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讀書的人自會玩味出讀書的樂趣
讀書或者書籍的享受大抵是世上最為有修養的一件雅事了,不管在何時何地,人們總是羨慕,並且尊重喜歡讀書和書籍的人,就連斗大的字不識幾個的鄉野村夫都知道「秀才學陰陽比一般人快」的道理。愛好讀書的人,往往給人一種很有素質的感覺,甚至於在跟他幾番交流之後,便被他的才學和氣質所折服。偏遠的農村人,尤其是那些愛說大話的人,往往只要聽到誰說,我這個觀點或者故事是從書上看來的,他便不再吹噓或者反對,只好默認下來,即便他的心裡有一萬個不贊成,但是他的嘴上還是服氣的。我時常聽老輩人講述,在解放之前,一個村子裡只有一兩個讀過書的先生,其實在現在看來,或許當時的他們還沒有現在的初中生讀的書多,但是在那個年代,這樣的人就會得到全村人的敬重和欣賞,尤其是有錢人家將子弟交付那讀書先生求學認字一事,可以說是其他窮苦出生的人夢寐以求的事情。說回來,到底是讀書人和不讀書人是有很大區別的,一方面是在外人的眼裡,另一方面又是在自己的眼裡。但凡讀書越多的人,他總覺自己知道的知識越少,這不難解釋,因為書中的知識太多了,想想幾千年來的智慧和精華都被以文字的形式記錄在書本里,而一個人有限的一生又能讀多少呢?即便自己可以天天讀書,時時讀書,但是當下所能消化的知識,又能占其多大的比重呢?於是,讀書人往往有一種迫切的心理,就是抓緊時間多讀幾本書,就好像抽煙的人有煙癮一樣。越讀越渴讀,愈讀愈愛讀,這便是我們所熟知的「手不釋卷」了,久而久之,好讀書的人自會玩味出其中的樂趣。
讀書自然是有用的,我想,這個世界上把讀書用來打發時間的人可能是不多的,但凡愛好讀書的人,都是為了學習某種技能,或者掌握一些內涵,總而言之,讀書確是大有裨益的。關於讀書的益處,我認為英國的大哲學家弗朗西斯·?培根在《論讀書》一文中最為說的全面:「讀史使人明志,讀詩使人聰慧,學習數學使人精密,物理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高尚,邏輯修辭使人善辯。總之,『知識能塑造人的性格』。」當然,作為一向追求實用性的西方人,培根說的很是具體和透徹,讀書的好處也讓我們可見一斑。但是讀書在一定程度上並不僅僅為了實用,而是為了追求一種精神上的大滿足,甚至是大脫胎,這點在我們中國古人的觀點裡最為明確,我們不妨把這一程度稱之為讀書的目的。關乎讀書的目的,宋朝大文豪蘇東坡的一位朋友黃山谷說的一句話我最為讚賞:「三日不讀,便覺言語無味,面目可憎。」他的意思當然是說,讀書使人的到一種優雅和風度,這就是讀書的整個目的了,而只有抱著這種態度的讀書,我們才可以將其稱為藝術。但是,這樣有目的的讀書,在我看來卻是不可多取的,因為當我們有目的的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其中的樂趣也會隨之消散了。自然,將讀書當成提升自己品位和修養的途徑,這樣的念頭是完全可以有的,但是我們萬萬不能僅為了提升提升自己的內涵和高雅而去讀書。
一本書就是一個世界,正所謂「一百個人眼裡有一百個哈姆雷特」,不同的人看同樣的書,提出的見解自然是不同的,魯迅先生說:「一部《紅樓夢》,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這便是最好的例證。甚至於我們同一個人去讀同一本書,不同階段也自會有不同的理解,這自然是由我們當時讀書的心境和心理所決定的,年少在乎其好奇、熱鬧,老來看重其哲理、韻味,這都是有道理的。這也就要求我,一本好的書我們不可以一讀便擲,而應該多讀多品,打開這本書,走進這個世界,感受裡面泥土的芬芳,人物的多樣,思路的曲折,在相似經歷和思想中找到自己當下的歸宿,這便是最好不過的了。
在我看來,之所以一本書能被自己看成是好書,最重要的原因是自己喜歡這個作家,而喜歡這個作家的理由就是讀者與作者有著相似的心靈,因為我們有理由相信這個世界上有一位甚至多位的作家與我們的心靈是可以相通的。我們可以在他的文字中找到共鳴,在其中發現與自己一樣節奏的呼吸,這樣的讀書也會更加有益。近些日子,我又再一遍認真讀了自己最喜歡的其中的一本書,《平凡的世界》,這部現實主義小說的大壞境與我所出生的地域基本相同,即便書中的年代與我自身所處有一定的界限,但是我還是會從其中發現與自己的經歷相似的地方。「像牛馬一樣勞動,像土地一樣奉獻」,思維徜徉在這本書中的時候,我往往會情不自禁地擔憂其中人物的命運,也會幸福其中人物的歡樂,甚至於在讀到某些動人的地方的時候,自己竟然會失措般地淚流滿面。如此這般,當我讀完整本倏地時候,我的收穫可想而知。自然,我也可惜這本書的作者路遙先生,可惜天不假年,他在剛剛走向成熟的時候溘然長逝,我為自己早日失去了一位足以溝通心靈的作家而惋惜難過,唏噓不已。著名小說《牛虻》的作者艾捷爾·莉蓮·伏尼契說:「誓言有什麼用?誓言約束不了人。如果你對一件事情有了某種體會,那就會約束你。如果你沒有某種體會,什麼也不會約束你。」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有人往往會請教一些「學究級」的人物,說自己應該讀一些什麼書,甚至於現在的網路上經常有什麼「中學生必讀的十本小說」之類的推薦,其實在我看來,這都是大無必要的,因為世間沒有一個人必讀之書,就好像世間沒有一個人必吃之物一樣。有人喜歡吃零食,有人喜歡吃肉類,甚至於有人天生食素,這種對食物的嗜好必然是有選擇的,讀書也一樣如此。所以教師最好不要強迫學生讀什麼書,家長也不能要求孩子的嗜好和他們一樣。如果讀者強求自己去讀自己不喜歡的書,不但沒有任何收穫,而且還浪費了好多大好時光。袁中郎曰:「所不好之書,可讓他人讀之。」當然,不管讀什麼書,都貴在持之以恆,不可半途而廢。古人云:「腹有詩書氣自華」,說的絕不是只讀一首詩,一本書。古人又云:「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倘若只讀一首詩,一本書,可能只能看到玉人之一指,金屋之一瓦。所以只有我們多讀書,在讀書中發現樂趣所在,在樂趣中更加熱愛讀書,這樣我們才終究會讀出一個名堂來。
中國最偉大的女詞人李清照在他的《金石錄後序》里有如下文字:
余性偶強記,每飯罷,坐歸來堂烹茶,指堆積書史,言某事在某書某卷第幾頁第幾行,以中否角勝負,為飲茶先後。中即舉杯大笑,至茶傾覆懷中,反不得飲而起。甘心老是鄉矣!故雖處憂患困窮而志不屈。……於是几案羅列枕藉,意會心謀,目往神授,樂在聲色狗馬之上……
這篇小記是她晚年丈夫已死的時候寫的,但是我們從字裡行間依然能看出來她當年和丈夫一起一面品茗,一面校勘的非凡樂趣。於是我們便毫不誇張地說,享受讀書才算是人生最大的樂趣。
金聖嘆素有雪夜閉戶讀禁書的雅好。細細想想,在寒冬臘月里,窗外紛飛著碩大的雪花,地上已經積起厚厚的「棉被」,一個人閉戶擁著火爐,爐上的水壺吱吱作響。再泡一杯清茶,或者點一支香煙,靜靜打開一本自己喜歡的書,整個屋子充盈著醉人的墨香,而自己早已踏進了書中的世界,心頭蕩漾出化雪的感覺,如夢如真,如痴如醉,豈不快哉!
TAG:經典微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