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8教育將有新動向,看總理和代表們怎麼說?

2018教育將有新動向,看總理和代表們怎麼說?

3月5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北京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代表國務院,向大會報告過去五年政府工作,對今年工作提出建議。

今年重點工作

收入: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

教育:切實降低農村學生輟學率,著力解決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重問題。

醫療:居民基本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再增加40元。擴大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範圍。

去產能:再壓減鋼鐵產能3000萬噸左右,退出煤炭產能1.5億噸左右。

降成本:再為企業和個人減稅8000多億元。

創新:加強新一代人工智慧研發應用。加強霧霾治理、癌症等重大疾病防治攻關。

財稅:健全地方稅體系,穩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推進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

三大攻堅戰:嚴厲打擊非法集資、金融詐騙等違法活動。防範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

今年再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000萬以上。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下降3%。嚴禁「洋垃圾」入境。嚴控填海造地。

鄉村振興: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分置改革。新建改建農村公路20萬公里。

消費: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優惠政策再延長三年。降低重點國有景區門票價格。

投資:完成鐵路投資7320億元、公路水運投資1.8萬億元左右。

開放:放寬或取消銀行、證券、基金管理、期貨、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等外資股比限制。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

關於教育,總理說:

「發展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兒童是民族的未來、家庭的希望。」

「要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讓每個人都有平等機會通過教育改變自身命運、成就人生夢想。」

部長通道

在今年的「部長通道」上,教育部長陳寶生是首個接受記者提問的部長。他就「教師隊伍建設」「課後三點半」等熱點話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在談到教師隊伍建設時,他指出,讓教師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要做好「一提、二改、三育、四用、五保、六尊」六件事。

一「提」,提高地位,提高待遇。

提高地位是三個「明確」:首先是明確教師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的地位,在民族復興的偉業中是一支不可小視、無可替代的力量,是一支重要力量。第二點要明確教師的職責,他們承擔的是國家使命,是教育公共服務的職責,這是一個光榮的使命。第三就是要明確公辦中小學教師國家公職人員的法律地位,這是第一次作出了這個安排,是一個重要的制度安排、制度創新。

提高待遇,就是要完善教師待遇保障機制,健全教師工資長效聯動機制,要確保中小學教師的工資不低於或高於當地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平。要提高鄉村教師的待遇,還要落實集中連片貧困地區教師的補貼政策。另外就是要加強督導,確保這些政策真正落實到教師的心裏面,讓他們的臉上能充滿笑容。

二「改」,就是要改革教師編製配備制度,要按照合理科學的師生比配備教師隊伍,改革教師准入和離職制度,提高教師入職的學歷等等。我們要實行教師振興行動計劃,改革教師管理制度。

三「育」,就是振興師範教育,培育未來的教師,培訓現有的教師,提高他們的素質,培養適應進行現代化建設、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教師隊伍。

四「用」,提高教師地位、待遇,最好的是使用他們,給他們壓擔子、指路子、出點子、給位子、發票子,讓他們能有實現自身價值的機會,要對他未來的職業發展作出安排,拓寬他們的渠道。比如,要提高中小學教師高級職稱所佔的比例,中職學校設正高級職稱。

五「保」,就是保障、保護。就是提供經費保障,過去我們的經費更多是用於硬體改善,今後要更多的用於人的全面發展,用於教師隊伍建設。還有就是依法保護教師的合法權益,此外為貧困地區教師建好周轉房,讓他們履職學習有一個好的條件。

六「尊」,全社會都提倡尊師重教。我的說法是重振師道尊嚴,師道神聖不可違反。一個人、一個家庭、一個社會、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違反了師道,遲早是要受到懲罰的。所以,我們全社會要創造教師從業的寬鬆環境。教師也要自律、自警、自省、自愛,做一個真正合格的人民教師。

在談到「課後三點半」問題時他表示,將通過多種模式解決小學生「三點半」放學給家長接孩子造成的難題,給年輕父母更厚實的「紅包」。

「三點半」現象,之所以會成為年輕父母們和整個社會關注的一個難題,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國教育發展特定階段的產物。關心這個問題的年輕父母,正處在職業發展的關鍵階段,他們正處於撫育孩子的關鍵階段。同時,這個現象更多出現在大中城市。三點半之前,孩子是在校學習時間,責任在學校;三點半之後,孩子是在家生活的時間,責任在家長。由於分工、作息時間的不匹配,家長沒有辦法去接孩子,造成了很大困擾,帶來了成長中的煩惱,發展中的困難。

對於這個問題,教育部歷來高度重視。去年2月,教育部下發了關於解決這個問題的通知。一年來,應當講,這個問題有了一定程度的緩解。已經有25個省下發了通知,制定了符合各省實際的政策措施。經過這一年多的實踐,已經摸索了一些比較可行的、能夠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比如說,上海規定,中小學校後服務要做到百分之百全覆蓋,服務時間是三點半到五點,參與這項服務的老師,在績效工資方面給予傾斜。北京規定,三點到五點是校後服務時間,主要內容是開展課外活動,每個學生每年補助700到900元。南京探索彈性離校,就是說,到了放學時間,孩子可以彈性離校,學校做出安排,進行託管。廣西探索利用社區資源來解決託管問題。大致可以分這四種模式,各有所長,在解決這個問題上,可以各走各的路,各出各的高招。

接下來我們要做的,一是總結成功經驗,加以推廣;二是和有關部門協商,解決三點半難題涉及的相關政策問題。別看是個小問題,但確實有很多政策問題、政策障礙。比如說,三點半放學之後,老師的時間就成了備課、批改作業、學習提高的階段。三點半到五點託管孩子了,老師的勞動時間就加長了,負擔就加重了。這個問題怎麼解決?涉及的相應的成本怎麼分擔?這是我們下一步要進一步解決的問題。另外,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也可能會出現一些新的問題。我們要密切關注、跟蹤。比如有人建議,可以把社會力量引到學校去,這需要進一步探索。此外,對現在存在的亂象,需要進行治理。比如學校周圍野蠻生長的這些託管班,要進行治理,加以立法,至少是用行政法規加以解決。此外,還需要加強督促,使好的意見建議和各省好的做法能夠切實得到貫徹落實。

兩會教育主題詞之熱

通過大數據聚類分析發現,兩會輿情熱度排名前十五的主題詞依次為公平優質、傳統文化、學前教育、家庭教育、校園欺凌、雙一流、義務教育年限、教育扶貧、兩免一補、教師待遇、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教育立法、在線教育、助學金補助標準和高考改革。

其中,代表委員關注的領域和議題主要有傳統文化、學前教育、公平優質、職業教育、義務教育年限、校園欺凌、雙一流、教育扶貧、大學生就業與創業等;媒體和社會輿論集中關注的主要有公平優質、學前教育、家庭教育、校園欺凌、兩免一補、教育立法、教師待遇、助學金補助標準和高考改革等。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公平優質」,是代表委員和社會輿論共同關注的熱點。此外,會裡會外一致關注的還有學前教育、家庭教育、校園欺凌等。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前社會各界對於全面二孩時代、少年兒童成長環境的焦慮心理,由此格外期盼更為公平、更加優質的教育。值得注意的是,家庭教育(包括家長教育)在今年兩會上首次成為熱點,這也意味著,教育改革發展所需的「大教育觀」越來越受到社會認同。

「公平優質」關注點分析

輿論對於「公平優質」關注,主要集中在教育公平、教育均衡、減負、優質教育資源、教育質量」等方面。其中,教育公平佔比最大(19.27%),其次是教育均衡(16.07%)、減負(14.64%)、優質教育資源(13.87%)、教育質量(13.63%)、學區房(12.38%)、素質教育(9.14%);「核心素養」的關注最低,只佔1%。

從中可看出,教育公平是目前最大的民意訴求。教育資源配置不均、學生課業負擔過重以及「天價學區房」,依然是社會各界的痛點所在。對於教育質量,社會呼聲也很高,但從「核心素養」的受關注程度來看,輿論對何為有質量的教育還缺乏共識,樹立科學的教育質量觀依然任重道遠。

「傳統文化教育」關注點分析

「傳統文化教育」涉及的關注點最多,且分散。其中,傳統文化傳承最受關注,佔比29.92%;其次是文化自信(21.07%)、傳統文化創新(17.01%)、詩詞大會(12.82%),以及傳統文化教材(8.68%)。

從最近5年全國兩會的建議提案情況來看,「傳統文化教育」一直是代表委員高度關注的議題。今年兩會期間,文化自信成為第一關注點,詩詞大會是新增關注點。但持續不變的,是社會各界對於傳統文化傳承和創新的關切。

「學前教育」關注點分析

從「學前教育」的關注點分布來看,呼籲「學前教育立法」的最多,佔比24.59%。其次是「學前教育是否納入義務教育」(20.28%)、「入園難」(17.11%)、民辦幼兒園(15.60%)以及「普惠性幼兒園」(8.13%)。

由於全面二孩時代的來臨和社會教育需求的提升,學前教育是近年全國兩會持續走熱的議題。今年兩會期間,代表委員有關學前教育的建議提案主要涉及兩個方面:一是出台「學前教育法」,二是將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包括將學前一年納入義務教育)。但後者引發了較大爭議,在代表委員之間也有不同看法。在持續的輿論交鋒以及教育部回應後,有關「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的呼聲明顯減弱。

此外,由於學前教育資源的相對短缺,社會各界對「入園難」問題依然高度關切,在扶持和規範民辦幼兒園發展、建設普惠性幼兒園方面有較大共識。

此外,教育立法或修法也是代表委員和社會輿論關注較多的議題,這方面的建議提案主要有11個。其中,「學前教育法」最受關注,佔比34.71%;其次是「職業教育法修訂」(29.91%)、「學校安全法」(15.01%)、「家長教育法」(8.14%)以及「食品安全教育法」(4.62%)。

這反映了社會各界對依法治教的高度期待。在當前以及今後一個時期,加強教育立法,不斷完善教育法律和法治體系,是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客觀需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教育之弦 的精彩文章:

高職「課堂革命」之道
「大講堂」里的思想和力量

TAG:教育之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