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張富存:懷念父親

張富存:懷念父親

懷念父親

文/張富存

隨著父親祭日的漸漸臨近,我的心裡總有一股暖流在涌動。回想和父親在一起的時光,那一幕幕,一幅幅,父親在世時的音容笑貌,點點滴滴,情不自禁地就會浮現在我的眼前……

聽父親說,在他八歲時,祖父就去世了。父親姊妹四人是在祖母獨自一人的拉扯下,過苦日子長大的。說起那時的家,用「蓬門蓽戶」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住房的根基雖然也算得上是「磚混結構」築造,但所使用的「磚」卻是父親花五元錢雇兩輛牛車托親戚從臨村靠拆人家廢棄的老屋買來的;沒有檁條,父親就變著戲法用兩根順條的葵花杆子對接捆綁而成;沒有苫草,父親就啃著乾糧住在山上拾槐草、「點草坡」。很多時候我都會在想,沒有文化的父親一旦發揮其聰明才智來,足可頂上個「半拉子」土木工程師。正因為有父親如此的苦心經營,這個弱不經風的家,總能躲過一次次狂風暴雨突然來襲時的厄運。

在我的印記里,父親是一個永遠閑不住的人。他的勤勞是全村有名的,有他那一軀黝黑並凸顯彎曲的脊背可以作證。在那個完全靠掙工分才能養家糊口的年月里,父親總是早出晚歸,白天忙地里,夜晚忙家裡,碰上天陰下雨,父親擠破頭皮也要攬上能給牛馬鍘草之類的活兒,因為這樣既能掙到加班的工分,也能撈上一兩斤「鍘草麥」。這在父親看來,那可是多少人都眼饞的「肥差」啊!那時,母親經常患咽病,一住醫院就是幾個月。我們這個七口之家,整個家庭的重擔都落在了父親一人的肩上。看父親作難,隊長也動了惻隱之心。徵得隊里的同意,父親就東拼西湊借了九十元錢,買了全隊第一輛算作「私車公用」的輕便型架子車。每至出工之時,看著父親拉著屬於自家的第一輛嶄新的架子車,還能多掙一個勞力的工分,一路汗水如雨的父親,仍把那種從未有過的喜悅感和自豪感寫滿臉上,回想此景,至今我還歷歷在目。

實行土地承包責任制以後,在那個農業耕作完全靠畜拉人扛的年代裡,每當夏秋農忙來臨之際,十幾畝的責任田,都是父親在母親的幫助下,一鐮鐮,一杈杈,又一肩肩來完成的。而作為家中姊妹五人又排行老大的我,每想到自己因為求學而遠離家門卻幫不上忙,我的心裡總是酸酸的。直到現在,仍然讓我這個拿起鐮刀卻連一趟麥子也割不到頭就已經累得腰酸背痛、氣喘吁吁的看似身寬體壯的男子漢,很難想像當時的父親,是靠著什麼支撐來完成這樣艱辛而又繁重的體力勞動的。

父親是登山的梯,父親是拉車的牛。父愛如山。這幾句話用在父親身上,我感覺是最恰當不過了。因為家裡窮,父親沒有上過幾天學,囫圇字寫不上幾個。因此,在他的人生中,有幾次可以改變他命運的機會,都與他擦肩而過。為此,父親從骨子裡暗暗發誓,此生無論再多艱難,也要供自己的兒女讀書上學。上高中後,為了能給我積攢學費,父親總是節衣縮食,省吃儉用,從不亂花一分錢。那時節還不興打工,為了能增加收入,每年秋天到來時,父親抓著秋天草長質美、又能曬出斤秤的大好時機,趁中午放工的間隙,頂著烈日,拖著疲憊的身體,去溝渠河邊搶割青草,再把晒乾後的青草用草秸擰成繩又一捆一捆地捆成草個兒,再一車一車地拉回自家的空院里,碼成小山似的草垛,待價而沽。就這樣,在父親的悉心呵護下,我的學業也不斷取得了可人的成績。當父親手捧著我的那張燙金的大學錄取通知書時,我清楚地記得,父親激動得老淚縱橫,老半天都沒說出話來……

父親是一個為人木訥的人,牌場酒局從未見到他的身影,也沒做過什麼「十品小卒」之類,但在村裡,父親卻是個舉足輕重的「人物」。父親的記憶力是驚人的,他的確是一塊讀書識文的好材料,只可惜他生不逢時,擱在今天,說不準真能讀個很好的大學。村裡每有重大事務,比如分田調地這類棘手的事,他都是隊長心目中最看重的角色。因為只要有父親的參與,似乎再難辦的事情,一經父親稍微的撥調,即可迎刃而解。若是遇到村上有土地糾紛,鄰里磕碰之類,雙方也都樂意讓父親出面調停。父親是一個原則性很強的人,在大事大非面前,從不糊塗。一次,本家一位兄弟與旁姓一戶村民因耕地邊界鬧彆扭,在兩家鬧得不可開交時找到了父親,那位兄弟實想父親會站在他的一邊說話,但父親卻本照事實,作出了另類的決斷。為此,那位兄弟有好長時間都不理父親。但父親卻說:理兒永遠是直的,無愧就行。

父親雖是一個極普通的人,然而,父親卻有著普通人不曾有的過人之處。他的那種「豁達看來日,生死尋常事」的人生哲學,至今讓許多人都望塵莫及。由於父親長年累月地過度操勞,他在很早的時候就患了多種疾病。每次有病,無論別人怎樣勸說,他都不願意去醫院住院治療,總是吃點小葯應敷了事。他常說,無論是誰,都少不了走這條路;看著你們都過得很好,就是現在走,我也知足了。即使在父親身患重病的日子裡,他也要走一步喘一步,喘一步歇一步地,艱難地挪動著他蹣跚的腳步,為家裡看護著莊稼,侍弄著菜園,接送自己的孫女孫子上學,為兒子分憂解難……

就在那個旭暖的冬天,那個清晨,迎接著那個屬於他的最後一個朝陽,帶著几絲牽掛,在過完他的第67個生日之後,悠然地走向了祖先早已為他選定好的那片竹林,再也沒有回來……

父親,這些年您在那邊還好嗎?

作者簡介:

張富存,男,河南西平人,普通公務員。熱愛生活,喜歡寫作,偶有作品發表在地方報刊、文學網站上。人生格言:願為一縷光,溫暖冷落的心;願做一盞燈,照亮無星的夜。

雪絨花原創文學,以獨特的文字表達個體獨到的發現,盡現漢語言文字之美、思想之明,提倡自然、樸實、本真、唯美。小說、散文要求在5000字內,優秀稿件可以適當放寬;詩歌要求一次投稿3-5首(或50行)以上;同時,請發120字以內的作者簡介及個人清晰生活照片一張。投稿請一律按要求格式發到指定郵箱,同時請加主編微信號(驗證時須加註實名並註明「投稿者」字樣),微信僅用於發送文章鏈接及稿費,不閑聊,不接受投稿(稿件要求原創首發,未在其它微信公眾號上發表過,杜絕抄襲,文責自負。能提供與詩文內容相契合的圖片者優先選用,文章請用word或wps文檔,以正文+附件的形式發送;圖片或照片請用JPG的格式單獨以附件的形式發送)。

微信公眾號:xrhycwx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雪絨花原創文學 的精彩文章:

王蘭芳:最後的小腳
龍濤:牡丹情結

TAG:雪絨花原創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