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的「叛徒」,富有爭議和同情的一生
90年代長大的孩子,一定對2001年一部古裝歷史劇印象深刻,那一年《大漢天子》收視火熱,該劇劇情緊湊,主要講述漢武帝還是太子的時候,就結識了很多兄弟,這其中就有李陵,劇中的李陵化名成李勇,成了太子黨,劉徹為了改變現狀,就跟他們聯手擺脫竇太后的勢力,後來劉徹做了皇帝,李陵也深受信任,漢匈作戰的時候,李陵領命出征,但不幸兵敗被俘,漢武帝也因此殺其三族。
劇中李陵(一)
雖然電視劇進行了深度加工,但也將李陵的出身、結局大致勾勒了出來,李陵,出身顯赫,祖父為「飛將軍」李廣,因為兵敗被俘,寡不敵眾而投降,其後漢武帝下令將其全家全部處死,令他斷絕了回歸漢朝的念想,最後最終以一個匈奴人的身份埋骨於異域,顯而易見的是,李陵作為一個將軍,他投降了,在中華文化圈這很可恥,但說其是叛徒卻富有爭議,而且其人生遭遇令人更覺同情。
劇中李陵(二)
其一,漢武帝本無意令他為將,而想安排他為李廣利運輸輜重,李陵對李廣利不滿,主動請命,表示他在張掖訓練了五千名荊楚勇士,武藝高強,身強體健,希望能率領他們到闌干山南獨自吸引匈奴單于部隊,不讓他們集中兵力攻擊李廣利的部隊。你可以說他虎頭巴腦,說他初生牛犢不怕虎,但他並不怕死,「有勇無謀」擔不得無勇二字。
其二,貳師將軍李廣利這個人,並不是只有李陵不滿他,強弩都尉路博特對他也很有看法,他和李陵聯名上奏漢武帝,稱當時是秋天,匈奴馬肥,不宜與之交戰,希望能等到春天時與李陵各領五千酒泉、張掖的騎兵從東西並擊西浚稽山,到時一定可以擒獲匈奴單于,但是漢武帝看了後很生氣,懷疑李陵怯戰才串通路博特上書,一方面訓斥了路博特,另一方面勒令李陵寫信交代與路博特之間的對話,命令李陵九月出塞至東浚稽山,刺探匈奴的行蹤與虛實。將相和則國家興,主將與部下間有嫌隙,皇帝又催行軍,李陵的遭遇其實已經註定。
其三,李陵到達浚稽山後,與匈奴單于遭遇,被三萬騎兵包圍在兩山之間,雖然首次作戰將其擊退,但隨後匈奴又召集了左右八萬多騎兵合力進攻李陵軍,古往今來,以少勝多皆為少數,絕大部分以寡擊眾都以失敗告終,這一次李陵是寡的一方。
其四,往往堡壘是從內部突破的,李陵軍中一個叫管敢的軍侯因為被校尉所辱,投降了匈奴,同時出賣了李陵軍的情報,無外援而又有內奸,李陵軍必敗。
李陵是力戰而降,換句話說他盡責了,清代學者王源認為他「功雖不成,固天下之奇才也」,民國學者錢穆表示:「李陵之才氣,及其全軍之勇決,令千載讀史者想慕不已」,東亞自古以來強調殺身成仁,不留後路,可是人死了,一腔壯志又怎予實現?他為了他的國家戰到了最後,他儘力了,他,不是叛徒。
※漢朝三位開國功臣被誅殺有著驚人的相同點,當老闆的人不可不知!
※公羊真能產小羊?蘇武牧羊竟是為了一個男人
TAG:漢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