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蹉跎的青春,荒蕪的精神;酣暢純粹的美是生命的自我綻放

蹉跎的青春,荒蕪的精神;酣暢純粹的美是生命的自我綻放

直面當下,商品經濟的衝擊和極權主義的回潮帶來的是階層固化、共識破裂、道徳淪喪、法度陵夷。物質文明的繁榮並沒有賦予人生更具價值的意義,相反,慾望日漸膨脹,幸福感卻每況愈下。多少人迷失在成功學編織的所謂「夢想」之中不能自拔,蹉跎了青春,荒蕪了精神,在循環的自我否定中走向消沉,走向封閉。放眼望之,許多人都在瘋狂地追求經濟發展,卻忽視了自我的幸福指數;許多人都在竭盡全力地攫取財富,卻不清楚自己的生活何以越來越迷惘糾結,日甚一日地充滿挫折與焦慮,沒有安全感和存在感。

事實上,個人成不成功,人們多以權力大小和財富多寡來衡量,但幸不幸福,卻無法以外部指標來判定,只能藉由內心去感受。畢竟,若僅剩物質,則會害怕;若有比物質更重要的事,就不用去害怕。因此,最好的救贖之道便是把習慣向外追逐的目光收回來,關注放逐已久的內心。

康德對啟蒙的定義不是誰去教化誰,而是「人要擺脫自身造就的蒙昧」。人要敞開來檢視自己,認識生命,從虛假信息和不良情緒搭建的自我意識中跳出來,站在心體的層面審視、監督意識,用正確務實的觀念指導行動,用對人心深刻的體察來打破他人的心牆,樹立起「終日有為而心常無為」的生活態度,達到「動容周旋而中禮,從心所欲而不逾」的境界,使人無論在怎樣的境遇中都能心安自得,始終保持內心的強大。

實際經歷過的事情才是真的。

人,不應當活在概念里。就像歌德曾讓他的弟子去參加貴族的聚會,年輕的弟子說:「我不願意去,不喜歡他們。」歌德批評說:「你要想成為一個寫作者,就要跟各種各樣的人保持接觸,這樣才可以去研究和了解他們的一切特點,而且不要向他們尋求同情與共鳴,這樣才可以和任何人打交道。命運通過失敗指出應該走的路。對真理的探尋,註定道阻且長,註定需要不斷相信、不斷懷疑、不斷摧毀、不斷重建,讓意見與意見較量,用理性激發理性。

同時,是非不用從老師的講學中區分,只需在自己的內心裡辨別。一個真實的自我可以讓人有效地應對真實的世界,從而完整地把握世界。而當人釐清了生命的意義,把全部的意念都放在實踐生命意義的鬥志里,那種酣暢純粹的美,就是自我生命的綻放,也是自己苦苦尋找想要活出的樣子。

陽復書院私塾館

直視人性的聲音:


人生一是場選擇

走好選擇的路

而不是選好走的路

才能成為自己,擁有更好的未來!


我不大接受,什麼被委屈別還手,我不太能夠順應所謂的大潮流,花臂或刺頭,應該沒說明我所有,我不找借口,懂的人自然能看透,沒想辯解太多,別用外表解說我,誤解不願反駁,我拒絕只談如果,我管你的感受,管你什麼想法,我是我自己的表達,管你什麼看法,我的世界我來浮誇,我管你說得多複雜,我不要被誰給教化,管你什麼說法,當我是傻或是笑話,管你什麼辦法,別幻想我淪落倒下,太多選擇背後,絕望像沒有出口,不如握緊拳頭,這就是我的所有,我管你的感受,管你多怪罪,你沒資格評頭論足,管你自以為,你的意見我真不在乎,管你什麼想法,我是我自己的表達,管你什麼看法,我的世界我來浮誇,我管你說得多複雜,我不要被誰給教化,管你什麼說法,當我是傻或是笑話,管你什麼辦法,別幻想我淪落倒下。

---華晨宇

人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自然活法,豈容他辱之。

金錢名利,俗人群圍之;

鞋子舒適,自我坦然之。

真真假假,需兼聽明之;

口耳之說,乳臭未乾之。

因純真而美好,

因溫暖而富足;

志不同則不通,

道不合則不暢;

君子和而不同,

奴人同而不和;

當下人性污濁,

哪個敢為真活;

爾等敢為天下先否?

爾等整日橫刀立馬,

爾等自問真英雄否?

…………………………

人為什麼要學習?

因為在我們不懂婚姻時就走進了家庭、在我們不懂教育時就擁有了孩子、在我們不懂健康時就擁有了生命、在我們不懂為人處事時就走入社會、不懂經營事業時我們就開啟了創業之路......因此我們怎麼努力都感覺到不夠幸福。只有我們走進學習成長的環境,擁有經營幸福的能力。學習改變不了你生命的起點,但它一定能改變你生命的終點。讓我們一起啟航駕馭人生的學習之旅......

陽復書院精選優秀經典:

《論語》--會做人、《大學》--會做事、《中庸》--會做官、《孟子》--知人性、《孝經》--知天地之心、《中華好家訓》--樹家風立名望、《現代小兒語》--修身立世智慧、《四大名著》--中華文化結晶、《鬼谷子》--戰術實戰、《孫子兵法》--戰略格局、《商聖兵法》--通經商大道、《陽明心學》--學以致用、《中國、世界歷史》--以史為鑒、《世界名著》--看世界文明和人生百態、《老子》--學大智慧、《易經》--萬經之源通萬事萬物之規律、《黃帝內經》--知自己。

什麼是國學?

我們生於這裡,長於這裡的文化土壤就是國學,國學就在我們身邊,從祖先傳下來,在我們血液里、國學也是哺育我們長大的「食糧」,有了國學我們才能夠回答:我們是誰?我們是中國人。

國學是什麼?就是我們的古人傳下來的「四書五經」那些古書嗎?就是學者們說的研究古籍的學術嗎?是包括這些,但遠不止於這些!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的生產、生活方式所形成的思想文化的總和——國之學,也滋養著一方的人。遠到幾千年前的甲骨文、大西北的敦煌,近到我們身邊的古聖先賢留下的文化經典、浩瀚的歷史、語言、漢字、書法、武術、中醫中藥、穿衣飲食、國畫及至千百年傳下來的百戲(把戲、魔術),及至品茶的學問、剪紙的手藝等等,都可以列人國學的範圍。國學是我們生於這裡、長於這裡、歌舞悲歡離合於這裡的精神家園,是我們賴以生存的文化土壤不論這家園是經歷豐收的輝煌,還是遭遇災害的摧殘,我們都是生活在它的上面。它有貧荒時,我們辛勤耕耘豐富它;它有災害時,我們拯救發展它。

國學是中國文化的總稱,它不是單指一個科目。國學是整理中國過去的歷史文化,研究其共同特點和規律的專業。 我們深情地愛著我們的歷代先人在這片土地上創造出來的我們民族的文化——國學。我們有引以為榮、為豪的文化,要樹立我們的文化自信。

陽復書院私塾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陽復書院 的精彩文章:

誰能相濡以沫相忘於江湖?范蠡原來就是鬼谷子

TAG:陽復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