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學發展的歷程(二)
西方哲學發展的歷程(二)
張世英
選自《哲學導論》
2.思維與存在、主體與客體的關係問題
西方哲學史是從思維與存在、主體與客體渾然一體觀,經過兩者分離對立的觀點,逐步走向兩者對立統一的觀點,以至到達批評和超越主客關係式的觀點的發展史。
古希臘哲學是素樸的,尚未注意到思維與存在、主體與客體的對立。黑格爾說:「希臘人既是從自身出發的,又是有一個前提的,這前提是有歷史性的,按思想來理解,這前提就是東方式的精神的東西與自然的東西的合一的實體性,它是自然的合一。......希臘人以自然和精神的實體性合一為基礎、為他們的本質。」當時的「物活論」就是把思維與存在看成渾然一體的最明顯的表現;巴門尼德關於思維與存在同一的命題也是思維與存在、主體與客體渾一不分的表現形式。存在是出現、顯現的意思,思維是指人的出現過程。思維與存在同一說的是存在通過人的活動而顯現出來。柏拉圖的「理念說」把理念世界和感性世界對立起來,破壞「了物活論」,在一定意義下分離了思維與存在、主體與客體。但他所講的這兩個世界都是人以外的外部世界,他把理念世界理解為外部世界中的普遍性和統一性的方面,把感性世界理解為其中的個別性和多樣性的方面,卻沒有把它們理解為以人的主體為一方,外部世界為另一方的主客二分關係。不能說柏拉圖哲學已達到主體性原則。柏拉圖和一般的古希臘哲學家一樣,他們所探討的哲學問題,從主要方面說,是本體論的問題。把人作為一個具有主觀能動性、獨立自主性的主體而與客體相對立、相關聯,這樣的問題是古希臘哲學家所不能提出的。古希臘哲學家還沒有把人當作行動的主體,而只是靜觀世界。比較特殊的是智者(Sophists),他們從本體論的研究轉向人的研究「,人是萬物的尺度」這一著名命題,是近代人本主義思想的最早來源。他們認為人只能認識現象,但在他們看來,現象就是一切,他們不像某些近代哲學家那樣主張現象背後還有一個不可知的彼岸世界。智者作為古希臘哲學家,其思想同樣具有素樸的性質,他們沒有近代哲學中把主體與客體對立起來的思想,他們還不知道近代哲學意義下的思維與存在、主體與客體的對立。如果說他們是不可知論者,則這種不可知論也是不同於近代的某些不可知論的,他們完全滿足於認識現象而不去仰慕彼岸。
思維與存在、主體與客體的關係問題在中世紀哲學中所採取的形式,一般地說是追問世界是由神創造的還是本來就存在的。這裡的思維,表現為神和天國,存在表現為塵世。人們脫離塵世,注意來世和靈魂的救度問題,因此,中世紀哲學中思維與存在、主體與客體的對立就表現為天和人的對立,人的靈魂和肉體的對立,精神方面與自然方面的對立,宗教生活與塵世生活的對立。人的靈魂和精神,在天國和宗教生活中與神合一,構成思維的一方;反之,人的肉體和自然方面以及外部世界則構成存在的一方,與神處於對立的地位。神的統治不僅把塵世看做應加克服的障礙,而且也壓制了人的主體性,壓制了人的精神,壓制了人的主觀能動性、獨立自主性,因為在神主宰一切的思想中,人是不可能有自由意志的。從這個意義來說,中世紀哲學中主體與客體、思維與存在的問題,可以歸結為神與人的關係問題。
思維與存在、主體與客體的關係問題,只是在歐洲人從基督教的中世紀的長期冬眠中覺醒以後才充分尖銳地提了出來,才獲得它的完全的意義。近代哲學的一條根本原則是把思維著的人,逐步深入地理解為具有主觀能動性、獨立自主性的主體。近代哲學意義下的思維與存在的關係就是這樣的主體與客體的關係。正是在這種意義下,近代哲學便突出了認識論的問題,自然科學也由於主客二分的思想而得到長足的發展。如果說,在古代哲學中,人對外部世界的態度是靜觀的,在中世紀哲學中,人對外部世界的態度是避世的,那麼,在近代哲學中,人對外部世界的態度便可以說是能動的、主動的,或者說,是「主觀的」,只不過這裡的「主觀的」一詞不能理解為主觀片面、任意武斷之意。
不過,近代哲學對人的主體性、能動性的發展也有一個過程:文藝復興時期把人權從神權的束縛下解放出來,在一定程度上發展了人的主體性、能動性;但17—18世紀的哲學又把人看成是機器,人完全受制於自然界的因果必然性;只是到了18世紀末19世紀初,在德國古典唯心主義哲學那裡,人的主體性、能動性才再一次得到解放。
近代哲學的特點之一,是自覺到思維與存在即主體與客體的對立,從而力求克服對立,達到統一。法蘭西斯·培根曾公開主張人應主動征服自然,使之服務於人類。唯理論者是企圖以人的理性認識作為統一思維與存在的橋樑;經驗論者是企圖以人的感性認識作為統一二者的橋樑。但唯理論者和經驗論者各有片面性,沒有充分發揮人的主體性、主觀能動性。康德區分現象界與物自體,割裂了思維與存在、主體與客體,但他只是認為物自體不能憑知性範疇、憑認識去把握,卻可以憑他所謂的信仰去把握;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他強調自我在認識中的能動作用,從而在他所謂的現象界達到了唯心主義基礎的思維上與存在、主體與客體的統一。黑格爾在客觀唯心主義基礎上建立了思維與存在、主體與客體的辯證統一。可以說這種要求達到對立統一的發展過程至黑格爾的「絕對精神」哲學而達到了它的最高峰。
黑格爾以後的現當代西方哲學家一般說都打破了自柏拉圖特別是自笛卡爾到黑格爾的主客關係式的思想傳統。他們有的主張只有「中立的東西」,有的主張人與世界不單是認識論上的主客關係,而首先是存在論上的人與世界融為一體的關係,如此等等。和反對主客關係思想相應的是反對自柏拉圖特別是笛卡爾以來的傳統形而上學(玄學)。現當代西方哲學中的科學主義——實證主義思潮和人文主義思潮以不同方式反對形而上學即反對信奉超經驗的、永恆不變的、僵死的抽象概念世界,強調具體的、現實的、活生生的與人類創造不可分離的東西。
(未完待續)
哲學思維是
一套思維工具包
歐洲哲學巨匠為孩子們
精心打造的哲學啟蒙繪本
為中國孩子打開全新的思維世界
正如廚具之於廚師,畫筆之於畫家,word、ppt等辦公軟體之於公司職員……各工種各行業到各人都需要一些工具來輔助作業,那麼哲學思維就是一套輔助生活的工具包,受用於每一個人。
※未來5年,哪種職業最適合你?
※測測你最需要哪種「愛的語言」
TAG:哲學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