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變蟻人!玩玩國產5倍放大超微距鏡頭
如果要給攝影主題按受歡迎程度排個名,微距一定不會排在前面,但若是以技術性和實現成本來說,它卻幾乎是僅次於長焦白炮拍鳥大軍的第二把交椅,也是特殊型鏡頭和配件最豐富的攝影主題,而這一切都要拜其超微觀的視覺體驗所賜。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有個0.5倍的放大倍率已經基本邁入了微距的世界,放大倍率的概念小胖應該提過很多次,簡單來說就是物長100mm的物體,經過鏡頭後投射到CMOS上的像長也是10mm的話,就是像場/物長=10/10=1,這時候的放大倍率就是1倍。目前能兼具日常攝影功能,可以在無限遠處對焦的常規微距鏡頭最大就到1倍,而再往下探就進入到了超微距的領域,今天要聊的5倍放大已經觸及到了顯微鏡低倍物鏡的水準(常用低倍物鏡為4倍,中倍為10或20倍,高倍在40倍以上)。
實現超微距從成品的角度來說,最靠譜的方案就是做成類似皮腔、近攝接環的形態,在高倍率時大幅度增加像距,這裡又要簡單說一說技術層面的內容:所有鏡頭都有2個虛擬平面,分別是前主平面和後主平面,當鏡頭在無限遠處對焦時,後主平面正好就等於鏡頭焦距(前後主平面不一定在鏡頭結構的內部,可能會在外部)。而放大倍率還有另一個計算公式就是像距/焦距-1,所以像距拉得越長,也就是後主平面越往遠離CMOS的方向推,放大倍率就越大。所以今天我們要聊的主角,老蛙25mm F2.8 2.5-5X Ultra Macro超微距鏡頭,以及佳能經典的MP-E 65mm F2.8 1-5X,都是採用的這種通過整個鏡組前移拉長像距的方式來實現超高倍率微距的產品。
但這種技術的缺點也顯而易見,前面提到了鏡頭在無限遠處對焦時,像距得等於焦距,這時候因為鏡頭整體前移,即便把後主平面靠到最後,也沒有辦法等同於焦距,所以這類鏡頭都是不能在無限遠處對焦的,哪怕是1倍放大時它也已經是如此設計。類似於鏡頭反接、近攝接環等方案,它們的對焦工作距離都十分有限,以老蛙25mm F2.8 2.5-5X Ultra Macro為例,它只能在從前鏡組到被攝物40(5X)~45mm(2.5X)的範圍內才能合焦,被攝物到焦平面的距離是173mm(5X)~234mm(2.5X)。而且它們的對焦只能靠機身移動來實現,因此你必須選擇一個軌道雲台來進行對焦作業。
作為對比,焦距更長的佳能MP-E 65mm F2.8 1-5X,從被攝物到焦平面工作距離是243mm~313mm,當然,它的倍率範圍也更大,從1-5X,老蛙只能2.5-5X。更長的焦段和更遠的拍攝距離會帶來一個好處,那就是更方便布光,有過微距攝影經驗的朋友不難理解這個問題:在鏡頭與物體非常近的時候,鏡頭本身會成為一個超大的遮光物,但老蛙顯然也是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所以它的鏡頭設計比較獨特——越往前端反而越窄,第一眼看甚至會把它的卡口端當成前端。而且它的前鏡組其實直徑相當小,所以從前端看,模樣也是很有趣:
所以它在實拍是並不會因為物距近而過多地影響布光,但你說沒影響那顯然也是扯談,而且超微距對光線強度的要求非常高,一則是來自鏡組前移,等效光圈縮小,二則是因為景深實在太淺的關係,幾乎所有照片都需要降低到F16這個級別才能保證出片率,而老蛙25mm F2.8 2.5-5X Ultra Macro是沒有自動光圈的,換句話說就是開啟F16你就只能用F16的通光量來進行拍攝,哪怕是開啟實時取景再把屏幕亮度調到最高也很暗,所以你需要足夠高的環境亮度,再搭配高ISO數值,才能好好地進行拍攝。
不過老蛙25mm F2.8 2.5-5X Ultra Macro的成像素質倒是相當不錯,這種超微距就不要要求全開MTF能飛在天花板上了。但實際上它的銳度還是有保證的,哪怕是F2.8,當然景深的問題實在太具體,收到F10以後基本上銳度也不會再有啥好討論的,不過令人意外的是它的暗角、色散都很小,它可是一款覆蓋全畫幅像場的鏡頭,當然,它的主要應用光圈(F10以下)也基本抹除了這些像差所造成的負面影響,所以它不像常規鏡頭那樣特彆強調特殊鏡片的數量,以下是樣張:
除此之外老蛙25mm F2.8 2.5-5X Ultra Macro做工還不錯,全金屬機身,連鏡頭蓋都是金屬的,重量相對佳能MP-E 65mm也要輕很多,國產鏡頭從這個角度來看還是很值得期待的。但你要問我是否推薦入手,我覺得因人而異,如果你本身就很熟悉微距攝影的話,這東西還算有點意思,關鍵是性價比還行,比佳能MP-E 65mm便宜相當多,但我不建議微距新手選擇它,因為這東西局限性太大,不如老老實實選擇常規的1倍放大倍率鏡頭,實用性要強很多,以後真有興趣再下手也不遲。
※無心插柳的結果?聊聊擁有強力視頻規格的數碼相機
※聊兩個煩人的鏡頭設計缺陷:場曲與離軸
TAG:玩機小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