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稱勵志界的楷模:差點被埋沒的6本絕世好書,後來都成了經典
小靈有話說:
這個世界還不夠好,但是閱讀能讓我們變得更好。
1.《憤怒的葡萄》
約翰·恩斯特·斯坦貝克於1902年出生在加利福尼亞州的小鎮薩利納斯。
他的父親是個磨坊主,母親曾經當過教師。
正是在母親的熏陶下,
小約翰有了對讀書的強烈愛好和對寫作的興趣。
讀友評論:
@王看:看完之後蠻多感慨的,心頭堵得慌,就覺得難過。我要誇一下胡仲持的翻譯,簡直太棒了,信達雅一個都不缺,文字準確又有力量。沖著這個翻譯我就想給十顆星!
@你猜看了誰:完美得像鑽石一樣的小說,元氣沛然,充塞天地,閃耀神光。越到後面越有力道,最後一部分跪著看完。
內容簡介:
斯坦貝克(1902-1968),美國著名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憤怒的葡萄》是他的代表作。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美國經濟恐慌期間,大批農民破產逃荒,作家曾跟隨俄克拉何馬州的農民一路流浪到加利福尼亞,沿途所見使他震驚不已,「五千戶人家即將餓死,情勢尖銳緊迫。「他以寫實的筆觸,在書中詳盡透徹地展現了美國歷史上那一段令人無法忘懷的特殊時期。作品一問世便引起當時各州權貴階層的恐慌,許多州禁止小說發行,甚至有一本名為《快樂的葡萄》的小說出版以示針鋒相對。這一切都無法改變《憤怒的葡萄》的巨大影響,時至今日,它仍在美國現代文學史上佔有不可動搖的重要地位。
2.《百年孤獨》
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
讀友評論:
@無發共和國:一個家族百年反覆浮現的竟然就那麼幾個名字,加西亞真的很殘酷。一代又一代就像被推上命運輪盤賭后不斷開出的絕望點數,以致於在最後血脈斷絕的一刻,我們感到的不是同情而是如釋重負。然而家族可以終結,孤獨卻是無視時空的永恆存在。它從洪荒流淌至今,還將延綿萬世,就像南美大陸奔騰壯麗的亞馬遜河,碾碎一切人事物。
內容簡介:
《百年孤獨》是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描寫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傳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鎮馬孔多的百年興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個世紀以來風雲變幻的歷史。作品融入神話傳說、民間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現實與虛幻,展現出一個瑰麗的想像世界,成為20世紀最重要的經典文學巨著之一。1982年加西亞?馬爾克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奠定世界級文學大師的地位,很大程度上乃是憑藉《百年孤獨》的巨大影響。
3.《我在秘密生長》
作者:艾瑪·雷耶斯
讀友評論:
@的素材素材v:包裹在「荒誕和活下去」外面的那層人性和詩意,黑暗底色上的寥落星光,讓人體驗接近生命本質時的淚水盈眶。1969年到2017年,近50年,無數朋友、如馬爾克斯一樣的作家、沙裡淘金的編輯、學者、版權代理、評論家、譯者、讀者、插畫師口口相傳、奔走、努力,終於讓我們聽到,艾瑪的聲音。
@但是但是所:艾瑪的童年艱辛異常,她卻把所有苦難化為天真的文字與輕盈的翅膀。馬爾科姆·狄阿思在本書的按語里說:「她的講述不帶任何怨恨,這正是本書的偉大之處,更可視為人性的勝利。」這句話簡直要把我感動哭。
內容簡介:
艾瑪?雷耶斯是一位著名的畫家,一生中寫過幾百封信,有幸收到的人都如獲至寶,其中一位就是哥倫比亞學者赫曼?阿西涅加斯。對好友文筆大感嘆服的阿西涅加斯不惜打破守密誓約,私下把這些講述童年往事的信件給加西亞?馬爾克斯看。馬爾克斯讀後驚為天作,寫信鼓勵她一定要把書信集結成書,並繼續創作。然而,她覺得隱私被侵犯,憤而拒絕,直到死前才同意出版。 艾瑪,一個被遺棄的私生女,生就一雙洞察人性和周遭世界的眼睛。儘管身處暗無天日、與世隔絕的環境,她卻在想像和好奇的陪伴中逐漸長大成人。19 歲,目不識丁的她終於逃出了修道院。多年以後,她成為畫家,與弗里達、薩特和帕索里尼成為一生摯友。
4.《活著》
作者:余華
讀友評論:
@屙的:一個長壽的悲劇,生命本就是孤孤單單的來,最後只落得和一頭牛為友,讓它象徵自己生命中走過的人們。這位曾經的富家子弟現在的垂垂老者,一生之中謹守本份,隨波逐流,就像每個平凡的中國人,皆是有起有落的生活。
@深的v蜜餞:余華的這本書看得讓我窒息.福貴跌宕起伏的一生,從豪門敗家子,到戰場炮灰,再到作為丈夫,作為父親,作為爺爺,不同身份的福貴向我展示了他是如何的 活著 .每次看到福貴家有一點起色,我都會為之感動, 有慶 長跑第一名, 鳳霞出嫁等.然後筆峰一轉,余華冷冰冰的宣布了除了富貴,家裡有慶,鳳霞,家珍,二喜,苦根,每個人的死刑,富貴從傷心欲絕到麻木再到釋然.他的人生就是過去幾十年中國社會的縮影. 大喜,大悲,但還活著.
內容簡介:
地主少爺福貴嗜賭成性,終於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窮困之中的福貴因為母親生病前去求醫,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黨部隊抓了壯丁,後被解放軍所俘虜,回到家鄉他才知道母親已經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帶大了一雙兒女,但女兒不幸變成了聾啞人,兒子機靈活潑…… 然而,真正的悲劇從此才開始漸次上演,每讀一頁,都讓我們止不住淚濕雙眼,因為生命里難得的溫情將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福貴伴隨著一頭老牛在陽光下回憶。
5.《我們為何膜拜青春》
作者:[美] 羅伯特·波格·哈里森
讀友評論:
@無名:每個人都應該好好讀讀。
@無名:好文!
內容簡介:
本書是對人類「年紀」的哲學思考。以半個多世紀前出現在美國、之後逐步東漸的人類的「返老還童」現象為切入點,力求揭示人的年齡這一現象中錯綜複雜且彼此作用的生理、心理、社會、文化與歷史內涵。作者穿梭往返於哲學、文學、科學和歷史之中,探討了西方文明史中成熟(智慧)與青春(天才)這兩種力量之間的互動、衝突、平衡或協作,論述了現代世界以科技為核心表現方式的「天才」所起的主導作用,及其過度發揮所造成的精神困境。 作者自科學借來「幼態持續」(neoteny) 的觀念( 指將幼年生理特徵保持至成年),又把它擴大應用至文化領域,大力論證「青春」是文化的創新動力。另一方面,他又看出戰後席捲西方文化的「返老還童」現象,乃人類文明史前所未有。在歷史、文化方面,我們這個時代遠比過去任何一個時代都要成熟,但同時又愈來愈趨於年輕化,如此兩極化的劇烈變動可能會打亂歷史連續性,將人類未來帶入不確定的領域—一個與過去全然斷裂的不可知世界。
6.《魚王》
作者:[俄] 維克托·阿斯塔菲耶夫
讀友評論:
@孤發vv:作者的文字樸實卻遒勁有力,通過對殘酷靜止的自然的描繪來映射人性的複雜多變,關於原諒、和解、扶持、思念的內容和半回憶半敘事的方式讓讀者可以直指主人公的內心,越過人性的黑洞看到博大而統一的光明。
@地方vsdfs:有人可以這樣寫自己的故鄉,不厭其煩地細數著那裡的草木生靈,莊嚴又永恆的西伯利亞,以及生活在廣袤的荒涼中的人們。作家寫人寫得很好,寫動物和植物神韻更佳。最喜歡《鮑耶》這篇,自己好像也被困在了冰雪中的小木屋裡,像鳥那樣飛快地撲出屋去排泄,在一種缺乏勞動的極度孤寂中憤怒而暴躁,被任何一個詭秘的傳說擾亂心靈。
內容簡介:
長篇小說《魚王》是阿斯塔菲耶夫最具個性的一部代表作,俄羅斯當代文學的經典。全書由十三個內容相對獨立的「敘事短篇小說」組成,全部圍繞著人與自然的關係,深入細緻地描繪了充滿神秘誘惑的西伯利亞以及生活在那裡的人們,他們關於生活的沉思。荒涼苦寒的自然環境,同時又是大自然盡顯壯美廣袤富饒之地,人類的足跡在其間雖如雪泥鴻爪,卻又帶著生命不息的尊嚴。 這些篇章在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上顯示了獨特的風格,淡化情節,描寫細膩鮮活,「集長篇小說、中篇小說、抒情散文、道德議論為一體」 (王小波),從不同的角度和方式顯露出連貫的內容和意象,猶如不經意穿成的一串珍珠,每一顆都以其自身的美麗折射出耀眼的光芒。 《魚王》寫作時為十三篇,其中《沒心沒肺》一篇在1975年首次出版時未能收入,此後的漢語譯本皆因襲此刪節版。本次由俄語翻譯家張冰將該篇翻譯補入,首次呈現這部傑作 的全貌,並收入俄羅斯原版精美彩插,滿足讀者多年期待。
TAG:丁靈書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