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魚,如何成了古老的「佛系打擊樂器」?
提到打擊樂器,有人覺得是這樣的:
或者這樣的:
GIF
還可能是這樣的:
GIF
打擊樂器似乎和強烈的節奏感、
熱鬧的氛圍,
以及一聲聲「動次打次動次打次」密不可分。
但要說到佛教的打擊樂器,
很多人恐怕會一頭霧水:
以寧靜淡泊著稱的佛教中也有打擊樂器么?
實際上,
不僅有,種類還不少。
我們所熟知的磬、鼓、鑼、鈸,
都是佛教常用的打擊樂器。
其中最能代表僧人身份的
就是我們今天的話題——
木魚。
懸掛在寺中的怪魚
寺廟中經常會看到一種奇怪的擺設:
木樑上垂下兩根繩子,
下面掛著一條奇怪的木製大魚。
它們都有魚鱗、魚尾、魚鰭,
口中銜著一顆大珠子。
有的是憨態可掬的魚頭。
更多的是滿口利齒、凶神惡煞的龍頭。
它的身份,引來眾多網友的好奇。
那麼它究竟是什麼呢?
今天靜小象就來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
這條寺廟中的怪魚,
就是木魚的最初形態。
木魚起源於印度,梵文名為ghante,漢譯「犍槌」,最早是寺廟中召集僧人集會的訊號。
據《五分律》中記載,佛祖身邊僧徒眾多。每到集會誦經時,諸位僧人皆專心於坐禪修道,常常忘記時間,不能按時聚集起來。於是負責的僧人就將此事稟告佛陀,佛陀召集眾僧,要求大家以犍槌聲為號,聽到犍槌聲就立即趕來。
從此以後,寺廟中的一切敲擊發聲的樂器都稱為犍槌。
犍槌在隋唐時期傳入中國,與中國古代樂器相結合,銅鐵所制者演變為鍾、磬,而木製犍槌則成為木魚的雛形。
這一時期的木魚外形和如今的廟中怪魚頗為相似,像一條完全展開的大魚,通體圓潤,頭尾俱全,沒有魚鰭。在整齊的魚鱗之外,身上還裝飾有美麗的雲紋。
隨著佛教進一步中國化,木魚的形狀不斷變化。僧人將中國的鯉魚跳龍門等魚龍相生的典故融入木魚造型之中,淘汰了原本的魚頭造型,才產生了現在寺廟中的龍頭木魚。
為了與誦經時用的法器木魚區分,僧人就將這種呈長魚型的木魚稱作「梆木魚」,將呈團魚型的木魚稱作「誦木魚」。
如今,人口眾多的大型寺院中,仍保留以梆木魚作為召集僧眾信號的傳統。
僧人的身份象徵
說完了少見的梆木魚,下面來談談大家最熟悉的木魚——誦木魚。
誦木魚頭部圓潤,魚嘴大張,背脊成呈斜坡狀向下,魚尾團在身下,活像一條昂首縮尾的大魚,古代稱之為團魚形。器形頭大尾小,內部中空,只需輕輕一敲,就能發出清脆動聽的樂音。
與之相配的,還有專門用來敲擊它的木棒,名叫木魚棰,棰頭上尖下圓,正像一顆橄欖。
誦木魚由梆木魚演變而來,卻遠比梆木魚更加常見。
作為佛教重要的樂器和法器,無論是日常誦經,還是外出做法事,抑或是遠行化緣,僧人的身邊總是少不了它的身影,幾乎可以說是僧人的必備象徵。
久而久之,誦木魚就成為了木魚的唯一代表,外形也更加典雅明麗。
製作時一般用深紅色為底,再用金粉細細描畫出魚形。圖案不僅有首尾相接的單魚形和雙魚形,後來更出現了一身二頭的龍形木魚,愈發精美。
今天的木魚,不再局限於寺院的高牆內,漸漸走進各類民間音樂演奏中。它所代表的佛教文化,也合著聲聲悅耳的敲擊,與中華傳統文化融為一體。
木魚傳說
介紹完了兩種木魚,許多有關木魚的疑惑也隨之迎刃而解。
不過,木魚的身上還有一個終極問題,那就是:
世界上這麼多動物,
為什麼佛教單單挑中魚作為法器的形狀呢?
這個問題眾說紛紜,由此衍生出許多神秘傳說。
其中流傳最廣的就是元代自慶編寫的《增修教苑清規》「法器門·木魚條」中的故事:
相傳,有一名僧人不遵師父教誨,破戒滅法,來世受到報應,墮入魚身。
不僅日日在冰冷的水中漂流,居無定所,背上還長出一棵樹,樹根深深扎入皮肉,一觸即痛。
受此懲罰,大魚非但不思悔改,反而怨恨師父,想要殺他報仇。
它苦等數年,終於遇到它的師父乘船渡海。大魚忍痛掀起巨浪,將師父的船幾乎擊沉。
眼看師父命在旦夕,大魚惡狠狠地吼道:「我生前你不教導我,害得我今天墮入魚身,日日受苦,現在我要讓你葬身魚腹,才能解我心頭之恨。」
危急關頭,師父突然大喝:「你往日不聽我教導,身為僧侶,不遵佛法戒律,落得如此下場。今日若是罪上加罪,來世必然苦楚更甚。你還不知悔改么?」
大魚大驚,連忙收了巨浪,求師父解救。
師父命它不再殺生,每日懺悔,大魚一一照做。回去後,師父又為它設水陸法會,贖清罪孽。
一天晚上,師父夢中見到大魚。大魚千恩萬謝,自稱已經遠離苦海,擺脫魚身,願意將背上樹木獻上用來供養寺中僧眾,以求更接近佛法正道。
醒來後,師父帶領僧眾來到海邊,果然看見大魚的屍身背負大樹浮在岸邊。
師父取樹上木材,雕刻成魚形,懸掛在寺中,以警示後人。
從此之後,世間就有了木魚。
撰文 | 蓮子
編輯 | 飛袖
排版 | 蓮子
圖片來源:網路
木魚的故事到此就告一段落了,大家是否意猶未盡呢?如果還有什麼想要了解的佛教相關器物、建築、傳說,歡迎給靜小象留言哦~
文化 | 藝術 | 行走
長按下方二維碼
-關注靜象菩提-
TAG:靜象菩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