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用腳步丈量國情民意

用腳步丈量國情民意

我在十二屆政協的五年中,除了參加每年一次的政協大會以外,先後參加了專題協商議政座談會以及雙周協商座談會等。其間涉及職業教育、精準扶貧、學前教育、特殊教育、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餐改善等多個主題討論。在良好的民主協商氛圍中,我們每一個委員都能發揮民主監督、參政議政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協商民主的作用。

首先是積極拓展社會各界有序參與政協協商渠道。搭建機制化、常態化的協商參與平台。使協商更好地反映各界群眾意見,努力讓群眾感到政協離自己很近。在我參加全國十二屆政協會議伊始,政協領導同志就提出著力創新協商載體、增加協商密度、提高協商實效,形成以政協大會為龍頭,以專題議政性常委會議和專題協商會為重點,以雙周協商座談會、對口協商會、提案辦理協商會為常態的立體網路的協商議政格局。

看似簡單的一次協商議政座談會,全國政協傾注了大量心血,可謂精心設計、精心組織,儘可能使雙周座談會達到廣納群言、廣謀良策、廣聚共識的預期效果。所謂精心設計,是指一般每年年末,政協會根據黨中央國務院的重大部署,開始規劃編製一年的協商議政課題,並預先把這些課題發到每一位政協委員當中徵求意見,在徵求大家意見的基礎上,匯總成全年的專題協商議政座談會、雙周協商座談會、對口協商座談會的主題和內容。與此同時,全國政協就這些主題與各民主黨派、各專委會進行充分溝通,然後把題目布達給專委會和有關民主黨派來承擔。

至於精心組織,體現在圍繞每一個課題都有主席、副主席或專委會主任帶隊深入到相關的省市進行調查研究,目的就是掌握第一手材料,用事實說話,發現矛盾,解決問題。調研組也頗有特點,往往是由主席、副主席、專委會的主要領導、政協委員、專家和地方政協的負責人組成,每到一地,一般都是召開從省到市縣甚至更基層的調研座談會,既聽取省市縣有關領導的介紹,同時也會邀請基層的代表來參與交流,還會選擇一些地方實地走訪,圍繞問題,探討交流,梳理總結。在我的記憶里,類似的調研有很多次,無不是聚焦問題尋求對症良方的過程。

比如,有一次我參加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營養餐的調研。當時發現的問題是,雖然政府提供營養餐,但是財政補貼以後學生的營養水平有沒有提升,仍然是一個未知數。所以,通過調研以後,我提出要建立農村營養餐改善計劃的監測評估,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是長期性的,「強化學生營養監測評估」,建立教育、衛生部門的聯動機制,健全學生營養健康監測評估體系,通過體檢、體質健康標準測試等,動態跟蹤監測學生營養狀況,為學生營養改善工作提供科學依據。

正是基於這些深入一線的調研,每次大家都會圍繞調研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引發思考,認真總結,在這個基礎上來組織撰寫調查報告和委員的發言。最後,通過委員的遴選,來參加雙周座談會。

全國政協的協商議政活動體現出了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意識,選題和調研的內容往往體現了黨政關切和民生關注的重大問題,而且這些問題通過調查以後,形成調研報告,及時向黨中央國務院提交,使國家制定出台的政策更加符合國情民意,更加接地氣。

《中國教育報》2018年03月06日第2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藝考緣何不再是捷徑
到學生家串門 和家長拉家常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