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突破提升社會生產力屏障:《創造論——關於人類創造活動的本質與邏輯關係的論述》

突破提升社會生產力屏障:《創造論——關於人類創造活動的本質與邏輯關係的論述》

人民網2月26日電 熵零技術邏輯工程院集團公司董事長,兼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客座研究員靳北彪博士新書《創造論——關於人類創造活動的本質與邏輯關係的論述》日前由遼寧教育出版社出版。此《創造論》堪稱新時代創造性活動領域的《國富論》,它的出版標誌著我們在科技創新和社會生產力提升的方法論方面首次超越了西方。

此書對科技創新的社會勞動組織形式科學化、科技創新的體制機制科學化、頂尖科技人才的選拔與培育、科技人員的管理、知識產權制度、社會生產力革命性提升的根本途徑等提出了獨到的見解。此書還揭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時代到來的物理性根據。此書為確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抓手、革命性地提升社會生產力和突破企業競爭力提升的屏障,提供了獨特的視角和系統性解決方案。

該《創造論》從創造關係系統入手,全面論述了人類創造活動的本質與邏輯關係,闡明了革命性地提升人類創造活動水平、革命性地提升科學技術產出、革命性地和極大地提升社會生產力、戰勝日益嚴峻的挑戰和使人類社會更早駛向更美好明天的方法論與具體實施模式的概論。全書共分八篇,35萬字,第一篇論創造活動的本質,第二篇論創造活動的價值,第三篇論創造活動的演進邏輯,第四篇論創造活動主體的特殊性,第五篇論創造活動與專利制度,第六篇論創造活動與科學技術產出的革命性提升,第七篇論創造活動的獨立化與社會生產力提升,第八篇論創造活動與人類社會的未來。

《創造論》中創造活動語句

人類創造活動與人類其他活動完全不同,具有就高性和不可疊加性,因此,與其數量相比,科學技術工作人員的質量具有決定性。在科學技術領域,一個世界一流的科技巨匠勝過千百萬個二流三流者,是一種普遍性真理。如果一個國家擁有數百個一流科學家,其中數十個為世界頂尖者,那麼,這個國家肯定是世界科技強國、經濟強國和軍事強國。

科技進步的根本是人類的創造活動,因此,僅僅注重科學技術本身無法實現科學技術產出的革命性提升。只有從人類創造活動的本質與邏輯關係入手,提升人類的創造活動水平,才能實現科學技術產出的革命性提升,才能實現革命性地、極大地提升社會生產力。科學家與運動員一樣,如果先天所賦不足,無論多麼重金投入,都將付之東流。如果不是為超越顛覆而生者,無論如何培養與投入,都不可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科學家。

眾多不具備從事創造活動的能力與素質的人佔據著教授、研究員和研發工程師等從事創造活動的崗位,是隱性且嚴重的世界問題,將現有科技工作人員的絕大部分實驗師化與製造師化,對革命性地提升科學技術產出具有重大作用。

本科生、碩士生無需贅言,博士生的絕大多數都不具備從事創造活動的能力和素質,應予以分流並製造師化和實驗師化。現行體制沒有對高等教育畢業生進行分流,造成許許多多不具備從事創造活動能力和素質的高等教育畢業生在從事創造活動的崗位上無所適從的局面,也造成從事製造性工作和實驗性工作的一線人員幾乎全部沒有受過高等教育,而優秀的製造師和優秀的實驗師嚴重短缺的局面。這種局面嚴重地阻礙著科學技術產出的提升和社會生產力的提升。分流高等教育畢業生,並將他們製造師化和實驗師化,對革命性地提升科學技術產出具有革命性作用。

人天生且永遠,各有所長,擅長做什麼事是先天所賦的,不是教育能夠改變的,所以人才選拔比知識教授更具決定性。教育的根本應是發現和選拔個體所長、因材施教,而傳授知識充其量是教育的第三等要務。因此,教育從智力活動能力選拔向創造活動能力選拔的轉移勢在必行。

培養一個優秀工匠的代價,往往不亞於培養一個教授和研究員,其作用也往往毫不遜色。應大幅度地提升實驗師和製造師(如工匠等)的待遇和社會地位。對製造師和實驗師的待遇和社會地位的提升具有革命性,因為這將推動生產系統人力資源配置的科學化,進而推進生產系統的高效化。

任何真正的大家一定是哲學家。科技巨匠的欠缺根源於科技工作人員的邏輯能力與哲學能力的欠缺。知識固然重要,固然不可或缺,實驗固然重要,固然不可或缺,但是,如果一個科技工作人員不能實現邏輯性突破與哲學性理清,就不可能有大貢獻,也就不可能成為大家。

對科技創新項目的預期結果可行性的少數服從多數的專家評審有悖邏輯,是一種邏輯錯亂的制度設計,應予以廢除。因為,少數服從多數的專家評審的邏輯就是假設多數優秀,這顯然是邏輯錯亂的。

自由、鬆散和難以量化是三科(科技研發、科技研發機構和科技研發人員)的基本屬性,科技工作人員是世界上最自由的人,實施科技創新領域的社會分工,量化非創造活動,放縱創造活動,是提升三科水平與效率的根本途徑。

科技創新問題歸根到底是科技工作人員的問題。科技創新的必要條件是人牛和錢牛,但是歸根到底是人牛。如果科技創新搞不好,主要責任是科技工作人員問題,次要責任是科學技術投入問題。在科技創新工程中,企業、社會和國家應當想方設法增加科技創新投入。但是也必須使科技工作人員充分認識到,科技創新問題歸根到底是科技工作人員的問題,科技工作人員是科技創新工程的主角,負主要責任。

社會分工是提升社會生產力水平的根本途徑,但人類卻忽略了科技創新領域的社會分工,而科技創新領域的社會分工,即創造活動的獨立化,才是革命性地提升科學技術產出和革命性地與極大地提升社會生產力的根本途徑。創造活動的獨立化將造就更多的牛頓、愛因斯坦、特斯拉、錢學森、于敏、屠呦呦以及更偉大的科技巨匠。

世界各國的專利制度均是建立在邏輯錯亂基礎上的海市蜃樓,造成了巨大的社會資源浪費,而且嚴重地阻礙了科學技術的產出和社會生產力的提升,因此,構建新型的專利制度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人類創造活動是唯一不形成商品的人類活動,因此,創造活動成果(例如專利與科技成果等)不是商品,具有與商品不同的屬性(稱為反品性)。創造活動成果的反品性決定了創造活動成果交易的特殊的經濟學規律。對科技成果、技術和知識產權的反品性認知的缺失是科技成果轉化、技術轉移和專利運營之所以成為世界性難題的根本原因。

打造科技創新世界高地對建設科技強國不可或缺,但是,只有實現新科技創造工程、知識產權工程和科技成果轉化工程的三位一體,才能打造真正的科技創新世界高地。因為,只有三位一體才能形成完整的創造鏈和完整的價值鏈。

在科技研發板塊和生產製造業板塊之間,存在著兩者均難以跨越的鴻溝。構建技術邏輯企業作為跨越這一鴻溝的橋樑,使科技研發板塊(從0做到0.5)、技術邏輯企業板塊(從0.5做到1)和生產製造業板塊(從1做到N)由並聯業態轉變為串聯業態,將使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實現科學技術與產業的財富創造組織形式科學化。所謂0.5,是指經過原理驗證,但未經產品驗證的創造活動成果。所謂1,是指經過產品驗證的創造活動成果,即產品原型。所謂N,是指由1產生的各類衍生產品。

生產製造業企業建技術創新研究院實質上是一種不科學的制度設計,應當組建專門從事創造活動的技術邏輯企業,使其成為技術創新主體,生產製造業企業專門負責從1做到N及N之後的事宜。這樣創造鏈完整,價值鏈完整,責權利清晰,這種技術創新模式科學而高效。

企業技術領導搪塞企業老闆是家常便飯。企業老闆考慮的是企業的明天,無論如何都要創新,而企業技術領導考慮的是只要能生產就無需創新,因為創新有風險。事實上,沒有不想創新的老闆,很少有想創新的技術領導。

創造力節點關係系統具有整體向好的進化屬性,這是具有物理性根據的必然規律,人類社會這個創造力節點關係系統整體向好是不可抗拒的規律,修昔底德陷阱將永遠成為歷史。創造力革命時代、大知識產權時代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時代的到來都是不可抗拒的必然規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明網 的精彩文章:

你見過這麼「妖嬈」的消防員嗎?這幾張臉刷屏了,背後故事讓人淚奔……
《共產黨宣言》開啟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

TAG:光明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