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順治瓷器的款識及底部特徵:故宮館藏品賞析
清順治(公元1644-1661年,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年號)朝歷時十八年,由於新政權是在明末戰亂的廢墟上建立起來的,社會動蕩,經濟遭到嚴重破壞,百廢待興,政局尚未完全安定下來,御窯廠不可能全面恢復大規模生產,所以景德鎮瓷業一度蕭條,產量很少。清人葉夢珠《閱世編》記載:"順治初,江右甫平,兵燹未息,瓷器之丑,較甚於舊,而價逾十倍。"景德鎮仍舊沿襲明末採取的臨時應急措施,"有命則供,無命則止"。官窯生產時停時產,所以官窯瓷器並不多見,而民窯則開始全面恢復大規模生產。
湖南電視台《東方尋寶》第七季全國海選報名:一五零七九九八一四一零
茄皮紫釉暗花雲龍紋盤
清初景德鎮的瓷器生產亦如明代晚期推行的"官搭民燒"制度,順治二年(1645年),朝廷廢除了明代官窯那種官辦、官燒的制度,而採用官搭民燒的制度,這不僅充分釋放了民窯的生產潛力,調動了工匠們積極性,提高了民窯作坊的規模及燒造精細瓷器的技術,同時也無形中刺激了民窯的進一步發展。官窯、民窯相互影響,相互推動和促進,因此,順治民窯數量居多,這也是一個重要因素。這種"官搭民燒"的制度靈活實用,不僅為陶瓷生產闖出了新路子,同時也為後期康熙瓷器的繁榮與蓬勃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青花「加官進爵」圖盤
青花洞石楸葉詩句盤
順治瓷器胎體偏厚重,胎體有粗、細之分,粗為渣胎,有灰白或灰黃色;細的潔白堅緻,瓷化程度較好。製作工藝基本沿襲明末天啟、崇禎的風格。許多琢器的底足不施釉,露胎。修胎不太規整,並能看到明末瓷器中常見的放射狀跳刀痕。器物底部多不沾砂,一改萬曆以來民窯瓷器普遍沾砂的現象。為了符合戰亂時期國人對瓷器的心理需求,窯戶生產瓷器不管精粗一律墊瓷餅燒制,生產出來的瓷器也都厚重耐用。平底器中部內凹,可見旋紋。盤的底足較平,少見明代的塌底現象,盤底往往有窯裂,底邊帶窯紅即火石紅。足根微微向內收,足牆較深為寬圈足,個別是雙圈足,有的器物足沿經過工匠仔細修琢,呈"泥鰍背",很光滑,具有康熙早期瓷器的特點。
青花五彩雉雞牡丹紋尊
青花雲龍紋爐
順治官窯寫年款的很少,主要是青花碗和茄皮紫釉盤。《飲流齋說瓷》中記載:"順治僅一度開窯燒瓷,故順治瓷品極少,有之,則做楷書也"。青花見有四字和六字青花楷書款,即"順治年制"、"大清順治年制"。也有順治五年(1648年)、十年(1653)、十一年(1654)、十二年(1655)、十四年(1657)、十五年(1658)、十六年(1659)、十七年(1660)等紀年款。朝代款中有的畫雙圈,也有不畫雙圈。畫雙圈的一般圈都很大。字體書寫有的具有明代弘治遺風,柔中有剛,字體清晰,書寫排列不是太規整,大多歪斜,間距不一。
五彩朵蘭怪石紋筒式瓶
五彩牡丹玉蘭紋花觚
民窯青花既有楷書也有篆書款,主要寫干支紀年款,如"順治丙戌年(1646年)"、"庚子年制(1660年)"、"大清丁亥年制(1647年)"、"順治丁酉年(1657年)"等,另外還見"大青丁亥年制"。堂名款如"三堂佳器"、"玉堂珍器"、"百花齋"、"梓桑軒制"、"西疇書院"、"繼善堂"等,其中"玉堂佳器"款的最多。另有定燒人物的名款,如"魯西王瑛制"等。
※吉州窯——東方海洋文明的傳承者
※教你以藏養藏:古玩收藏中積累的經驗
TAG:共襄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