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長生不老之黃芪

長生不老之黃芪

漠北

小懶啊,你在幹嘛

小懶

煮黃芪

漠北

小懶啊,修仙都是小說里的

小懶

嗯,師兄說小師妹陰虛,我在用黃芪生地麥冬熬藥

漠北

嗯,小懶懂事了

小懶

嗯,其實主要是聽說黃芪補氣特別好哦,我最近想練氣

家裡經常流傳著「常喝黃芪湯,防病保健康。」有其實我家母上大人喜歡葯膳,黃芪更是不可少的一味,燉個湯了,煲個粥了,猶其稱讚的是母上大人的黃芪當歸燉雞湯,味道鮮美,口感軟滑,喝一次想第二次(保持微笑)。

關於黃芪

最初對這味中藥的好奇源於大學期間的某一天,我在下課的路上,前面兩個妹紙在深切的探討一味叫「黃氏」的中藥,此刻我初識中藥,還只是藥渣一枚,而且還是一個對中藥一無所知的藥渣,但我求知慾甚旺,於是一路尾隨直到食堂根據她們的對話心中隱隱猜測,可能她們說的是黃芪。

植物簡影

植物黃芪是豆科黃芪屬植物,分布於我國東北、華北及西北。喜歡林緣、灌叢或疏林下,也常見於山坡草地或草甸中,而入葯的黃芪是豆科植物蒙古黃芪和膜莢黃芪的根。

其中膜莢黃芪是多年生草本,木質,常分枝,莖直立,上部多分枝有細棱,被白色柔毛。奇數羽狀複葉有小葉托葉離生,卵形、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小葉片橢圓形或長圓狀卵形,頂端鈍圓或微凹,具小尖頭或不明顯,基部圓形,全緣,上面近無毛,下面被服貼的白色柔毛。

總狀花序稍密,腋生,花梗連同花序軸稍密被棕色或黑色柔毛;花萼鍾狀,花冠蝶形,黃色或淡黃色,旗瓣倒卵形,翼瓣較旗瓣稍短,瓣片長圓形,龍骨瓣與翼瓣近等長,瓣片半卵形。

莢果薄膜質,稍膨脹,半橢圓形,頂端具刺尖,兩面被白色或黑色細短柔毛,果頸超出萼外,種子3-8顆。

而蒙古黃芪與黃芪主要區別特徵在於蒙古黃芪植株相對較矮小,莢果無毛,其他相似。

藥用黃芪

黃芪的原名是黃耆。最早的記載在《神農本草經》里,事實上大多數中藥最早記載的專著都是它。而後《名醫別錄》中記載:「黃耆生蜀郡山谷、白水、漢中。二月、十月采,陰乾。」在後唐代《新修本草》中記載:「此物葉似羊齒,或如蒺藜。獨莖或作叢生。今出原州及華原者最良。蜀漢不復採用之。」而後專著多引用前人所述;第一次圖文並茂的出現是在《本草圖經》里,裡面講到:「今河東、陝西州郡多有之。根長二三尺已來。獨莖,作叢生。枝幹去地二三寸。其葉扶疏,作羊齒狀,又如蒺藜苗。七月中開黃、紫花。其實作莢子,長寸許。八月中采根用,其皮折之如綿,謂之綿黃芪。」並附有「憲州黃芪」圖。綜上確定其主要品種應為膜莢黃芪。而李時珍講:「耆,長也。黃耆色黃,為補藥之長,故名。今俗通作黃芪。」故此,黃耆稱黃芪。

而藥用黃芪性微溫,味甘。歸脾經、肺經,是中藥補虛葯下屬分類中補氣葯的一員,主要用於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生肌。

其藥材呈圓柱形,有的有分枝,表面淡棕黃色或,有不整齊的縱皺紋或縱溝。

質硬而韌,不易折斷,斷面纖維性強,並顯粉性,皮部黃白色,木部淡黃色,有放射狀紋理及裂隙,老根中心偶有枯朽狀,黑褐色或呈空洞。氣微,味微甜,嚼之微有豆腥味。

然而事實上黃芪屬的植物我大多都比較喜歡,黃白色的花密被柔毛,龍骨瓣好像是一對翅膀透著微光,精緻的不像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種葯吧 的精彩文章:

濟世儒醫蕭龍友

TAG:種葯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