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施耐德電氣全球CEO趙國華:物聯網轉型是對未來的最好詮釋

施耐德電氣全球CEO趙國華:物聯網轉型是對未來的最好詮釋

經濟觀察報 沈建緣/文管理並不是複製已有的成功,而是準確預測並把握未來10年甚至20年的風險與機遇。這不僅是施耐德電氣180多年的經營實踐和哲學,也是施耐德電氣集團主席兼首席執行官趙國華(Jean-PascalTricoire)的管理理念和原則。

2017年,全球能效管理和自動化領域數字化轉型的領導者施耐德電氣發布基於物聯網的EcoStruxure架構平台,面向樓宇、數據中心、工業和基礎設施四大終端市場,利用自身轉型,以幫助全球客戶應對數字化時代的挑戰。在接受《經濟觀察報》採訪時,趙國華表示:「對施耐德電氣而言,物聯網戰略存在巨大投資和發展潛力。」

「今天的物聯網就像20年前互聯網的起步。我們無法想像物聯網的連接會達到怎樣的高度,但我們需要思考5-10年之後的世界會是怎樣。」趙國華說,「施耐德電氣的使命非常簡單:提供開放且實用的數字化技術,幫助正在被數字經濟賦能的客戶將大膽構想轉化為現實。」

數據顯示,到2030年將有超過100萬億的感測器分布在幾乎所有的機器、設備上。龐大的物聯網通過數據連接而成。但僅有數據遠遠不夠,企業需要根據收集、存儲和分析數據獲得決策依據。「施耐德電氣的定位是利用科技幫助合作夥伴解決問題。」趙國華說,「我們所說的未來不是指將來,而是現在——而且我們正在做這個工作。」

為此,施耐德電氣面向樓宇、數據中心、工業和基礎設施四大終端市場,針對配電、信息技術、樓宇、機器、工廠、電網這幾大專業領域進行多年研究,將各項專長整合在一起,通過EcoStruxure三層架構,提供具體的互聯互通的產品、邊緣控制和應用分析與服務,幫助客戶釋放物聯網價值。

以數據中心為例,基於物聯網架構平台EcoStruxure的解決方案可以把包括電力管理、樓宇管理、IT設施等在內的系統完整地結合在一起,從而形成更高效、便捷、可持續且易於使用的一體化解決方案。

但施耐德電氣並不僅僅是在售賣集成的解決方案。將數據轉化為切實可行的、智能、更加有效的業務決策,幫助管理者和運營者採取行動,才是EcoStruxure在具體方案中最具價值的部分。以一個醫院大樓的供電系統為例——施耐德電氣會基於可視化管理,打包服務,幫助管理者對配電系統實現運維或故障預測,同時,通過施耐德電氣7*24小時遠程監控可快速識別風險並解決這些問題。

事實上,迎接變革所需要的大量基礎設施建設、交通物流、新能源的推廣、數字化生態建設等等,都不是依靠某個公司單打獨鬥可以完成的。這也是施耐德電氣與微軟、埃森哲、思科、英特爾和Salesforce等企業合作的原因——基於豐富的軟體、解決方案和服務組合,在樓宇、數據中心、工業和基礎設施四大終端市場,形成由科技合作夥伴和企業應用組成的創新網路。

全新的生態系統不僅帶來創新的業務,也幫助施耐德電氣創建更大的合作夥伴網路。目前,EcoStruxure全球部署總量已經超過45萬,得到超過9000個系統集成商的支持。他們幫助施耐德電氣將針對行業客戶的「知識」轉變為應用於各個行業的App。

隨著施耐德電氣從設備製造商向全套系統、解決方案和服務提供商的轉型,除了通過軟體、服務、分析、雲來打造一個融合的平台,也始終將中國市場作為戰略轉型的重點。

如今,中國已成為施耐德電氣全球第二大市場。而趙國華的中文水平,足以讓他在各個與中國相關的高峰論壇上俾睨一眾跨國公司高管。在趙國華眼裡,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最有增長潛力的市場,需要的不僅是長期投資,更需要充分賦權。

兩年前,當全行業因市場增長放緩而普遍削減成本時,施耐德電氣工業事業部中國業務部門卻被鼓勵建立專門的「智能製造團隊」,以提升在該領域的能力,並聯合更多的行業合作夥伴。「來自CEO的尚方寶劍」不僅簡化業務流程,也賦予施耐德電氣的中國業務快速創新和服務本地用戶需求的能力。

不同於其他跨國公司的複雜流程,在幫助中國企業參與海外EPC合作項目中,施耐德電氣中國有一支40多人的團隊,獲得了來自CEO的「特別授權」,可以根據中國海外總包客戶的需求調動全球資源進行對接,幫助中國企業在國外落地。

在施耐德電氣看來,海外總包業務、新能源業務等領域,都將隨著2015年中國政府發布的「十三五」規劃的布局,成為其在中國深耕行業市場的重要契機。要把握這些機遇,施耐德電氣在中國的業務不僅需要結合自身特點對接國家戰略,還要完成「接地氣」的市場覆蓋和布局。

目前,施耐德電氣中國的員工數量已超過其美國與法國的員工數量。公司近30%的業務來自亞太地區,其中最大的貢獻則來自中國。

趙國華希望,施耐德電氣能以不同以往的方式,抓住客戶的需求,甚至重新定義所在行業的標準。「新興數字經濟正在各個市場崛起。或許,所有有志於驅動世界變得更美好的企業,都應好好想一想,我們要給世界一個怎樣的未來?」他說。

訪談

經濟觀察報:對於中國市場,未來五年會有什麼樣新的規劃和布局?

趙國華:施耐德電氣在中國已經是一個非常大的企業,擁有約26000名員工、26家工廠,足跡遍布300多個城市。在中國,施耐德電氣的資源布局與客戶的業務重點高度契合,同時緊跟「十三五」規劃。在製造業,我們密切關注「中國製造2025」;以及「互聯網+」為數據中心帶來的需求。此外,在環境保護方面,我們關注綠色發展的進程;還有「一帶一路」倡議,我們與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與地區開展合作,幫助他們出海。

未來,中國將會有很多與高效、可持續、自動化、數字化相關的研發。這將涉及我們所有的客戶,包括數據中心、工業、樓宇和基礎設施。我們將參與到中國面向更多創新、更高質量以及更加自動化的行業發展進程中。

經濟觀察報:作為老牌的工業企業,施耐德電氣面向物聯網的轉型過程中最重要的是什麼?

趙國華:投資、收購、搭建生態系統等都非常重要。當然必須要有數字化的能力,這是一場非常大的革新。除此以外,需要有合適的人才將這些能力轉化為業績。面向「中國製造2025」,最重要的是對客戶行業應用的深度了解,比如石油精鍊廠、餐飲業、醫藥公司、污水處理廠的需求是完全不一樣的。所以,我們需要與客戶深度對話,部署涉及這個行業的所有環節,包括特定的軟體、整合的團隊和服務等。

經濟觀察報:EcoStruxure未來的願景是什麼?

趙國華:EcoStruxure從十年前到今天更新了很多版本,這就是數字化的力量所在,每一次都可以增加新的應用進去。未來,EcoStruxure會進一步釋放物聯網潛能:

第一, EcoStruxure的設計可以讓我們把各項專長整合在一起,形成整體的、有競爭力的解決方案。比如在數據中心應用中,可以把EcoStruxure信息技術(EcoStruxure IT)、EcoStruxure配電(EcoStruxure Power)、EcoStruxure樓宇(EcoStruxure Building)等結合,為客戶提供更為高效、便捷、可持續且易於使用的整合解決方案。

第二,我們希望EcoStruxure在數據間具備互操作性。隨著客戶擁有越來越多的數據,如果他們做好準備與其他企業分享的話,整體會變得更為高效。一方面,這些應用可以實現即插即用的整合;另一方面,我們保證系統是安全的。一旦安全的前提保證了,他們就可以開放,每一個企業都可以從中獲益。

第三,在EcoStruxure中,AI已經越來越重要。人工智慧的運用意味著設備更加智能化,能夠獲得邊緣控制、分析以及機器學習等很多雲端能力。

經濟觀察報:實現這些願景的挑戰是什麼?

趙國華:十年前,施耐德電氣更多是一個產品公司。在我們擁抱數字化的時候,則更多需要提供解決方案,能夠整合軟體與服務。目前與EcoStruxure相關的業務收入已經佔到施耐德電氣整體業務的45%。這是我們從0開始做起的,如果對行業沒有充分的了解,達成現在的成績是非常困難的。

下一階段,我們需要各種各樣優秀的人才,不管是軟體還是行業應用、服務等領域。我們需要有熱情的、真正喜歡並願意嘗試和了解業務的人才。所以,物聯網轉型是一場非常大的投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經濟觀察報 的精彩文章:

假茅台遭曝光!打假劍指茅台鎮,圍剿中國假貨產業帶
張小龍「跳一跳」 撬動小程序爆發前夜?

TAG:經濟觀察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