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職教改革深水區三大難題
當前,我國職業教育改革已經步入深水區,如何進一步提質增效,全面深化改革,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新課題。
「現代學徒制」如何有效推廣
現代學徒製作為一種獨特的人才培養模式,集傳統學徒制與學校職業教育的優勢於一身,為深化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提供了一種新思路。2014年8月,教育部《關於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的頒布,拉開了現代學徒制改革的序幕。2015年8月,教育部辦公廳公布了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2017年8月,第二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名單公布。
現代學徒制試點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時,也出現一些問題。目前來看,試點的成本較高,收效較低,在個別地區甚至出現了形式化現象。不少職業院校難以找到合適的企業進行現代學徒制合作,即便找到合適的企業開展現代學徒制,一旦企業新員工需求減少,合作就難以為繼。也就是說,如果合作企業的問題無法解決,那麼現代學徒制的優勢將很難得到充分發揮。
筆者建議,在推廣現代學徒制試點過程中,可以適當借鑒德國現代學徒制的成功經驗,用心打造一批「教育型企業」,即賦予有資質的企業以教育機構地位,使其成為與學校同等的教育機構。教育型企業的遴選,要嚴格設置條件,遴選一批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領頭羊」式的企業、學生嚮往的企業。對於教育型企業,國家要通過免稅、減稅或補貼政策等,鼓勵他們把相當一部分崗位留給中、高職院校實習的學生。總而言之,我國如果沒有這些「航母」企業,現代學徒制難以持續也無法成功。
「中高職銜接」如何立意更高
長期以來,吸引力不足一直是困擾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重大難題。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中職和高職缺乏一定銜接,導致中職培養的學生很難有機會升入高職,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中職生「升學無門」的現象。
為進一步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全國各地在中高職銜接/貫通方面開展了一系列探索與實踐,包括「3+2」「3+3」「3+4」「五年一貫制」等模式。在中職生升學通道打通之後,我國職業教育形象得到一定程度的改觀,職業教育吸引力也比以往增強了不少。目前,職業院校對參與中高職銜接/貫通學生的培養目標是,相當於而非高於或優於普通高中生起點的高職人才培養水平,如果這些升上來的中職畢業生能夠與普通高中生源的學生一樣順利完成學業,就算完成了中高職銜接/貫通的目標。
實際上,這大大誤解了中高職銜接/貫通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意願,其人才培養目標不應該僅限於此,而應該具有更高的定位,即通過銜接/貫通,培養出經濟社會轉型升級所需要的創新型、複合型、應用型技術技能人才。與一般的技術技能人才相比,這批人才宜早培養、宜長期培養、宜貫通培養。
以應用英語(跨境電商方向)專業為例。跨境電商行業人才外語要求高,語言學習需儘早培養;跨境電商行業人才屬於創新型、複合型、應用型人才,跨界學習難,需長期培養;中職或高職單獨培養無法培養出「語技一體」的跨境電商行業人才,需貫通培養。貫通培養既能保證五年的外語學習,又能保證充足的技能訓練時間,通過長學制課程一體化設置和技能訓練的有效整合,可以實現培養效益的最大化。
再如高職的學前教育專業。幼兒園老師不僅需要掌握唱歌、跳舞、繪畫等才藝,還要具備幼兒教育教學所需的知識和技能,高中畢業生起點的高職3年制方案,根本無法實現這些要求。而3+2一體化的五年貫通培養方案恰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前3年重在才藝教育,後2年重在教師教育與教學實踐,這樣培養的幼兒園教師一定優於、高於、特於高中生源的3年制高職培養的新教師。這才是中高職銜接/貫通應該追求的價值所在!
「雙創」如何更具技術性專業性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簡稱「雙創」)已成為新一輪教育改革的熱點。2015年,全國高等職業院校創新創業聯盟正式成立;2016年,國家批准設立首批雙創示範基地。
就雙創教育現狀而言,職業院校表現出較大的熱情,投入較大的精力,形式多樣,但同時也出現了兩大類問題。一是雙創教育的技術含量不高。不少職業院校雙創教育的主要形式是雙創比賽、開網店等,往往與技術創新無關。二是雙創教育與專業的相關性不高。雙創教育遊離於專業教育教學之外,並未實現與專業教育的有機融合,與專業教育「兩張皮」的現象嚴重。
為有效解決上述問題,應該鼓勵更多在校學生在技術創新基礎上創業,與所學專業相關創業。一方面,應該明確雙創教育的重點是創新,而不是創業。創新的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與能力,它並不像創業那樣過多地追求結果,也並不要求所有學生都達到創業的水平。為此,可以成立專門的雙創團隊,依託一定的技術創新項目,讓學生在項目參與過程中培養出創新意識、創新興趣與創新精神。另一方面,應該將雙創教育融入職業院校專業教育教學體系,實現與專業課程、專業評價體系、專業文化的融合。與普通院校相比,職業院校的專業種類更為繁多、特徵更為多樣,要根據專業類型的不同,對雙創教育進行科學規劃和系統設計,釐清不同類型專業雙創教育的重點。
總之,雙創應該儘可能與專業學習相關,雙創的重點在於創新,建立在創新基礎上的創業才有真正的含金量。
(作者系華東師範大學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長、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副會長)
《中國教育報》2018年03月06日第9版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