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希望集團營收破千億 劉永好談預防豬周期
華夏時報網
華夏時報(公眾號:chinatimes)記者金曉岩 北京報道
作為一個參加過25年全國兩會的民營企業家中的常青樹,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在3月3日如期地接受了媒體採訪,並對外了公布了新希望集團的戰略規劃以及今年的相關提案。
《華夏時報(公眾號:chinatimes)》記者在採訪中獲悉,目前,新希望集團的營收已經破千億元,實現了16%的增長。其中,除了90%的收入來自農業主業之外,在過去的一年中,新希望在寵物食品和醫療健康等多元化領域布局越來越多,藉此帶來新的業績增長點。
眾所周知,劉永好是依靠實體經濟白手起家的代表人物,他創立的新希望集團涉及農林牧漁多個領域。
據公開資料顯示,新希望集團上市公司新希望六和主要業務包括飼料生產、畜禽養殖、屠宰及肉製品。作為中國最早的民營農牧業上市公司,公司飼料銷量位居全國第一,世界第三。
「去年我們的收入正好是過千億,過去十來年,新希望集團的發展整體很穩健,我們90%左右的產業都是農業和食品產業,這是我們產業的基礎,也是新希望集團的特點。在這些發展過程中,包括剛才講的農業部分,也是帶來了巨大的規模,農業收入是去年主要的增長(引擎),同時新希望集團也在關注、培育消費升級的新興領域,所以說是這兩個方面帶來的增長。」劉永好表示。
不過,新希望六和正在從以飼料銷售為主的商業模式轉為以商品豬銷售盈利的商業模式,並計劃3-5年以「公司+家庭牧場」模式發展1000萬頭生豬,為此,新希望六和在全國各地進行產業布局。
日前,新希望六和發布公告稱,擬在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區投資新建年出欄200萬頭商品豬聚落項目,項目投資總額32.05億元。
新希望六和方面表示,該項目的實施有利於進一步提升公司對優勢養殖資源的佔有率,提升公司綜合競爭力與盈利能力,不僅有利於推進公司的區域產業布局,更能為當地肉品供應和肉品安全提供有效保障,推動當地豬品種改良,促進當地社會經濟的和諧發展。「有利於公司主營業務做大做強,有利於推進公司區域產業布局,有利於公司的長期可持續發展。」
然而,目前國內養豬產業周期性依然存在,價格波動較大,散戶養殖效益並不太好,「豬周期常有,而虧損不能常有」——如何理性而有效地認識和應對豬周期,尋找合適的對沖方式,成為所有養豬主體都應實時思考的一道常規題。
為此,劉永好參加2018年「兩會」合計準備了6份提案,其中一個就是圍繞養豬的課題,即《關於進一步鼓勵和支持規模化、集約化養豬的提案》。
「2015、2016年豬肉價格很高,農民賺了。去年豬肉價格一直跌,到去年年底、今年初,幾乎所有的養殖戶都虧了。現在的蔬菜都是一兩塊一斤,我們的毛豬收入才5塊,所有的養殖戶都在成本以下,這顯然也不正常。為什麼會出現那麼大的波動呢?有人說這叫豬周期。」劉永好認為,預防豬周期,必須從產業模式上著手,因為國內養殖戶比較小、比較散、也比較亂,但如今規模化的養殖場正在興起。
劉永好提出,國家為了環保的原因,把南方水網劃為禁養區是有道理的。「在適養區、適合養的地方,引導它,國家鼓勵進行現代化、規模的養殖,而減少這些小規模的或者是不具規模、不規範的養殖。其實規模小了以後,環保問題很難解決,因為環保投資很大,效率提升不高,監管也落實不到實處。」劉永好說。
責任編輯:黃興利 主編:寒豐
※未來十年市場高達2.6萬億美元 波音欲分羹服務業務
※鬥魚確認籌備IPO 再投10億砸向造星計劃
TAG:華夏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