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正義 老子《道德經》第十三章
第十三章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
解釋:受寵和受辱一樣,都會令人驚惕不安。我們害怕或擔心大災大難的降臨,其實就是在顧惜自己的身體和生命。
為什麼說無論受寵還是失寵都會令人驚惕不安呢?一個地位低下的人忽然得到了某種禮遇或恩惠,從而獲得了權力和財富,於是他由貧變富,由賤變貴。這個突然到來的幸福除了會給他帶來喜悅和滿足之外,更多還會是驚悚和疑慮。為什麼幸運之神偏偏會降臨在自己頭上?這到底是真還是假?它什麼時間又會突然走掉?或者它的到來是否還會給自己帶來某個厄運?反之,一個富貴的人突然的遇到某個災難,從而由富變貧、由貴變賤。那麼這個變故會令他驚惕不安便更不待言了。所以說榮華富貴(權力和財富)對世人而言,得到會讓人驚惕不安,失去了也會令人驚惕不安。這就叫做「寵辱若驚」。通過這個道理我們應當認識到權力和財富這些事物,無論得失皆於人們的身心有害。
為什麼擔心災難就是在顧惜自己的身體和生命呢?我們之所以擔心災難和禍害,不就是害怕它們會傷害自己的身體和生命嗎。要是我們沒有這個肉身,誰還會去害怕什麼災難和禍害。所以說擔心禍患,就是出於保護自己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本能。正是由於我們有這個肉身,有對健康和生命的顧慮,有渴望榮華富貴的欲求,所以我們不能做到無私無我。正如前文所述「寵辱皆驚」,權力和財富無論得失皆於身心有害。對於身心健康和生死的憂慮,如幽靈一般侵蝕著我們的精神,使我們不能得片刻的安寧。那麼我們如何才能做到無私無我呢?我的身體不是為我自己而存在的,它是為了他人,為了百姓謀福祉而存在的。全心全意的為人民服務是我的職責和使命。為百姓謀福,為社會謀幸福是比自己健康和生命重要千倍萬倍的事情。所以只要我活著我就會全心全意的為他人為社會而工作,絲毫不顧及個人的榮辱得失。如果真有這樣一個人,那麼他將會得到全體社會成員的尊重、愛戴和珍惜的。為了工作他無瑕照顧自己的健康,不能顧及自己的生命安危。百姓和人民就會關心他照顧他,他高風亮節,淡泊名利,百姓人民就會尊之為長、敬之為師。處處以他人為貴,必然會得到他人以我為貴,以愛他人為愛,必然會得他人以愛我為愛。無私無我的人表面上看上去是失了,然而卻能得到全天下百姓的尊敬和愛戴;自私自利,處處為已的人,表面上看是得了,但卻失去了百姓,失去了人心。所以他的得必不能長久。這裡講的也是以其無私而能成己私的道理,強調無私是大同社會最高的道德標準。一心一意的為他人,絲毫的不為自己,如人人都能夠保有此德,社會便能夠進入大同了。
TAG:李紅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