60度,N-019的掃描範圍是±67度。N-001具備一定的探測距離優勢,但是兩種雷達都使用TS100處理器(每秒處理170,000條指令),因此在對目標的解析上無甚差別。事實上由於蘇聯在電子工業上的薄弱,這兩種雷達按照西方的標準來看都是非常落後的,可以說這兩種雷達都不適合於現代空戰。


五、GCI(地面引導截擊系統)支持


前蘇聯的防空體系著重於使用GCI系統指揮飛行員作戰,這一點經常遭到西方的詬病,西方空軍認為這一點極大的限制了飛行員自身的靈活性。不過實際上西方飛行員同樣依賴於預警機的支援,單憑戰鬥機自身的雷達是很難找到目標的。在比較米格-29和蘇-27兩種飛機時,必須從這兩種飛機的研製背景說起。


蘇-27



米格-29


米格-29作為前線戰鬥機而研製,蘇-27飛機則成為國土防空軍的主力。前線航空兵通常會面臨大量的敵機並且在環境惡劣的戰場作戰,一方面地面雷達根本不足以支持這種大規模空戰,另一方面地面雷達本身就很難保證始終完好的使用,因此米格-29在作戰方面並不很強調依靠GCI系統,其訓練內容合作戰模式接近於北約的戰鬥機;而國土防空軍主要的任務是攔截深入領土的轟炸機、偵察機等,地面雷達可以保證提供99%的信息,這足以支持截擊機作戰,因此,在對GCI系統的依賴(或者說支持)上,蘇-27要比米格-29更甚一籌。


結論:從上面列舉的一些事實可以看出,米格-29並非毫無優勢。蘇-27從某種程度上說只是米格-29的一種發展型。


從歷史的角度看,蘇-27有一個很大的不足,這種飛機是為了滿足冷戰的需要而建造,但是當1978年第一架蘇-27(T-10)試飛後蘇聯發現這種飛機並不能滿足使用的需要,於是飛機進行了重新設計。第一批生產型的蘇-27於1984年服役,但相關的武器設備則到85年才交付使用單位,而且最初的使用單位只是一些試飛單位。直到1989年,一些實用的蘇-27才正式投入部隊使用,大約到1990年形成了戰鬥力。而在這漫長的時間裡,米格-29早已逐漸完善並且擔負重任了。




蘇-27



米格-29


事實上到了1990年,冷戰實質上已經結束。在從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冷戰最激烈的日子裡,駐紮在東德的米格-29從來就沒有得到過蘇-27的支援,一直在面對北約的戰鬥機孤軍奮戰。在蘇聯的防禦體系中,米格-29部隊也一直是最有價值的作戰單位。


直至今天,蘇-27依然在不斷改進並且吸引著人們的關注,在實戰中蘇-27也的確比米格-29表現的更好一些。但是請注意一點:蘇-27最早裝備於國土防空軍,長期以來米格-29一直面對北約先進戰鬥機孤軍作戰,米格-29從來就沒有能工作在「A」模式(標準空戰模式),也從來就沒有得到過設計構思時設想應該能夠得到的支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單大毛 的精彩文章:

到俄羅斯工廠,近距離看蘇-35戰鬥機
挑戰殲-20?「心神」你還太嫩了點

TAG:單大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