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皇武則天》之七:武太后廢帝攬政
公元683年十二月丁巳日夜,唐高宗李治病重,召裴炎入,受遺詔輔政,駕崩於貞觀殿。遺詔令太子李顯在靈柩前即位,軍國大事有不能決定的,由天后決斷。十天後李顯即皇帝位,即後稱的中宗,尊天后武氏為皇太后,任命裴炎為中書令,劉仁軌為左僕射,劉景先為侍中,三人都是宰相。
公元684年(光宅元年)正月,中宗立韋氏為皇后,提抜韋後的父親韋元貞為豫州刺史。中宗還想讓韋玄貞為侍中,裴炎堅決反對。中宗大怒,說:「我把天下送給韋玄貞又有什麼不行?何惜一個侍中。」裴炎報告太后,密謀廢立。二月,太后召集百官到乾元殿,裴炎和羽林將軍程務挺帶羽林軍入宮,宣布太后命令,廢中宗為廬陵王,令人扶下殿去。李顯說:「我有何罪?」太后說:「你想把天下送給韋玄貞,怎麼無罪?」李顯被囚禁在別所,一年後流放房州。韋玄貞被流放欽州。立豫王李旦為皇帝,是為睿宗。李旦當了皇帝,卻住進了別殿,不得干預政事。朝政全部由太后獨攬。
秘書監武承嗣請求追封武氏祖先、建立武氏七廟,太后准奏。於是,追尊武氏五代先祖為王,妻為王妃。裴炎勸諫說:「太后母臨天下,應處以公心,不能私偏自己的親屬,不見呂氏的失敗嗎?」太后說:「呂后將權力委託給活人,所以失敗。我追尊的是亡人,有什麼危害?」裴炎回答:「事情應當防微杜漸,不可以助長。」於是得罪了太后。
武承嗣和武三思認為韓王李元嘉和魯王李靈夔(都是高祖李淵的兒子)位尊權重,屢次勸太后除掉他們。裴炎又極力反對。太后越發不高興。
公元684年,眉州刺史英公李敬業(李勣的孫子)和弟弟敬猷,朋友唐之奇、駱賓王、杜求、魏思溫都因犯錯被貶,會集揚州,心懷怨恨,陰謀以匡複李唐為名發動叛亂。九月,李敬業找了個貌似故太子李賢的人,宣稱:「李賢沒有死,就在揚州,他令我們起義。」他們打開武庫,驅使在鑄錢坊做工的工匠和囚徒幾百人,發給盔甲兵器,殺死揚州官員成立匡複府,宣布討伐武氏。僅十多天就聚集了十萬多人,由駱賓王書寫檄文,發到各州縣。天下震撼。
太后讓裴炎出平叛的計策,裴炎說:「皇帝己經年長了,不親政事,所以這些小子有借口。若太后還政給皇帝,則叛亂不討自平。」監察御史崔察說:「裴炎身受顧托.,大權在握,若無異圖,為何請太后還政?」於是,太后令將裴炎收監。侍中劉景先和鳳閣侍郎胡元范都說:「裴炎是社稷元臣,有功於國,盡心奉上,天下所知。臣敢證明他不會謀反。」文武大臣很多人都證明裴炎不反,太后都不聽。不幾天,劉景先、胡元范也被下獄。
幾天以後,裴炎被斬於都亭。裴炎臨死,看著兄弟們說:「兄弟們的官職都是自己努力而得,我沒有出過絲毫氣力。如今,卻被我牽連流放,真是可悲!」查抄他的家產時,沒有一甑一石(dan,十斗為一石)的積畜。劉景先被貶為辰州刺史,胡元范流放瓊州而死。劉仁軌在長安留守。三個顧命宰相,沒有一個在朝中。
裴炎弟弟的兒子太僕寺丞裴先,年十七歲,請求見太后。太后召見他問:「你伯父謀反,你有什麼話說?」伷先說:「臣是來為陛下策劃,怎敢訴冤!陛下是李家的媳婦,先帝棄天下以後,就獨攬朝政,更換嗣子,疏斥李氏,封崇諸武。臣的伯父忠於社稷,反誣有罪,禍及子孫。陛下這樣做,臣實在惋惜!陛下宜早點把政權還給兒子,自己高枕深宮,則宗族可保。不然天下一變,不可挽救啊!」太后大怒說:「胡說!你小子竟敢說這些話。」命令拉出去。伷先回頭喊:「今天用臣的話還不晚!」如此三次。太后命在堂上杖責一百,流放瀼州。
單于道安撫大使、左武衛大將軍程務梃鎮守邊關,他上表章為裴炎申訴。太后認為他和裴炎通謀,派人去軍中將他斬首,查抄全家。突厥聽說務梃死了,設宴慶賀。
李敬業的反叛是否能成功?請繼續關注下篇《太后多疑用酷吏》。
註:本文為老夏原創,如需轉發,請後台留言。圖片來源為網路,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TAG:老夏說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