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收視率下滑爆款難見 國產綜藝仍需努力

收視率下滑爆款難見 國產綜藝仍需努力

原標題:爆款難見,國產綜藝需努力

最近在播出的綜藝節目《歌手2018》,最高收視率僅為2%左右。

第六季「跑男」又回來了。最新季《奔跑吧》即將於下周開錄的消息,再次將這檔全民綜藝帶到大家的眼前。不過,這次回歸沒有收穫太多的歡呼,更多則是「跑男還能玩什麼」的疑問。

無獨有偶,正在播出中的《歌手2018》,也再難回到2013年首播時的巔峰熱度。從《中國好聲音》《爸爸去哪兒》到《奔跑吧兄弟》《我是歌手》,這些曾經被視作爆款的綜藝節目,在兩三年內疲態盡顯,後繼乏力。有人甚至指出,2017年的綜藝市場全年無爆款,全民綜藝的熱潮似乎就此終結了。

尷尬

多款熱播綜藝收視僅為1%

回望2017年的國產綜藝市場,樂正傳媒聯合創始人彭侃倒是選出了五六檔他眼中的「爆款」,《中國有嘻哈》引領了嘻哈文化,《王者出擊》嘗試了IP跨界,而《嚮往的生活》開創了「慢綜藝」類型,「在各自的品類上實現了突破,符合爆款的標準」。不過,在自媒體「冷眼看電視」創始人、綜藝觀察者楊智帆眼中,即便像《國家寶藏》《演員的誕生》這類節目吸引了不少社會關注度,在輿論話題的熱度上也表現不錯,但要是和之前的《爸爸去哪兒》《奔跑吧兄弟》相比,稱其為「爆款」還遠不夠合格,「『爆款綜藝』的定義應當包括全民熱議、播放數據靠前和引領類型等多重標準,而並非單純從網路話題度一個維度去評判。」

彭侃也指出,「兩三年前的《中國好聲音》《爸爸去哪兒》和《我是歌手》,收視率最高都破過4%,而去年收視率最高的節目也才超過2%。」而這些「破2」的節目,大多數還是「綜N代」。根據2017年省級衛視綜藝節目平均收視率統計排行,排名第一的節目為《奔跑吧》(原《奔跑吧兄弟》),收視率為2.886%,第二名則為《中國新歌聲》(原《中國好聲音》),收視率為2.146%,而2015年的《中國好聲音》總決賽收視率一度達到6.843%。

「如果還按照過去收視率和播放數據的標準來考量,其實去年的爆款節目並不符合標準。」楊智帆透露,這兩年電視綜藝的收視率出現了斷崖式的下滑,由於對收視率造假的管控加強,如今熱播的綜藝節目收視只在1%上下,而普通的周間節目收視率僅為0.3%到0.4%。以《國家寶藏》和《演員的誕生》為例,儘管兩檔節目在網路掀起了多次討論熱潮,但兩檔節目的收視率僅在0.5%和0.9%左右。

根源

分眾時代不再全民追看

綜藝愛好者東東曾經是「跑男」的忠誠粉絲,但去年她居然沒有完整看完第五季節目,只是偶爾在周末時慣性打開電視機,斷斷續續地看最新一集。在彭侃看來,這種伴隨式觀看意味著「跑男」已經變成了「下飯綜藝」,而這也是「綜N代」還能維持較高收視、卻不再能成為爆款的原因。

「國際上有個論調叫『超級模式的終結』,就是說隨著越來越多頻道、在線網站、移動平台的湧現,人們的注意力日漸分散,娛樂內容的選擇指數增長,像過去那樣出現擁有大眾市場的爆款節目越來越難。」彭侃認為,「好聲音」「跑男」和「歌手」所代表的國產綜藝面臨的幾乎是不可逆轉的頹勢,而這種困境也已經成了業界共識。

中國社科院新聞所世界傳媒研究中心秘書長冷淞認為,「所謂爆款,實際上是在高標準的價值觀與青年化、時尚化的潮流之間找到最大公約數。在中國現有的環境中,這其實頗具挑戰。創作者一生只有一個爆款,其他時間都是在為這個爆款做準備。」楊智帆也表示,未來的綜藝市場將不再追求泛大眾化的全民爆款,而是要區分群體和圈層,從覆蓋範圍上顯然就要比大眾節目要小。

楊智帆並不認為節目受眾的縮小是壞事,而是一種新的觀看方式和商業模式。如《中國有嘻哈》就是以大眾手法做小眾題材,從小切口去切入,最後通過特定受眾向普通群眾滲透。「像《奇葩說》等節目也是這種邏輯,就專註做年輕人喜歡的話題,不追求迎合所有人的喜好。這帶來的收看體驗也是不同的,就像有些人熱衷看小眾的海外劇,看完後願意分享給自己的朋友,其中得到的滿足感和意義,和以前陪家人看《星光大道》顯然不一樣。」

破解

原創綜藝急需鼓勵創新

儘管2017年的《中國有嘻哈》《明日之子》《演員的誕生》《聲臨其境》《國家寶藏》等節目表現亮眼,但近八成的節目背後藏著外國節目的影子。像《極限挑戰》早期其實照搬了韓國綜藝《無限挑戰》的橋段,《中國有嘻哈》被指模仿韓國綜藝《Show me the money》,《嚮往的生活》和韓國綜藝《三時三餐》相似,就連最近的《偶像練習生》也明顯能看出韓國綜藝《Produce 101》的影子。

「綜藝節目模式的借鑒很正常,但不會像內地綜藝這樣赤裸裸地模仿,甚至還自己放出煙幕彈說是有模式合作的。」彭侃笑言,現在戛納電視節、亞洲電視節等活動,一些海外公司甚至都不給中國公司看預告片。楊智帆也不無痛心地表示,他從來都不懷疑國內綜藝團隊的創新力,「我們的製作水準也已經接近了世界標準,只是當下的製作環境如平台壓力、招商壓力、收視壓力等,嚴重影響了製作團隊的創新力,逼著製作團隊沒有辦法沉下心去創作,主動或被動地『拿來』就成了不得已的行為。」

彭侃建議,中國需要一些大膽鼓勵綜藝創新的政策,只有這樣才能從機制上讓原創能力有實質提升。最近出現的原創綜藝節目《聲臨其境》,其實是湖南衛視在試播過兩期之後,取得良好社會反響,才決定正式進入晚間節目檔期。對此楊智帆認為,這種試播制度其實就是對原創節目的一種實質性支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網 的精彩文章:

傳世珍藏酒,久久醉悅供
講好中國故事 做好橋樑紐帶

TAG:中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