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清三代瓷器粉彩收藏價值 粉彩市場價值 粉彩怎麼鑒定真假

清三代瓷器粉彩收藏價值 粉彩市場價值 粉彩怎麼鑒定真假

粉彩是一種釉上彩裝飾瓷,粉彩瓷是琺琅彩之外,清宮廷又一創燒的彩瓷。在燒好的胎釉上施含砷物的粉底,塗上顏料後用筆洗開,由於砷的乳蝕作用顏色產生粉化效果,因其彩料中含有鉛粉成分而得此名。粉彩需兩次入窯才能燒造成功,首先在1300度以上的高溫下燒成瓷胎,在出窯的白瓷上再進行畫彩,隨後將其放入700-750度的窯內進行二次烘烤後才能製成粉彩成品。由於粉彩在製作時其焙燒溫度比五彩瓷略低,故粉彩要比五彩絢爛許多,色調以淡雅柔麗見長,在視覺上讓人感覺更加溫馨。

在繪畫技法上,粉彩與明代及清初盛行的五彩完全不同,它一改瓷繪中的平塗法,改用具有層次變化的渲染法,能達到工筆畫的藝術效果,極具觀賞性。在繪畫題材上,粉彩瓷器中以花鳥題材居多,所繪花卉採用沒骨畫法,與同時期畫壇畫風相近,能渲染出花卉的陰陽向背、濃淡深淺之別,畫面層次感豐富,有「花有露珠,蝶有茸毛」的評價。粉彩的繪製,一般要經過打圖,升圖,做圖,拍圖,畫線,彩料,填色,洗染等工序。其中從打圖到拍圖,是一個用墨線起稿,進行創作構思,如繪瓷決定裝飾內容與形象構圖的階段。正式繪製時的定稿叫"升圖",把描過濃墨的圖樣從瓷器上拍印下來叫"做圖"。接著把印有墨線的圖紙轉拍到要正式繪製的瓷胎上去即"拍圖",這樣就可進行繪瓷。

乾隆時期粉彩瓷器上描繪的圖案主題一般按照不同節氣和時令來描繪。在《清宮檔案》中曾有詳細記載:「如乾隆八年十二月初九日,太監傳旨,燒造年節用三羊開泰、上元節用五穀豐登、端陽節用艾葉靈符、七夕節用鵲橋仙渡、萬壽節用萬壽無疆、中秋節用丹桂飄香、九月九用重陽菊花之類、尋常賞花用萬花獻瑞,俱按時令花樣燒造。」從以上記載不難看出,宮廷粉彩的繪畫紋樣,決不是隨意塗抹,雖然表現為程式化構圖,但最終形成乾隆粉彩「有圖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特色,一般如畫,彩,填,洗,扒,吹,點等技法。其所用工具有畫筆,填筆,洗筆,彩筆,篤筆,赤金筆,金水筆,瑪瑙筆,扒筆等許多特製筆。在其他瓷器品種中並不多見。

這對乾隆粉彩花鳥棒槌瓶,盤口、直頸、折肩、筒腹、圈足。器口內、底圈足處,加施淡綠色釉。器外壁上下部分為色地,腹部為白地。通體粉彩裝飾,口沿飾纏枝花卉紋、如意雲頭紋各一周,頸部寶相花紋、纏枝花卉紋,肩部祥雲紅蝠紋,腹部正面主題紋飾為花鳥紋,筆法工巧細膩,構圖疏密有致,畫中牡丹、梅花、山石、松鶴、喜鵲等皆為細緻繁雜的筆法繪出,惟妙惟肖。腹部背面行書「富貴祥和」字樣並落款及鈴印。脛部亦飾纏枝花卉紋。底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書款。整器器形規整,構圖嚴謹、繪畫精湛、施彩艷麗、胎釉緊密,是乾隆粉彩瓷的典範。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和經濟價值。

粉彩是乾隆朝瓷器中所佔此重較大的品種之一,在雍正瓷的基礎上又有新的突破。乾隆粉彩中的一部分繼承了雍正時期在肥潤的白釉上繪疏朗艷麗紋飾的特點,如常見的折枝花卉盤、碗、小瓶、面盆、人物筆筒和大件器物鹿頭尊等。

鹿頭尊是乾隆時常見品種。其口直,口以下漸大,垂腹收底,圈足。尊的上半部飾兩個鏤雕的夔鳳耳、蟠螭耳或鹿頭耳,因器型像倒過來的牛頭或鹿頭而得名。鹿頭尊多在白地上繪青山綠水、樹木,山水間及叢林里有很多頭梅花鹿或奔跑或立,或回首或低頭,顏色鮮亮,層次清晰,布局疏密有致。這類瓷也有叫百鹿尊的。乾隆朝的這一品種流傳下來的已經很少了,大多是光緒朝仿的,層次不清,顏色暗談。

乾隆朝除了白地繪粉彩外,還有色地粉彩或色地開光中繪粉彩等品種。乾隆朝粉彩的創新品種是在黃、綠、紅、粉、藍等色地上用極細的工具軋出纏枝忍冬或纏枝蔓草等延綿不斷的紋飾,且多和開光一起使用,人稱軋道開光。這一工藝的出現,將粉彩推上了更加富麗繁縟的頂峰。

徵集範圍:

繪畫、油畫、書法篆刻、陶瓷、瓷器、玉器、珠寶、翡翠、錢幣、雕塑、紫砂、奇石、印章、硯台、金銀器、名表、古籍善本、文房四寶、版畫、古典傢具、佛像、紀念品、雜項珍品。

拍賣場地:

不限於中國香港、中國澳門、中國臺灣、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法國、德國、英國、義大利等歐洲國家。

收費標準:

1、運作費用:收取一定拍前運作成本費用。

2、傭金費用:收取拍賣成交價格的8%傭金為成交服務費用。

3、其他費用:無其他費用,無鑒定費、無評估費、無流拍費。

(公眾號)

(私人微信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歷史述今朝 的精彩文章:

壽山田黃石的價格這麼高是炒作還是噱頭

TAG:看歷史述今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