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在新加坡,華語不是國語,也不是普通話

在新加坡,華語不是國語,也不是普通話

本期文章的題目可以是一種語言的三種叫法。這三種叫法經常被當成同義詞交替使用,可是它們之間是有區別的。 首先,它們各自反映了這種語言在三個不同的地區所扮演的角色和地位。 其次,這三種叫法在20世紀先後被不同地區的政府或社會所接受,清楚標記了這個語言從單一國家走向區域的過程。

在這三種叫法當中,國語是最早被認定的。1909年,中國滿清政府將當時的北方官話定為全國統一使用的標準語,並命名為國語。滿清政府垮台後,中華民國政府沿用了這個叫法。一直到1950年代,無論是在中國境內或境外的中國人大都叫這種語言為國語,包括當時身在新加坡,心在中國的華族先輩。

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退守台澎金馬地區以後,這種語言開始有了不同的叫法。在台灣的中華民國至今還是沿用國語的叫法。在彼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了表示對其國內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的尊重,改稱它為普通話。差不多在同一個時期,許多在馬來亞的中國人決定在這塊土地上落戶生根,並為這個地方的獨立自主和繁榮發展而努力。這些人改稱自己為華人,而這語言在這塊土地上就成了華語。1965年當新加坡獨立時,它成為這個新國家的四大官方語言之一。

在旅遊不方便也不普遍、沒有網路更沒聽說過手機的年代, 國語、普通話和華語各據一方,中國的一岸講他的國語,另一岸說他的普通話,在東南亞的我們則努力的守護危機四伏的華語,各有各的叫法倒也井水不犯河水。當我還在島國土生土長念中小學的時候,就只知道華語,不曉得還有國語和普通話的叫法。

可是當網路讓彼此聽到、讀到其他地區人們的所說、所寫,當旅遊把各自之間的差異,清楚的呈現在眼前時,華語、國語、普通話這三種叫法成了清楚表達各自立場的名詞。從一個新加坡華人的立場來看,這種語言我們只能稱之為華語。

因為在這裡,我們的國語是馬來語。雖然絕大多數的非馬來族新加坡人的馬來語程度只夠用來唱國歌、喊幾句制服團體的指揮口令和點幾道馬來菜肴,可是新加坡作為東南亞國家的一分子,以及為維護島國種族和諧的大前提下,馬來語作為我們的國語,容我套句中國的普通話,是件板上釘釘的事。

我們也無法稱它為普通話。因為我們的普通話是英語。在建國之初英語被定為我們的工作語,更是國內不同種族之間溝通的主要語言。從那時發展至今天,這個島上已經沒有比英語還要「普通」的話了。

所以新加坡人只能稱這種語言為華語。可是當每年有上百萬的中國人來本地旅遊,許多國人也頻繁的到中國出差或旅遊時,在主隨客便和入鄉隨俗的道理前面,我們要堅持在外人面前用華語的叫法只怕不容易。可是在我們的心中,在新加坡自己人的場合里,我們的立場還是要堅持和清楚明白的。

作者介紹

符詩專副教授,新躍社科大學中華學術中心主任

本文原題於《華語國語普通話》刊發於《聯合早報》,感謝作者授權新加坡眼發表。

新加坡眼,帶你看新加坡。更多內容請關注微信號kanxinjiapo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加坡眼 的精彩文章:

中國網友親測:簽證過期,從新加坡入境馬來西亞
新加坡16歲少年空中花園「捉迷藏」墜樓……

TAG:新加坡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