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寵物 > 印度人都隨地大小便?這明明是條蛇好么……

印度人都隨地大小便?這明明是條蛇好么……

原標題:印度人都隨地大小便?這明明是條蛇好么……


可能很多人都看過這張圖,一條暗紅光滑兩頭粗的蛇優雅地彎曲著。這條蛇在英語中有很多名字:紅沙蚺(red sand boa)、滑沙蚺(smooth sand boa)、兩頭蛇(two heads snake)等,而中文中一般稱其為印度沙蚺(Eryx johnii)。


印度沙蚺是沙蟒屬中最大的個體,一般成體體長在75cm左右,曾有體長達4英尺(121cm)的報道,但這個數據不知道是否靠譜,相關文獻中一般認為最長只有1米。它們頭部和尾部都非常粗鈍,要不是它們皮膚光滑,看起來就是一條加長版的哈爾濱紅腸。但並非所有印度沙蚺都是紅色的,有很大一部分個體在成體之後顯現棕褐色或者暗橙色。




剛出生的幼體是亮橙色的,身上還有一圈一圈的黑色環紋,這在生來樸素的沙蚺家族中稱得上是十分地驚艷了。但這身華麗的外衣會隨著印度沙蚺的一次次蛻皮而慢慢褪去,成體之後就變成了上圖的樣子。當然,有部分個體在成體後依然保留著環紋,雖然已經模糊暗淡,但依然可見。




在印度,印度沙蚺經常被成為兩頭蛇。它們的尾部極短,尾尖粗而鈍,看起來就像是另外一個頭部。印度沙蚺深知這一點,它們會把「假頭」當做「真頭」來用。當印度沙蚺遇到威脅的時候,它們會盤成一團,把自己的真頭隱藏起來,翹起尾巴前後擺動迷惑敵人。


這個「假頭」往往能夠以假亂真!野外捕獲的印度沙蚺的尾巴上往往有大量的傷疤。這種行為在遠在美洲的橡皮蚺身上也非常常見。


印度當地的一些蛇類愛好者會給自家的印度沙蚺「整容」,他們會在印度沙蚺尾巴的特定位置人為地製造傷疤,好讓尾巴看起來更像一個頭,以此吹噓自己飼養了一條「兩頭蛇」。



印度沙蚺的分布很廣泛,它們的分布覆蓋了印度的西南部、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朗。它們平日大多數時間生活在鬆軟沙土構成的地洞之中,晚上在洞口附近守株待兔,捕食經過的各種小動物(包括蛇類)。雨季到來時,它們的地洞被水淹沒,這時候人們經常會發現印度沙蚺在地表挪動。




印度沙蚺雖然體型大,但它們卻是一位溫柔的巨人。巨大的體型和溫和的脾性使得它們成為沙蚺愛好者的入門品種。下面視頻里的印度沙蚺把主人的手當食物了,輕輕地一口咬上去,主人沒有過激的反映,它又輕輕地鬆開了,顯得格外呆萌。也正是因為體型較大,剛出生的印度沙蚺就能夠吃得下乳鼠,這給飼養帶有了便利。



印度沙蚺的扔繁殖並不困難,美國的一些繁殖家已繁殖成功。可惜繁殖周期較長、後代數量也不多,價格昂貴,再加上幼體顏色誘人,使得市場上也因此供不應求。




馬來西亞傳統迷信認為,兩頭蛇能夠帶來好運,因此大量的印度沙蚺被送往馬來、中國以及其它的東南亞國家。印度早在就1972年就立法保護沙蚺,可是在利益的驅使下仍有很多人鋌而走險採集野生個體。



目前印度沙蚺目前在IUCN的保護級別已為NT「近危」,但隨著棲息地的進一步破壞,外加人類過度採集,不知道若干年後它們的名義會怎麼樣?





-點擊閱讀原文,即可購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爬行天下 的精彩文章:

同窩不同爸,誰是你爸爸?
新年轉發這條千年紅蛇精,全年紅紅火火順風順水小人不近身······

TAG:爬行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