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抖音快手「有毒」背後:家電業最缺的是產品思維

抖音快手「有毒」背後:家電業最缺的是產品思維

《王者榮耀》、吃雞、快手、抖音等風靡全社會,引發男女老少全民狂歡的背後,正是產品自身的獨特性能和魅力,這也是當前中國家電廠商最缺乏的。

蔓欣||撰稿

「吃雞」、《王者榮耀》、抖音和快手,這些在2017年賺足眼球的現象級產品背後,正是海量年輕用戶的參與和集體狂歡。

如果說,遊戲的受眾還是相對細分的話,那麼抖音和快手等短視頻平台則幾乎席捲了更多的階層,幾乎通吃城鄉間的男女老少。這背後,就有中國家電廠商亟需學會的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產品和用戶思維。

2月底,一份《2018年春節娛樂洞察報告》顯示,2018年春節期間用戶規模增長最快的APP主要集中在手機遊戲、圖像服務和移動視頻三個細分行業,線上玩遊戲、看視頻,線下看電影成為春節期間的社交方式,所以無論是王者榮耀還是抖音短視頻以及線下的電影票房都取得了非常可觀的成績。

這對於正在打響2018年家電市場第一槍的眾多中外廠商來說,又意味著什麼?又能帶來什麼?

真火了:抖音和快手「有毒」

現在,誰身邊沒有個玩抖音或快手的朋友呢。筆者也下載了抖音,結果玩了就根本停不下來,簡直是「有毒」。

現在,在短視頻領域,最受矚目的就是快手和抖音,而且抖音越來越火,大有對快手形成逼近之勢。從央視,到各大衛視以及視頻平台自製節目,都能看到抖音和快手的廣告、冠名、贊助。

尤其是抖音,上線500天,可謂是一路飄紅,從App Store的排名來看,已經給快手的「一哥」地位造成很大的衝擊。特別是春節擋1月31日至2月27日,抖音短視頻在app store的排名一直穩居高點。

在過去的這個春節抖音增長近3000萬DAU,並且超越了西瓜和火山,成為今日頭條軍團在短視頻上的領航者。當然,快手也表現不俗,從2017年到2018年春節共增長7000多萬DAU,還是在4000萬DAU的基礎之上的。

春節期間,筆者發現連小賣鋪的老闆都在玩快手,買完東西也不忘提醒關注下他的快手賬號。而生活在一二線城市的用戶則更多使用抖音,因為抖音更加時尚炫酷,對製作視頻的要求更高。

現在,每個行業都在發生深刻的變化,每個行業都有弄潮兒在翻江倒海,這對已經全面開啟全球化路程正朝著不惑年齡邁進的家電業來說,有太多的經驗可供學習,尤其是這些現象級產品背後的邏輯。

為什麼?抖音的好玩和快手的獵奇

雖然快手和抖音都採用信息流的展現方式很像,其實,它們還是不同的。所以各自都能在快速地增長,收割不同的用戶。

快手走的是平民生活化路線,基本盤用戶主要是三四線城市、農村、還有二線城市的務工者。主要展示那些更廣闊天地里的新奇生活。在快手上,內容更廣闊,場景更多變,田間地頭、縣城廣場、出租屋內、高速路上……。而且快手的內容更「原生態」,正如它的slogan所說的那樣記錄世界、記錄你,每個聲音都值得被記錄。

而獵奇正是人性中的一種,去關注自身之外階層或圈層的生活狀態,正是當下很多用戶特別是三四線城市用戶消耗時間的方式,所以因為原生態,所以快手更像是身邊人的生活記錄。

抖音顯然是不同的,它是經過設計的,它強大的運營能力正是支撐它如此快速發展的重要原因。對用戶來說,用抖音拍視頻就像是設定好場景的一場場表演,不用擔心演技不夠,因為有技術來湊。

抖音設定了很多標準的玩法,提供了大量令人驚艷的特效,濾鏡、美顏、視頻剪輯、固定模仿的範本,以及類似尬舞機這樣天馬行空的玩法。風靡一時的「海草舞」、手勢舞,用戶非常容易模仿,無論是觀察別人還是自我模仿,都能達到逗笑快樂的快感。生活中,人人都想做一個光彩矚目的表演者。而抖音正好可以滿足人的這種表演欲。

抖音半數以上的日常場景主要是在室內,相對於快手來說,更加新潮娛樂化,最早抖音就是由都市青年捧紅。在信息流的展示方式下,內容源源不斷地被推薦,就這樣玩抖音根本停不下來。

而在產品更新上,快手的產品頁面數年不變,大多是問題修復及性能的提升,並不會頻繁升級玩法;而抖音兩周一個版本迭代,不斷升級玩法,推動一波又一波的熱門玩法,包括去蹭《中國有嘻哈》和直播問答的風口。

就筆者的使用體驗來看,更喜歡抖音,因為除了「濾鏡」和「美顏」的加持外,看到的是更多好玩、有趣,也相對比較精緻的視頻內容。話說那些「原生態」的內容看多了也很容易產生倦怠感。所以從目前來看,儘管快手仍是行業老大,但抖音的熱點性話題和吸睛水平更高。

本質是!所有榮光屬於消費者

現在這個時代,非常神奇,這讓很多有先經理論的企業非常不適應。同時,這又是一個非常透明的時代,所有成功背後的原因都可以歸結為對人性的深刻共鳴。

比如今年春節檔,紅海行動,從排片極少到現在依靠口碑和品質逆襲,目前票房已經達到30億。這讓更多有好故事、好想法、好演技的都受到了鼓勵。越來越多事實證明,現在的消費者要的是一個好故事,一件好產品,再好的金玉其外都不能讓敗絮其中更加迷人,只會讓其墮落地更快。

對於已經跟消費者、跟家庭打了20年、甚至30年交道的家電廠商來說,突然發現竟然最不了解的就是用戶。過去總是以拿低價吸引用戶,後來製造概念吸引用戶,再後來就是講故事、靠品牌來吸引用戶。然後,竟然沒有多少廠家真正想著「靠產品」影響用戶。

相對於打造一個好品牌,往往需要10年甚至更長時間;而打造一個好產品,對於很多家電廠商來說,可能只需要1年、2年的時間積累。更重要的是,這已經不是一個品牌可以主導一切的時代,而是個性化、差異化需求主導一切的時代。

只有好產品,就一定能夠帶來品牌的轉型和興起。所以,對需要產生爆款或現象級產品的家電業來說,如何去洞察人性,呼應人性,製造產品,更需要去關注跨行業的經驗和方法論,找到一個「逆襲」的點。

最後,所有的榮光都屬於消費者,畢竟消費者才是這個時代的「創造者」,企業只是呼應著而已。

====

家電圈:中國家電覆蓋面廣闊、內容專業、觀點鮮明的價值分享平台。文章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家電圈 的精彩文章:

人工智慧電視正面臨兩大攔路虎
為什麼博西家電在高端市場名存實亡?

TAG:家電圈 |