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對文字的修行《破冰北極點》

對文字的修行《破冰北極點》

昔文:對文字的修行(一)

最近一直在讀畢淑敏的《破冰北極點》,實話說,讀了很久,我對探險的興趣還是很弱,但對畢淑敏的文字風格,產生了一種天然的親近感。

我不知道該怎麼形容這樣作品的語言風格,清新、純樸,遠遠不夠,奢華談不到,因為我本人也不喜歡那樣豪華奢侈的高調描述,多有空洞之嫌。所以,對於寫探險的複雜性和眾多地名的記憶,包括對游輪如何破冰的方法,在畢淑敏採用各種修辭手法欲把複雜化為簡單的文字里,我可以「第一次」從俄羅斯的摩爾曼斯克軍港進入,跟著她慢慢靠近北冰洋,並了解冰層暗藏的陰險涌動和「50年勝利號」與它對峙的英雄本色。

地理沒有想像中的那樣難。除了對游輪航行的專業知識忽略掉,畢淑敏的文字還透出一種二十歲生命的活力,我想,應該是這點深深吸引了我。

譬如有人問船長,對中國遊客的有什麼看法的時候,船長毫不猶豫地回答「中國人的問題最多」,畢淑敏的內心應該有一種聽到寺院里突然敲起來的鐘聲一樣,感到惶惑和不安。但她內心跟上的卻是對船長「是」的回應,契合了某些場景的統一和暗示,不知是喜還是憂,她也無言了。

船長的回答是有根據的,譬如之前就有人問,「50年勝利號」會破冰多遠?破冰技術絕對沒問題嗎?船上有多少放射性的元素?當有人問到會不會發生泰坦尼克號那樣的遭遇時,船長不語。船長的處理是置若罔聞的。

畢淑敏用這個「置若罔聞」其實有很多個人看法,大約在海面上談論生與死的問題,彷彿避開不答就能給大家一個安定的保證。如果回答了,相信遊客還有新的問題要問,不答也就不答,即使大家面對滿心的疑惑,只消看看船長的冷峻和剛毅的態度,定心丸其實也就有了。

關於這樣對人物心理揣測和周遭人物環境描述,畢淑敏的文字不像60歲老人的心態,反而透出更多的樸實和真誠。恰好因為她心境如此坦誠,我才覺得她的文字顯得親近。

喜歡一個人總是有理由,我相信沒有無緣無故的愛。有次讀林語堂的《蘇東坡傳》,不知不覺把宋朝的歷史翻了了底朝天,仍感到意猶未盡,因為在他優雅的文字裡面,隨和、親民的感覺隨手可見,更是通往閱讀的主體方向,與充滿專業術語的歷史介紹來得輕鬆活潑。

畢淑敏在船上對俄羅斯人為什麼睡覺的床搞得那麼窄小的原因,稱作他們是「自虐」,對丈夫老蘆的表現則進行小女生般撒嬌活潑的形式——「先擠入小床再說其他」。這樣的語言,樸實,形象、新鮮。而林語堂把蘇東坡對朝廷的憤慨是這樣描寫的,「蘇東坡又是單槍匹馬,隻身獨自向朝廷之腐敗無能進軍」,一個執著卻洞察秋毫的文化做官人形象躍然紙上,當然讀者也會感同身受,與蘇東坡一樣形單影隻,這樣蒼涼的感覺絕對不能用曖昧和迂迴的語言來表現。

回到《破冰北極點》,裡面有大量對藍冰的描寫,增加了畫面感,所用的語言也是逼真形象。她把藍冰比作幾個擠在一起的居室,搖搖晃晃,又嘰里咕嚕地側翻,把北極熊比作盛開的白蓮花,這樣的語言不僅讓成年人閱讀沒有壓力,中學生閱讀也比較容易理解。

好的作品一定是任何人都能讀懂的吧,連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詩歌都要拿給老嫗去讀,老嫗懂了,才能證明自己寫得是否過關。

對文字的修行,我認為也是對自己的修行,謙卑一定存的。

在人間,沒有一件事從沒有由頭處自然發生,包括寫作。耐讀、易懂,透著那麼一點點的哲學意味,便是好的文學作品,畢竟文學裡不需要那麼多哲學道理,文因人而運,意因情而生,只要對味了,似曾相識了,就算成功了。

如果您喜歡「悠悠昔文」公眾號的原創文章,掃一掃,加關注,能給您帶來一縷舒適的陽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悠悠昔文 的精彩文章:

兩種性格的李世民

TAG:悠悠昔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