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在課本上的物理學

不在課本上的物理學

沒看過物理學專著,不是物理學專業的學生,所有觀點來自道聽途說和自己的瞎想。

1.物理學到底存不存在?

《三體》上提出的這個問題,導致了一大批科學家的自殺。我先不提《三體》,先來看看大物課本。在上學期學習大物電磁學的時候,我忽然有一個問題:物理規律是怎麼一步一步推出來的?我翻找課本發現,庫倫定律那一部分的基礎就是:經觀察發現,一個點電荷受其他兩個點電荷力的作用是矢量疊加的;在磁場部分,磁場方向的定義基於觀察發現的電荷在磁場中的受力方向。具體什麼內容我也記不太清了,總之把物理規律一層層剝落之後,剩下的就是人們經觀察發現的事實。

那麼問題來了:這些事實是誰定的?比如一個點電荷受另兩個點電荷的力為什麼是矢量和?你不能說因為某個物理定律,所以有這樣的現象。因為你在引用這個物理規律的時候,就包含了「矢量和」這個前提。我不信宗教,但這時我更願意把這些事實出現的原因歸結給「上帝」。

這時問題又來了:這些「上帝」創造的事實能不能發生變化呢?有沒有可能在一個遙遠的星球上,一個點電荷受其他兩個點電荷的作用力並不是矢量疊加的,而滿足其他的疊加規律呢?換句話說,物理規律在空間上的分布是不均勻的。這是一個無法驗證的命題:你不可能跑到宇宙的各個角落,去做檢驗點電荷受力的實驗,看力的疊加是否滿足矢量和。所以無法說這個命題就是錯的。《三體》中丁儀博士舉了一個例子:在屋子裡的不同地方,同樣的力擊打同樣的白球,卻會出現不同的結果,也就是在一切條件都相同的情況下出現了沒有規律性的結果,由此得出「物理學不存在的結論」。當然書中的解釋是三體世界智子干擾的結果,但在現實生活中,卻可能是物理規律在空間上的分布並不均勻的證明--屋子的不同地方適應著不同的物理規律。

宇宙就好比一個水盆,下一半是水,上一半是油,兩者有著不同的性質且一般井水不犯河水。如果稍微攪一下的話,油和水的交界面就會出現混沌的地帶。《三體》中的水滴能違背地球上牛頓的慣性定律急轉彎來摧毀地球艦隊,就可以用三體世界的物理規律和地球世界的規律並不一樣,那裡的東西根本就沒有慣性來解釋。水滴出現在地球世界,正像處在宇宙大盆里水和油的交界處一樣。另外,可能很久以前發生過這樣的碰撞,導致一些很小油滴依然滯留在水中。這就可以解釋地球上的一些神秘區域和各種未解之謎了,比如百慕大三角等。

2.怎樣理解宇宙的維度?

通常說我們所處的空間是三維空間,這也好理解:長寬高嗎。電影也這樣分類,2D電影、3D電影,差得那個D使影像更具有立體感。雖然我並不愛看3D電影,因為老覺得頭暈。有些影院還有4D電影,聽朋友說會噴煙啊噴水啊震動啊,讓你更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三體》中描述了4維空間的樣子,運用從二維空間到三維空間的變換來類比三維空間到四維空間的一些性質,得出了兩條結論:通過合適的入口,利用四維空間可以自由的穿梭三維空間。三維空間的生物在四維空間中不能準確判斷事物之間的距離,因為少了一個維度。類比推測有理有據,佩服劉慈欣的想像力。

一次和朋友閑聊,他的大致意思是現今物理學只有七個基礎物理量,所以宇宙就是七維的。我一想感覺很神奇,但也很對。忽然想起在《天才在左瘋子在右》里有一個案例描述空間的維度就是用物理量來描述的。那麼不妨用這7個物理量來模仿一下宇宙的生成:

先加入質量(kg),這時便實現了從無到有的質變。

再加入長度(m),質量便在長寬高三個方向上伸展開來,便出現了分布的不均勻。

然後加入物質的量(mol),不均勻之間也出現了均勻,就是所有物質都由一些基本的東西組成,都是可數的。宇宙就像一個充滿了各種各樣雜物的大箱子

然後加入時間(s),這時便有了運動,大箱子里的各種東西會不時的碰撞、摩擦。

下一個加入溫度(k),這時便有了能量,各種東西也都有了冷熱的感覺。

之後加入光強(cd),這時便有了顏色,各種東西不再處於一種虛無的透明狀態。

最後加入電流(A),這給基本粒子添加了一種性質,我們稱之為電性,便產生了形形色色的作用力。

這些維度之間是相互關聯、相互轉化的,但是每一個維度的作用都不能被其他維度完全替代,又是相互獨立的。比如光往往和能量相關,但是光獨特的顏色性質,卻是能量產生不了的。

第一個問題的一個假說是物理規律在空間上是分布不均勻的,空間即為長度(m),是這種情況下的一個維度。不妨我們再推廣到其他維度試試:物理規律在溫度(k)上分布是不均勻的--我們都知道水和冰有著不同的性質;在物質的量(mol)上是不均勻的--鐵粉是黑的、鐵塊卻是白的等等。

3.從宇宙的角度看人生的意義

地球只是宇宙中的一粒塵埃,人類文明存在的時間在歷史長河中也只是白駒過隙的一瞬。從宇宙長遠的觀點來看的話,人類終將滅亡。這樣的演化規律就像一個死循環:演化往往有兩個結果:存在或者滅亡,如果存在的話,那麼再繼續演化;只有最終的滅亡,才能跳出這個循環。人類未來可能會跳出地球走向太陽系,甚至走向銀河系,但不管走的多遠,都逃不開滅絕的結局。推開來看,這樣的演化規律也適應於一切事物。

那麼人短暫的一生有什麼意義?通常來說有這兩種選擇:我為人類的事業而奮鬥,建功立業留名千古這就是我的意義;我只求每天能開開心心的,活的自由自在、無憂無慮這是我的意義。

先來看前者。這種功業,使人類不斷進步,有可能最終加速著人類的滅亡,那還有意義嗎?也有可能延緩著人類的滅亡,那麼在宇宙整體的演化過程中,人類苟延殘喘的時間,就像清王朝的最後幾年一樣,阻擋著更先進文明的演化。那還有意義嗎?

在人類最終的滅絕面前,人類歷史上的一切巨大的進步,各種各樣的「功業」都不會留下任何痕迹。想要千史留名,最終也會隨著一同結束。我們再來看看這個「名」的實質。毛澤東這個人很偉大吧,人們至今還紀念著他的偉大貢獻和卓越才智,我相信在人類未來的生活中他會一直會在各種各樣的信息載體中熠熠閃光。我們都知道他有一篇軍事名著《論持久戰》,都知道他也是一名偉大的詞人和書法家,都知道在他的帶領下產黨解放了全中國。可又會有誰知道,他最愛吃的食物是什麼?他第一次碰見楊開慧時會有怎樣的心理活動?他在某個時間會因為什麼而發笑?他作為一個人那些普通的生活細節,隨著他的死亡真正的消逝於歷史長河中,沒人會知道。後世可能會有多事的歷史學家考據這些內容,但能發現的也只能是失了實的鳳毛麟角。所留之「名」,只不過是一個象徵符號,代表著那些大事情,代表著那種精神,唯獨不能代表的,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人。

我希望我所遇到的那個人,能夠知道我喜歡吃甜的還是吃辣的,玩手機的時候喜歡用那根手指,剝香蕉時喜歡把皮剝成幾瓣,上廁所時喜歡看什麼雜誌。我希望我也能做到這樣。扯遠了。

那你可能會說:至少我做的事,讓其他人更加幸福快樂了,這就是我的意義。那再來看後者:日常生活中的幸福快樂有什麼意義?包括你我在內的絕大部分人會因為具體的事情而喜怒哀樂,不妨稱之為「入世者」。我們不妨「出世」一下,站在整個宇宙的視角上去看,你所為之悲喜的事,是那樣的渺小,比九牛一毛還九牛一毛,比微不足道還微不足道。忽然就覺得,那些不能跳出去想問題的、執著於生活中的點滴幸福的人,就像一隻螞蟻守衛著散落在地上的麵包屑一樣可悲。那麼,以平時生活中的喜怒哀樂為自己意義的人,就多了些自欺欺人的感覺——這些意義是自己無意識中強加給自己的,蒙蔽自己,好讓自己不去面對那荒涼的宇宙。這樣看來,那些在生活中最活躍的、最享受生命點點滴滴的人,反而是最麻木的人。

不可否認,絕大部分人的絕大部分時間都是無意義的。我們所認為的各種意義,只不過給我們一個打發時間的理由;所做的各種事,都是在打發自己短暫的生命罷了。以我爸的生活為例,一個初中畢業班的歷史老師,開學了有課時給學生上上課,沒課時躺在沙發上看電視,放假了會出去打打麻將。平時碰到什麼事情就去做什麼事情,比如過年去串門子,我回家時到許昌站接我等等。我覺得這會是所有人的生活狀態。你能說這有什麼意義呢?沒什麼意義。那你說讓他死了吧,抱歉我不予許這樣的事情發生,他的存在對我就是意義。那對於宇宙來說,一個比微不足道還微不足道的人是你存在的意義,是不是很可笑?沒錯,就是這麼可笑,我們都是這麼可笑。

所以,在宇宙面前,人生是沒有任何意義的。無意義狀態下,沒有任何是非、善惡標準。現存的道德、法律,只不過是人類為了維持大部分人存在的意義而設定的,就好像一群螞蟻都在守衛著自己的麵包屑,都認為麵包屑是好東西,那就不允許其中的一隻螞蟻去搶奪別人的麵包屑。在無意義世界中,自己快樂還是不快樂,別人幸福還是不幸福,自己的行為會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什麼樣的影響,都是沒有意義的,都是相同的。所以就能拋下一切,放下一切。反正自己做的一切都無意義,那自己想做什麼就做吧,殺人放火也無所謂,也就不存在什麼順應不順應天道之說了。

有時出去和朋友宴酣之樂時,忽然一個激靈,便覺得自己彷彿從他們之中脫離了出來,隨即生出一種寂寥的「熱鬧是他們的,我什麼也沒有」的感覺。再想融入進去,但聽他們說再好笑的笑話也笑不出來了,聊得再熱烈自己也插不進去嘴了。彷彿丟了魂一樣,什麼也不想做,但也不想什麼都不做。就那樣尷尬的處在那裡。

上學期馬原老師劉燕妮說過一句話,大意是:美國上層的人士一旦開始思考生命的意義,要麼投入宗教的懷抱,要麼自殺。多可怕的事實。我還沒傻到不珍惜自己生命的地步,我也沒洒脫到完全順著自己心意而做事,我依然很在意外在的事物,我依然很在意別人的看法。我依然假裝自己沒有面對整個宇宙,麻木的活著。

唉,宇宙,好荒涼啊。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鳴同學xmtx 的精彩文章:

TAG:小鳴同學xm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