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兩會討論「藏水入疆」引發觀點大PK:為何不借力科技循環用水,而走勞民傷財的調水工程老路?

兩會討論「藏水入疆」引發觀點大PK:為何不借力科技循環用水,而走勞民傷財的調水工程老路?

導讀

「兩會」正酣,圍繞中國水危機的討論沉渣泛起,一篇由英國皇家三軍聯合研究所副研究員,環保非政府組織(NGO)「中外對話」(China Dialogue)的理事、北京研究與分析機構China Policy駐倫敦負責人查爾斯·帕頓為英國《金融時報》撰寫的,題為《中國經濟面臨水危機》的文章,再次讓「藏水入疆」成為兩會討論的熱門話題。

隨之,廈門大學水科技與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藍偉光參與了論戰,他把去年發表在新加坡《聯合早報》上的一篇文章發在朋友圈共享,對「藏水入疆」表示了擔憂。

雙方觀點大相徑庭。國內專家們則致力於推動「藏水入疆」,再造一個「南水北調」工程;藍偉光則主張借力高科技循環用水,極力反對走勞民傷財的老路。

依諸君看,哪種方案更靠譜?

問道者杜一用/整理

1

帕頓

中國經濟面臨水危機

除了黑天鵝、灰犀牛、白象和成為反腐鬥爭目標的「老虎和蒼蠅」,關注中國的評論員和經濟學家們需要給他們所鍾愛的動物寓言集加入一個新品種。

歡迎來到「駱駝經濟」(Camel Economy),它必須迅速適應水資源短缺。危機迫在眉睫,可能產生比人口結構變化、債務問題和去槓桿嚴重得多的經濟、社會和政治後果。

那麼,為什麼缺水不是中國經濟前景研究的一個核心議題?為什麼缺水不被認為是對經濟增長、進而對中國實力的一個制約因素?

畢竟,在2005年,當時的中國水利部部長曾宣稱,中國需要「要麼為每一滴水而戰,要麼滅亡,這就是中國面臨的挑戰」,而中國前總理溫家寶曾表示,缺水威脅「中華民族生存」。

情況真有那麼糟糕嗎?遺憾的是,確實如此。國際公認的水資源緊張、短缺和嚴重短缺的警戒線分別是:人均1700立方米/年、1000立方米/年和500立方米/年,涵蓋從核電站到刷牙的所有用水量。

中國的人均水資源量約為2000立方米/年,但80%的水資源都在南方。在北部,有8個省份水資源嚴重短缺,還有4個省份水資源短缺。這些省份佔到全國農業產出的38%、發電量的50%、工業產出的46%和人口總量的41%。

下面還有一些需要經濟學家考慮的可怕的統計數據。京津冀地區1.12億人口的水資源量,僅為嚴重短缺警戒線水平的一半。過去25年里,中國有2.8萬條河流消失了。地下水水位每年下降高達1至3米。

後果之一是:北京局部地區地面每年沉降11厘米。為無數人供水的黃河,如今流量只有1940年代時的十分之一;黃河經常斷流。污染進一步減少了水供應:2017年,中國有8.8%的水資源甚至不適合農業或工業用途。

缺水的後果對人有切實影響。在甘肅臨洮,高樓層的居民必須自己打水帶回家。在山西省(全省人口3500萬)省會太原,擁有2500年歷史的著名食醋產業正面臨威脅。去年,在太原主要的國際酒店,客人們被告知洗漱用水每天僅供應1小時。鄭州市到2020年增加300萬至400萬人口的計劃可能是實現不了的:水資源只夠供應7個新的水處理廠中的1個。

政治上的挑戰是巨大的:中國的「五年規劃」意味著在人均用水量減半的同時,中國GDP要較2010年翻一番。

氣候變化 中國經濟反彈推高全球碳排放量

在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連續三年持平後,最新報告預測,今年全球排放量將增長2%,其中中國排放量將增長3.5%。

「別擔心,」經濟學家們說,「中國有南水北調工程(SNWTP)。他們可以讓水流改道。或者淡化海水。

」可惜的是,數量還是不夠。即使南水北調的全部水量都流入京津冀地區,該地區的人口仍將面臨水資源嚴重短缺的窘境。但調來的水量還必須供應其他三個省份。從西藏或俄羅斯調水屬於異想天開。淡化海水很愚蠢:耗電量大,而發電(仍主要靠煤炭)又會消耗大量的水。

中國政府向駱駝經濟轉型的速度太慢了。它有計劃,出台了對官員的激勵措施;它投資於回收處理、灌溉、污染治理、抗旱作物;它在高壓輸電(從中國西部獲得水能、風能和太陽能)方面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這些都不夠用,可能也來不及。如下這些最有效的措施在政治上面臨最大阻力:提高約為世界平均水平四分之一的中國水價,確保更好的治理(太多部委參與決策,既得利益者從中干預),放棄糧食自給自足的政策,淘汰耗電大的產業(鋼和鋁)。這些都太難了,不如拖一天算一天。

然而,駱駝經濟正是中國表示希望擁有的:基於高科技製造和服務、向消費傾斜的再平衡(當前的水資源定價和補貼有利於企業、而非消費者)、高效的農業部門(這非常重要,因為農業目前消耗了62%的水資源)。

這會對全球產生影響:農產品價格上漲;投資於研發節水技術的公司或與之合作;更廣泛的科技合作;把耗水多的行業遷至國外。不那麼正面的影響是,未能實現駱駝經濟將極大地影響世界貿易、投資和就業;在最壞的情況下,合法和非法移民水平可能上升,圍繞跨國水源的緊張局勢也會加劇。

或許受影響最大的是中國的全球抱負,這些抱負需要強大而可持續的經濟來支撐。經濟學家可能會問自己,水資源短缺是否將會令這些抱負破滅。你可以印鈔票,但印不出水。

2

藍偉光

化解水危機的新思路

長達30年的經濟高速發展,將水危機帶到中國面前,縱觀「一帶一路」戰略沿途國家,大多數也都一樣面臨水危機,期待水問題的解決之道。

面對水危機,通常總是依賴調水思維,興修水利工程。這在沒有科技手段循環利用水的時候,無可非議。但現在的膜技術,己經可以把身邊的水,變成所需要的水。此時,再走傳統的老路,實乃勞民傷財,得不償失。

全球都關注水資源短缺問題,但解決問題的思路大多聚焦在水資源保護與調配方面。依賴高科技,再生水資源的觀點獲得的關注不多。

一個罕見的例子是,新加坡依賴膜技術的開發與應用,不但成功解決了水資源短缺問題,化解了新馬水爭,而且催生了一個以高新技術為依託、金融資本為紐帶的環保與水務產業,將島國最大的劣勢變其最大的優勢。

世界其實不缺水,但缺優秀的水利用方式與水循環意識。地球71%的面積被水所覆蓋,太陽照射地球,水變成氣,升空成雲,隨風飄動,漸變成雨,落至地表,能被利用成為水資源的雨水極其有限,更多的雨水因被環境污染或無法收集而白白浪費。從技術的角度而言,雨水凈化、污水再生、苦鹹水及海水淡化均易如反掌,但目前尚無有效的的水政策作支撐。

傳統觀念認為,唯有潔凈的水才是水資源,而新加坡卻把國土範圍內的每一滴水,無論是雨水、污水、還是廢水都稱之為水資源。實際上,由於人類的生產生活活動,大自然的水均受到一定的污染,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應用膜技術,不管污染程度多大的水,都可以凈化成所需潔凈程度的水。據此,雨水、污水、苦鹹水、海水都可以重新定義,成為水資源。

飲用水安全是人們關注的另一個焦點。中國目前絕大多數的自來水廠,仍然在使用已延續一百多年的傳統凈水工藝。它雖然能夠去除天然水體中存在的物理污染與微生物污染,但對過去三十多年來由於工農業生產而流入江河湖庫的化學微污染卻無能為力,後者是影響人類健康的重要因素。

反觀新加坡,因為缺水,它把人們生產生活用過的污廢水通過膜技術回收循環,再生利用,形成新加坡獨具特色的新生水,經世界衛生組織反覆論證,確認飲用安全無憂。

今日中國,水污染問題特別嚴重。究其原因,是水價太低,再生利用水的動力不足。毎當水價調整,總有人說會影響穩定,對老百姓不利。其實這是習慣性思維的誤區,一個三囗之家,毎個月的用水量大約15噸,水價增加二元,相當於每月增加一杯咖啡錢。

但水價提高二元,將大力鼓勵工商建築企業再生循環水,變廢為寶。污廢水被回收利用,即意味著排放到環境中的污廢水變少,環境負荷變輕,真正符合綠色低碳的可持續發展原則。

針對中國水問題,本人建議:借鑒新加坡經驗,扶持膜產業發展,鼓勵循環用水,既減少污染排放,減輕環保壓力,又能解決水問題,化解水危機。

新中有多個合作項目,可以選一合適城市,打造示範項目,進而全國推廣。進一步地,中國的膜技術,可成為繼高鐵、核電之後的又一新亮點,輸出到「一帶一路」沿途國家,為其面臨的水危機提供解決方案。

3

國內專家

用超級工程改變新疆

西北的生態問題,是我國最大的生態問題。西北乾旱缺水的生態環境,導致我國地區發展嚴重不平衡,嚴重製約了我國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只有徹底解決西北國土的水資源問題,才能有力保障我國的發展空間。

六位院士、十二位教授以及多位年輕博士進行攻關,研究西部調水的問題。經過兩年多的努力,探索出了一條現實可行、科學合理的西部調水線路——「紅旗河」。這是一條沿青藏高原邊緣全程自流進入新疆的調水環線,將一舉改變中國的生態格局。

從前,它被稱為謠言。甚至在2015年7月,水利部公開聲稱:從未就"藏水入疆"做過任何規劃工作。如今,被命名為紅旗河的西部調水課題已經結束了它的第二次研討會。官媒也開始深入報道紅旗河工程。

西北、尤其是新疆,即將迎來有史以來最大的巨變。讓我們來看看「紅旗河」西部調水具體方案是怎樣的:

「紅旗河」從雅魯藏布江「大拐彎」附近開始取水(水位2558米),沿途取易貢藏布和帕隆藏布之水,自流509公里後進入怒江(水位2380米);

然後,於三江併流處穿越橫斷山脈:借用怒江河道60公里後經隧洞進入瀾滄江(水位2230米),借用瀾滄江河道43公里後經隧洞進入金沙江(水位2220米);

借用金沙江河道97公里後,以隧洞、明渠和水庫相結合的方式繞過沙魯里山到達雅礱江(水位2119米),繞過大雪山到達大渡河(水位2022米),繞過邛崍山到達岷江(水位1945米),繞過岷山到達白龍江(水位1880米)、渭河(水位1808米);

從劉家峽水庫經過黃河(水位1735米),以明渠為主繞烏鞘嶺進入河西走廊,沿祁連山東側平原經武威、金昌、張掖、酒泉、嘉峪關到達玉門(水位1550米),接著沿阿爾金山、昆崙山的山前平原,穿過庫姆塔格沙漠和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到達和田、喀什(水位1300米)。

全程6188公里(含200公里自然河道),落差1258米,平均坡降萬分之2.10。

「紅旗河」取水水位較低,因此水量充足。預計年總調水量可達600億立方米,僅佔主要河流取水點總量的21%,將在我國西北乾旱區形成約20萬平方公里的綠洲。

由於全線保持高水位運行,可以自流覆蓋絕大部分乾旱區域。這些地區地勢平緩、光照充足,可根據需要設置大量支線,工程實施後,將形成約1萬公里長、20公里寬的綠洲帶。隨著生態環境的逐步改善併產生累積效應,將帶來巨大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為惠及更多地區,方案還設計了三條主要支線:

通向延安方向的「紅延河」,通向內蒙古、北京方向的「漠北河」,以及通向吐哈盆地的「春風河」。「紅旗河」的三條主要支線均是基於相關區域地理特點的最優選擇,使得在保證坡降的前提下,能夠全程高水位自流,保持高水位優勢,有能力將水源和水能送往更多的乾旱區域。

紅延河。從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境內開始(水位1791米),向東北穿過六盤山到達固原(水位1710米),接著向北延伸至同心縣境內(水位1645米),再沿白于山北坡至榆林市定邊縣境內(水位1500米),最後經多條短隧洞進入延河(水位1440米),總里程488公里,平均坡降萬分之7.2。由於全程保持高水位運行,可自流惠及六盤山、白于山以北,黃河以南的絕大部分區域,彌補了由於黃河水位過低導致的寧夏南部、鄂爾多斯高原和陝西北部乾旱問題。

漠北河。從內蒙古阿拉善右旗境內開始(水位1620米),經巴丹吉林沙漠向狼山、陰山北坡延伸(水位1330米),共925公里;繼續延伸至錫林郭勒盟正鑲白旗(水位1200米),以淺埋深隧洞(長度小於30公里)進入灤河、潮河,最終進入北京密雲水庫,共760公里。全程高水位運行,坡降大於萬分之2.15,可以「自流」惠及沿線北側的所有地區。

春風河。從玉門市境內開始(水位1550米),繞北山西側延伸至吐哈盆地(水位1180米),全程坡降大於萬分之2.7。保持高水位運行,一方面可以自流惠及大部分區域,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據需求繼續向北疆延伸。從起始位置至疏勒河河谷的26公里,高差達160米,坡降萬分之61.5,適合開發水電控制流速。

2018年1月,紅旗河西部調水課題第二次專家研討會在北京舉行,專家們這一方案的重點、難點進行了深入探討。來自國內方方面面的專家都參與了這次會議,包括中科院、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黃河水利委員會、長江水利委員會、南水北調總公司以及清華、北大等多家單位相關領域的專家、教授。

會議就工程地質、地震、施工能力、工程設計、生態環境、水資源配置、經濟效益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認為,工程的關鍵在於地質。通過對活動斷裂、地質構造等問題的具體分析,研究了工程的重點區段,評估了處理方法和對策。

總體認為,「紅旗河」西部調水方案意義重大,且沒有不可逾越的難點,值得不斷推進和深化。本次會議對「紅旗河」西部調水後期的具體設計將起到重要指導作用。

參加會議的五位院士均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資源所名譽所長、水文與水資源學家、流域規劃專家王浩認為:

「紅旗河」方案設計巧妙,是一個全新思路,是切實可行的方案,沒有太大的技術障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國正處於一個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期,有信心、有能力完成這樣的工程。

中國工程院院士、水工結構抗震專家陳厚群認為:

「紅旗河」方案的設計非常好,以現有的技術條件實施是沒有問題的,意義重大。線路經過的一二級階地過渡帶地質條件複雜,通過對一些具體線路的隧洞或大壩工程進行創新設計,多做預案,能夠從單體工程和系統工程兩方面降低「斷裂」帶來的風險。希望以科學、嚴謹、周密的作風為「紅旗河」方案的研究多做工作,為新時代的水利事業做出自己的貢獻。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地球物理學和地球動力學專家滕吉文認為:

「紅旗河」方案意義重大,線路設計非常巧妙,邊界條件非常好。沿線複雜的地質和構造問題確實是工程的難點,但總的來說都有應對方法。我們不能畏首畏尾、彷徨懈怠,要紮實研究、勇於創新、突破難點,積極推進「紅旗河」方案,為我國的生態建設、糧食安全、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名譽所長、地球物理學家陳運泰認為:

地球科學工作就是要幫助工程設計趨利避害,在地震帶上進行工程建設是有大量的理論和經驗積累的。我們應該積極去研究、解決其中涉及的具體問題,不能一想到困難就束手無策。希望能積極推進「紅旗河」西部調水方案,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貢獻。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河流動力學與江河治理專家胡春宏分析:

調水對主要河流泥沙輸移、河勢變化、河床演變的影響,討論了「紅旗河」與西北內陸河流相互作用和治理問題,對「紅旗河」在相關方面的設計給予了充分肯定。

之前,中科院院士、清華大學水沙科學與水利水電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王光謙表示,這項工程結束後,新疆最少可生活2億人!以荒漠為主的新疆將由此改變,一定會成為祖國最美的大花園。

紅旗河貫通後,藉助這一水資源綜合利用與開發,包括發電、灌溉、旅遊、防洪與航運、國土利用等綜合效益等,可以根本扭轉西部缺水局面。有望一舉解決影響我國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資源瓶頸問題、能源安全問題、糧食安全問題、以及就業穩定問題等。

一面紅旗指引方向,一條大河通向輝煌。

「紅旗河」構想是著眼於大生態、大格局、大戰略的西部調水方案,將是我國經濟發展、文化融合的大動脈,是生態工程、民生工程、戰略工程,是一舉多得、造福中華民族的千年工程,必將助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註:上述材料來自英國《金融時報》、新加坡報《聯合早報》和鳳凰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亦有道人物誌 的精彩文章:

TAG:道亦有道人物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